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16页例2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教学过程:一、听算。二.新授: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5.小结,总结加强。三.巩固练习:做一做: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2.估算练习。四、作业:第18页6、7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三、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口答。(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参考资料,少熬夜!36÷324÷230÷360÷648÷484÷480÷290÷3(二)教授新课:出示主题图:1、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2)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3、小组汇报:解题思路(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2)20×3=60,60÷3=30。(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600÷3=200(箱)。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这题如何考虑?240÷3=。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二)课堂练习:做一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参考资料,少熬夜!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设计理念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①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②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⑵能力目标。①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②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④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情感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在学习和活动中,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具:课件。学具: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习纸。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前面在练习中我们已经发现可以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求面积。(电脑出示)如下图:让学生说说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3、师:同学们,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出示图片),也用数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设计意图:让数学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课件出示篮球场、操场、游泳池等图片,在具体可感的的场景中引起学生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太麻烦,应该寻找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想。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的面积计算方法。1、复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研究长方形的面积之前,谁先来说说长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2、师:既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现在请你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回答,肯定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已有计算周长的方法,我就利用这个旧知,让学生猜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不是跟它的长和宽有关呢?在迁移中导出新知。)(二)分层实验,发现计算方法。1、初求面积,猜想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师:既然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你先来试一试。在练习纸上,有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请你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可以自己独立尝试,也可以同桌讨论进行。学生动手尝试。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设想学生可能有的方法:(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摆了15个,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2)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3)用尺画了1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4)因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比较学生的方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发现用乘法计算最简便)发现用乘法计算的第2种方法与第4种的联系。观察第2种方法与第4种方法,有没有发现什么?(联系:因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所以可以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宽是3厘米,所以可以摆3行。所以第2种方法其实与第4种方法是相类似的。就是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厘米数的积。)师:经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用乘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比较简便。现在请你们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出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那我们的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在上面的猜想上打个问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设计意图:学生先初步求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不仅跟它的长和宽有关,而且猜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想要去验证这个计算方法的急迫心情开始下面的活动。)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1)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摆了一个信封,在每个信封里放了许多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你自己动手来拼各种各样的长方形。(2)在拼长方形之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①用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限,想用几块就用几块。②同桌合作,一个人拼,一个人记录。也可以交换着拼和记录。每拼出一个长方形,就请你在这张表格(实物投出表格)中记录下你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然后再接着拼。③拼好以后,请你和同桌相互说说你拼的这个长方参考资料,少熬夜!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面积是1平方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反馈交流。(1)(指名学生反馈)现在谁愿意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拼的?你拼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边说师边在电脑中输入。)(2)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拼法吗?4、四人小组讨论。把你们的表格放在一起,相互观察表格,你从大家的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了吗?5、:刚才我们通过大胆猜想,并通过自己的实验进行了验证,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在合作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的力量。)6、寻找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学生猜想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电脑出示)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求出它的面积。(3)再把这个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长5分米、宽5分米(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计算面积。(4)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设计意图:学生再次猜想,并利用迁移,找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7、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发现了什么?(通过都是用乘法来进行计算的。不同的是长方形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行了,其实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三、应用方法,巩固深化。1、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让学生先估计它们的面积。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反馈交流。2、先估计书本封面和黑板的面积,再动手测量,计算它们的面积。3、学校在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中,在操场西边修了一个边长是5米的正方形花坛,请你帮忙算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请你参考资料,少熬夜!帮忙算算栏杆有多长?4、前两天,老师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台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再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请你们帮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篇】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导入新课教学反思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知识点:1、口算除法(1)口算。(2)估算。2、笔算除法。(1)基本的笔算除法(2)除法的验算。教学要求: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1)激活学生已有
本文标题: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73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