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编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4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编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编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第一篇】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它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xx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学情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好范文解忧愁2/14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的闭塞,对外界认识较少,课外知识的积累也有限。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课外的延伸和拓展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便于教学的开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好范文解忧愁3/143、运用课文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及题解。第二环节:阅读指导第三环节:课堂小结第四环节:布置作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第二篇】一、根据课文,在横线上给拼音写汉字,在括号内好范文解忧愁4/14给汉字注拼音,并解释底下加横线的字词:萧瑟(sè)和煦(xù)干煦(hé)吞噬(shì)张骞(qiān)荡漾(yàng)裸(luǒ)露无垠(yín)边缘(yuán)崩塌(ta)绵(mián)延不绝浑(hǔn)然一体沧海桑田:原来的大海变成了农田,形容自然发-三一刀客§生巨变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一)本文是报告文学,详细报道了罗布泊消失的过程、后果和原因。1、看课文回答: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它原本有仙湖的美誉。2、报告文学有其新闻性,就是其报道真实、具体、详尽。另外,本文又有其科普性,它普及了有关罗布泊自然变迁方面的科学知识。(1)填写下表,了解罗布泊消失的过程与后果:罗布泊的环境恶化的过程和后果变化项目从四世纪至上世纪80年代(叙说顺序:时间顺序)原本后来气温变化阳光和煦夏季气温高达70℃河流长度流量变化1321公里不足1000公里好范文解忧愁5/14牲畜种类数量变化牛羊成群禽鸟种类数量变化野鸭鱼鸥小鸟天空不见一只飞鸟植物种类数量变化万顷绿地遍地麦浪没有一棵小草胡杨长势的变化780万亩420万亩人类居住状况、劳作方式变化310户村民农耕,游牧逃离家园水域面积变化两万平方公里水域干涸耕地面积的变化5万亩耕地受到威胁沙漠化的进程以每年3米至5米地速度向湖中推进(2)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采用了下列说明方法的语句:摹状貌: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列数据:以每年3米至5米地速度向湖中推进作比较: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举例子: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世界著名的内陆湖……3、报告文学有其文学性。课文在描述和说明罗布泊的今昔变化时采用了各种修辞方法:好范文解忧愁6/14(1)判断下边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且说说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修辞:拟人。作用:生动描写野鸭、鱼鸥和小鸟的活动,写出它们的欢快心情,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修辞:比喻和拟人。作用:前者描写胡杨枯死时的情状,推测胡杨临死时精神状态;后者描写罗布泊干涸裸露时的形态,两者都表达作者痛惜和愤慨。4、课文分析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作出归纳。(1)盲目增加耕地用水(2)盲目修建水库截水(3)盲目掘堤引水(4)盲目建泵站抽水5、请简单归纳塔里木河两岸动物、植物减少、死亡的情况,并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牛马、水鸟、飞禽在减少,万顷林木、遍地麦浪、防风林、胡杨林在减少甚至死亡,林木由780万亩减少好范文解忧愁7/14到430万亩。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摹状貌等说明方法。6、作者在报道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和原因后为什么还专程去考察和报道当地防风林、胡杨林的退化死亡现象?作者在报道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后果和原因后,还专程去考察和报道塔里木河两岸防风林、胡杨林的退化死亡现象,是为了进一步反映塔里木河的萎缩不仅造成罗布泊的干涸,还导致两岸林木的减少和死亡,并由此而迅速加剧了当地沙漠化的速度。7、读课文的最后三段,思考、回答问题:(1)为什么在说完罗布泊的消逝之后,还要提及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的悲剧?这是为了揭露类似罗布泊干涸的悲剧在中国境内不仅不是个别现象,而且还在扩散恶化,以便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警醒。(2)这是什么写法?这是由点到面的写法,由个别到一般的写法。《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第三篇】一、教材的内容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好范文解忧愁8/14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2、难点: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好范文解忧愁9/14情性。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1、文献法: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体验法:要求学生展示想象,畅想表达。4、对比法: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六、教学设计:(一)教学要点:想象美丽荒漠之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探究原因,吸取教训;主题思想,品味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二)教具准备:多媒体(三)教学步骤:1、导语设计:同学们,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故?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好范文解忧愁10/14提问: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针对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目的: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3、合作探究:通过多媒体对比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今昔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昔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近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让学生探讨罗布泊消逝及青海湖、月牙泉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4、主题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方法:学生讨论作答。目的:体会作者感情,导入“保护环境”这一话题)5、品读课文:本文是1篇报告文学,要求学生找出体现报告文学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句子。(教师提示:本文是1篇报告文学,报告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方法: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句子评析。)好范文解忧愁11/146、总结课文并板书: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我们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7、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复印试题。〔有关环保方面的内容〕(2)课外作业:拟一则保护环境的广告语。七、教学后记:通过课前认真的预习,课堂师生共同探讨,课后习题的巩固,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表言论,明白了当今的环保问题是一个令人忧患的问题,应树立环保意识,制止生态恶化,努力建设绿色家园。《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第四篇】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好范文解忧愁12/14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萧瑟(se4)和煦(xu4)干涸(he2)吞喽(shi4)裸索(luo3)戈壁滩(ge1)无垠(yin1)边缘(yuan2)2、解释下列词语。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和煦:温暖。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无限:辽阔无边。边缘:沿边的部分。3、导语探究质疑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好范文解忧愁13/14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归纳。三、合作、探究课文(一)语言探究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提示:哪些语句使文章富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学生交流。明确:本文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大大加强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二)写法探究1、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请结合有关内容谈浮?2、学生交流。明确:举例子、列数据。3、教师小结:本文是1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好范文解忧愁14/14四、拓展延伸1、口语训练:假如你是一味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2、书面习作:联系生活,谈谈你所知道的其他关于生态环境
本文标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72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