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参考4篇】
写作好帮手1/2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参考4篇】【导读】这篇文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参考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第一篇】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31页“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和通分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应用上有很大的普遍性。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好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抓住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再进行计算,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必须要先进行通分,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学生对于这一要求是较为容易忽略和产生错误写作好帮手2/24的。3、本课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3)能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4、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关键: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教学难点:紧扣法则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关键:弄清通分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中的重要性。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结合我校构建“自主、互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理论基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是人际合作互动、写作好帮手3/24人境和谐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联系计算教学的特点,本课教法、学法如下: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对有关疑问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老师参与其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较好的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2、设计由浅入深的练习,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训练中联系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比较、辨别分析等环节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三、说教学程序本课安排五个主要教学环节:复习导入——学习探索——巩固应用——组织评价——布置作业。(一)复习导入:本环节是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最近连接点,为学习新知作适当的铺垫,并设疑引入新知,学生为学习新知做好思想准备。1、口算:4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式,并回顾:同分母分数为什么能够直接相加减?2、通分:三组分数,并说说通分的目的,为下面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分的环节打好基础。3、设疑:当学生完成2个复习题后,老师提出:写作好帮手4/24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直接把分子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是否也是直接相加减呢?4、出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目标:1、理解、掌握2、会计算(二)学习探索: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关键环节,安排以下三个层次:1、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板书例1:+提出2个问题:(1)与所学过的算式有什么明显不同?(2)怎样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进行实验操作〈一〉:取出取出学生随师操作,同位合作,把取出的和放在右边的标准圆内拼好。老师提2个问题:(1)能否直接、明显地知道合并后是几分之几吗?(2)为什么不能直接、明显地看出是几分之几呢?操作后,学生明确:两个分数单位不同地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如果它们分母相同,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老师再追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联系旧知识,找关系,找差异,进而明确可写作好帮手5/24以用学过的通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随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试算:(1)用什么方法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数?(2)公分母是几?(3)通分后分别是几?相加后是几?老师巡视,参与大家的讨论,并作适当指导。让个别小组汇报结果,师板出计算过程,规范解题格式。进行实验操作〈二〉,进一步证明解题的方向与思路是正确的。取出通分后的取出通分后的学生随师操作,同位合作,把取出的和放在右边的标准圆内拼好。老师提出2个问题:(1)能否直接、明显地看出是几分之几吗?(2)为什么能?使学生明确:通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位再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围绕例1,导出: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2、同位讨论,自学例2、师板例2-提出2个问题:(1)分母不同,能否直接相减?(2)怎样化成同分母分数?公分母是几?写作好帮手6/24[学生的通分知识已经能较好地掌握,并且在例1地学习基础上已初步了解了方法,便有一定能力和欲望去尝试自己类推解答例2。]当学生顺利回答2个问题后,老师提出:这道题目,你们能自己解决吗?让学生尝试,同位讨论说说计算方法,填在书P131上,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答案。同位再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学生围绕例2进行讨论,导出: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3、归纳,总结法则让学生先围绕例1、例2自己归纳,提问补充,最后总结出P132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划书,读书,加深记忆和理解,并作1分钟的自我整理,质疑。[在学习例1和例2后,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自我归纳法则是能否已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评定标准。](三)巩固应用:计算教学最后必须体现在“会计算”的环节上。本环节设计四类练习,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法则的认识,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与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1、填空:[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和应写作好帮手7/24用。]2、课本P132“做一做”[这部分是让学生围绕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3、错题纠正:[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考验学生的观察、比较与分析能力。](四)组织评价:1、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否掌握?法则是什么?老师再强调计算结果的要求。2、小组评价: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哪个同学有进步?3、目标检测:〈1〉2〈1〉统计全对率,反馈学习效果。4、自由练习:比准比快选自〈〈目标〉〉P103.掌握1.(五)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第二篇】一、说教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写作好帮手8/24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分数加法和减法”中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了通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依据教材的特点,遵循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瞄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其提供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探求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从而主动地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迁移、类推、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概括能力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三、说重难点: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通过对知识的迁移,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在此基础上理清算理,又是本节课的难点。四、说教法:写作好帮手9/24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进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为此,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发现,去创造,因此,我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征,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点拔引导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五、说学法:课标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分析法,合作交流法。六、说过程: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出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接着出示+和—这两道题,让学生观察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旧知识,运用迁移规律,进入学习新知识的阶段。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复习了旧知,抓住了新旧知写作好帮手10/24识的连接点,又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二、自主探究理清算理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探究计算方法。2,交流展示自学成果。3,观察对比,优化方法。3、尝试探究,归纳总结。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三个层次:(1)基础练习照顾全面。(2)寻找规律提高能力。(3)激活思维深化理解。设计意图: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四、评价体验归纳提升写作好帮手11/24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结合板书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既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第三篇】一、说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是今后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带分数加减法的基础。2、教学目标:a、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b、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c、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好习惯。d、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数学的交流和表达。3、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4、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写作好帮手12/245、学具:同桌2条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二、说教法教师抓住“化异为同”这一知识的连接点,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三、说学法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同桌合作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创设情景:在本次向“海啸”受灾国捐款过程中,文苑小学的学生表现出色,以下是五、六年级捐款情况:501班与502班捐的占五年级的5/8503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4504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860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602班捐的占六年级的3/7写作好帮手13/24603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问:“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提出一些一步计算的问题吗?”估计学生会提下列问题:503班与504班捐的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504班比503班多捐了全年级的几分之几……2、由此得到下列算式:5/8+1/85/8+1/41/4+1/81/4-1/85/8-1/45/8-1/83/7+2/7……问:“这些算式可以怎样分类?”估计学生能回答:“分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两类。”3、师指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式题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二)、探索合作,由旧引新异分母分数加法1、指着异分母分数加法式题问:“你会计算吗?说说你的办法。”估计有学生会用“化小数”的办法来做,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并不是通用的方法,如:3/7+2/7写作好帮手14/24由
本文标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60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