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试题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复习资料答案(填空题)一、填空题1.危机用汉字表述内涵,即“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刻,是组织命运“转化与恶化”的分水岭。2.在紧急情况下,危机以其高度不确定的前景,给管理者造成高度的紧张和压力。3.对危机事件或状态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考虑:事件的危害程度、事件的影响方式和事件的影响范围。4.危机既包含着危险,也包含着机遇。5.广义的危机,实际上把灾害、灾难、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等全都包括进来了。6.危机事件决策环境往往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因素的高度积聚。7.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将地震损失的统计指标分为三类,即人员伤亡问题、财产损失问题和对自然环境的破环问题。8.迅速地从正常情况转换到紧急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9.突发事件发生时,管理者必须在有限的信息、资源和时间条件下,寻求“满意”的处理方案。10.有学者根据危机情境中主体的态度,将危机划分成一致性和冲突性两类。11.根据危机事件本身特有的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及经济危机五大类。12.每一个危机事件都有发生、发展和减缓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13.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善后学习能力。14.从立法的角度,我国先后制定了对付社会动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1996),对付重大自然灾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等。从应急组织网络来看,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包括敏感的危机意识、健全的制度框架、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和综合性的社会与国际应对网络。P2715.在平时状态下,突发事件法制只是有备无患的预备法制,只在危机状态下才会临时启动和实施的特别法制。16.2004年3月14日我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有关“戒严”的规定修改为“紧急状态”,这种修改突出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依宪治国”的现代法治精神的要求。17.行政机关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合理、公正,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18.依法行政是政治的具体体现,其实质在于行政权力要受到法律的约束。19.比例原则又称“禁止过度”原则,是行政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20.应对现代突发事件应以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权为核心。21.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不仅写进了“紧急状态”条款,同时也写进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这一原则在非常态下仍然适用。22.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的区别主要在于危机严重程度不同,继而决定和宣布的主体及程序不同。23.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事件越来越呈现出频繁性、强破坏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应急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独特的管理体制。24.在管理实践中,统一指挥体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实行松散的委员会制,有的实行专设的突发事件机构。25.在统一的公共危机指挥体制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突发事件全权负责。26.突发事件涉及哪个地方,首先应由当地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分级负责。27.建立突发事件责任制的关键在于要赏罚分明、奖惩兑现,其前提是细化每一个岗位和人员的具体职责。28.监督工作包括领导的检查监督和专门从事检查监督的督查部门的检查监督两个部分。29.领导行为本身就包含决策和对决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30.单设危机事件管理机构中的三预管理是指:预案、预测和预防。31.我国各级政府突发事件机构可以分为领导机构、综合办事机构和专门工作机构三个层次。32.发展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咨询组织,就要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不同部门的专家库,经常开展活动,实现咨询活动制度化。33.危机预警是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34.建立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危机征兆,准确把握危机诱因、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35.建立健全政府预警的法规体系,目的在于保障我国政府预警“有法可依”,明确政府预警的法律依据。36.在突发事件中,适时、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危机管理的成败。37.由于时间紧迫、信息不全、外部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政府在危机状态下的决策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性。38.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决策制度这两个方面构成。39.在突发事件人力资源配置中,专家咨询组织体系相当于“智囊团”,辅助与支持体系相当于后勤保障系统。40.危机处理成败的关键,其一在反应快速,其二在资源整合,两者并重。41.就当代各国的危机管理实践来看,危机的类型逐渐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其处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42.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政府财政支出的根本作用在于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43.突发事件新闻发布要坚持及时、准确、适度、“于我有利”的原则。44.对危机管理结果的评估可以从经济性和社会性两个维度来进行。45.预防医学经历了以个体—群体—人类为对象的三个阶段,以个体为对象预防疾病的科学称为卫生学,以群体为对象预防疾病的科学称为公共卫生学。46.作为一门综合性独立学科,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一样,已构成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7.由卫生学明确拓展为公共卫生学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即个体医学发展为人群医学。48.公共卫生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外部性和公共性,以及实施公共卫生管理的组织性和前瞻性。4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一般可分为事前的预防、事中的处置和事后的评估。5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技术支撑体系(硬件)和非技术支撑体系(软件)构成。51.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表明,健康需求不单是个体孤立的需求,而是涉及群体的广泛的社会需求。52.认识和实践是灾变动力机制调动起来的两个基本环节。53.激励通常包括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和形成动力等一系列的作用机制。54.设定目标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它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从而达到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55.国家具有统治功能、管理功能和保卫功能,因而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国家要发挥主导作用。