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提问幼儿:(1)、刚才的故事里有哪些人物?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点?(2)、发生什么事情啦(地震)?发生地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3)、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2、老师小结地震的可怕性,讲解会发生地震的原因。3、提问幼儿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能力。观看课件《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1、发生地震时,故事里面的曾美丽、小帅哥他们是怎么逃生的?2、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逃生方法吗?3、教师小结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1)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2)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3)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4)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你。(5)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幼儿与家长们一起进行地震逃生演习1、场地布置:摆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脸盘、锅炉等;有商店;安排一些幼儿和家长坐在车子上;2、引导孩子们要注意别惊慌,要注意掌握躲、闪、钻、爬的技能,别撞倒别人,要互相关心同伴是否脱离危险,互相扶持。家长们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好逃生技能。活动评价:1、幼儿们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觉,也是第一次进行地震演习活动,感觉非常新奇、有趣,每一个幼儿参考资料,少熬夜!都表现得很热烈。2、幼儿对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毫无经验可言,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变和逃生,但经过这一次活动之后,幼儿都掌握了发生地震该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3、个别幼儿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机智性不高,能力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此外,个别幼儿钻的技能较低,今后需加强锻炼。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2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三、教学难点:地震的求生。四、教学准备:flash课件、ppt图片、记分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二)新授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⑴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老师和学生一起观看Flash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并尝试一起讨论其他预示现象。纵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体波:P波和S波统称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⑵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参考资料,少熬夜!接着观看Flash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后),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提问:同学们相互讨论,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看PPT课件)3、知识竞赛。PPT课件。规则:题答对加分,答错不减分,其他组补答正确可以加分,每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题分为判断题和问答题。同学举手,教师叫到的小组才能回答,抽到同学回答正确才能加分,齐答题不加分。希望同学注意答题的规则。六、全课总结地震的形成。地震灾害的预防。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2、地震的求生方法: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七、作业:地震在汉中容易发生吗?请大家到课后去寻找答案。防灾减灾日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3一、设计意图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幼儿通过看电视、听大人的讲述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但因幼儿年龄小遇到危险不知道怎么办,大多会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组织此活动,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活动目标1、知道简单的地震知识。2、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参考资料,少熬夜!3、有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活动准备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2、课件: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四、活动过程(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1、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2、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3、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1、看完后教师引导:地震是怎么产生的?2、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3、小结:哦,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自然现象。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4、幼儿自由发表。5、师幼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听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小了再听指挥疏散,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旷的地方去。6、那我们要怎么找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安全?7、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怎么找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8、幼儿小结不同地方怎么找地方躲避较安全。在幼儿园是蹲在桌子下双手抱头,再听指挥疏散;在家用枕头或被子盖头,就近在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着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就蹲在地上抱头就行。(三)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参考资料,少熬夜!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幼儿下楼梯的路线是男生靠楼梯扶手,女生靠墙同时下楼。因为男女生的反映、运动能力相比较男生要强,分开可以提高逃离的速度,也可以给女生更多的行动空间)4、组织幼儿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五、活动结束。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4活动目标:1、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2、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发生地震时不慌张。3、了解一些地震的科普基本知识。活动准备: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2、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的注意。二、播放一段““汶川大地震的录象,采用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课题。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学习逃生技巧。1、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7、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四、地震演练。提出要求:听口令,不慌张,及时躲藏。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五、活动延伸: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利用简单、清楚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动物形象让幼儿知道一些震前的预兆。活动反思:关于地震演习,孩子们在小班、中班时已有一定的体验经验,但在知识了解上不是很全面,也对地震演习表现出的只是兴奋、好玩儿,这次活动,在知识科普方面做了跟多的铺垫,孩子们对地震有了一定的科学了解,在此次的演习当中,孩子们可以及时的做出正确反映。幼儿都掌握了发生地震该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个别幼儿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机智性不高,能力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此外,个别幼儿钻的技能较低,今后需加强锻炼。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4、教师:构建“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5、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①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②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参考资料,少熬夜!2、揭题:火山和地震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3、提出探究问题:提问: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样?)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互讨论讨论。4、导入探究: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奥秘,你们想不想去?那就欢迎你进入火山和地震网站来探究。(如果没有网站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二、学习新课解决提出的问题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推荐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资料实验研究……(最好通过专题网站学习)2、集体交流逐个自主解决问题三、进一步了解地震火山1、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4)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当木棍被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
本文标题: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6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