56.社区是人们因在共同区域生活而结成的社会组织。57.社区既是社会地域单位,又是社会功能单位,因而在公共卫生中要发挥社区的组织作用。58.维护社区人员健康是社区得以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之一。P18059.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是开展预防治疗及疫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最重要的保证之一。60.全科医疗是将生物医学、行为医学及社会医学集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医疗。61.自然灾害的社会性还表现为人类和社会的无节制活动、其可管理性等方面。62.根据破坏和损失相对值的大小,人们将自然灾害划为巨灾、重灾、中灾、轻灾几种类型。63.各种自然灾害就个别而言有其偶然性和地区局限性,但从总体上看,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64.一些原发性自然灾害还可导致一系列次生灾害,形成次生灾害链。65.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66.我国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等一系列方针政策。67.自然灾害的群发性、突发性、频发性和危害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将应急管理纳入到日常的管理和运作之中。68.美国现有自然灾害应急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其主要标志是“总统灾难宣布机制”的确立和联邦应急事务署的成立。69.自然灾害的预警主要是通过监测和预报来实现的。70.建立完善的信息疏导机制是应急机制是否完善的基础。信息疏导机制的建立首先要求建立现代化的通讯系统。71.狭义的公共安全主要包括来自自然灾害、治安事故和犯罪的侵害三个部分。72.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客体要件主要表现为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73.从静态看,根据行为人所实施的危害和其对事件形成的作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主体结构一般可划分为核心、附和、围观三个层次。74.按照危害程度来划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可分为一般事件和重大事件。75.民族与宗教问题是世界范围内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76.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具有较强的法理性和政策性。77.从总体上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应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击、可顺不可激、严格执法、冷静稳妥”的指导思想。78.具体看来,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可以概括为战略原则和战术原则两部分。79.信息情报工作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过程就是信息转换的过程。80.建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情报自动化系统特别要注意突出其实践性和实用性。81.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与认识水平的提高,我国各级公安机关都逐步建立了反恐制暴、快速反应机制。82.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经济战略资源危机是经济安全管理中的三大重要内容。83.货币政策在周期规律的作用下,有宽松期、紧缩期之分。84.金融风险大小可根据一系列的经济和金融的指标来度量。85.银行内部风险是由银行呆坏帐逐渐累积而引起的,国家信用主要评估国债的风险。86.在预定预警指标的基础上,要确定预警指标的“阈值”和权重。87.现阶段应坚持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重点是改善金融监管的基础条件,以实现综合监管。88.财政风险是各种风险的最终承受者,是最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风险。89.我国经济战略资源体系主要有以粮食为代表的经济安全物质和以石油为代表的战略安全能源两大类。90.经济战略资源安全问题包括预测、评估和调控三个层面。91.储备信息管理机构,包括全国联网的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和储备库存信息管理系统。92.经济战略资源的储备规模主要取决于目的、作用和国家财政能力。93.贸易全球化带来的首要危机是对缺乏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劳动力造成的冲击。94.全球生产重组始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当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因国内劳工成本过高,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移往国外。95.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中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因素在不断加大。9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传播途径,除金融渠道外,还有贸易途径,而后者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的行为上。97.进入21世纪,恐怖主义的国际化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恐怖主义的目标国际化、行动国际化和组织系统的国际化。98.恐怖主义不能单单从暴力角度,而必须首先从宣传角度去理解。99.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威胁,它既表现为全球性也表现为地区性,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100.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两份报告,首次提出了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工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101.资源和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即环境破坏者所承担的成本低于社会所遭受的损失。10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资源与环境危机引发的对抗,从本质上来说是国际经济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必然反映。《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复习资料答案(判断题)二、判断题1.危机事件的决策环境相对于政府的常规性决策环境往往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2.危机既包含着危险,也包含着机遇。(√)3.紧急状态更多地指突发事件的关键临界点。(√)4.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有可能很大,但也可能有限。(√)5.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影响的范围可以是公共范畴,也可能是私域范畴。(√)6.迅速地从正常情况转换到紧急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7.一般来说,灾难的程度比灾害更高一些。(√)8.危机通常遵循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9.每一个危机事件都有发生、发展和减缓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10.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务的管理。(√)11.根据分级管理原则,重大的危机事件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12.危机事件进入缓解期,仍然有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13.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善后学习能力。(√)14.由文化矛盾引发或支持的冲突和危机,其根深蒂固性和持久性要远甚于其他原因直接引发的危机(√)15.危机事件管理阶段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已经完结。(√)16.突发事件法制属于
本文标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6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