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控制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四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时限向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并做疫情登记。第三十五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目录一、医院感染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下列情况肯定为获得性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计算起,超过其常规潜伏期而发生的感染。•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发生在入院48小时以后者。•病人发生的感染是上次住院期间获得的。•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又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症的迁徙病灶)。•在已知病原体的原有感染部位又分离到新的病原体(除外污染菌,复数菌或混合感染),属另一次医院感染。•新生儿经产道获得的感染。•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在皮肤、粘摸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体发生在出生后48h以内者。•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与并发症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有关的感染,除非病原体或症状强烈提示为医院内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三、医院感染的原因•内源性指来自身体部位如皮肤、鼻、口腔、胃肠道、阴道的细菌感染,这些部位正常情况下有细菌定植。•外源性指来自病人身体之外。如陪护人员,医务人员,探视者,医疗器械及医院环境等。外源性感染:传染性疾病如(SARS)输注性感染如乙(丙)型肝炎病原体来自于:医院外环境其它病人污染的医用设施医务人员手植入物相关感染如人工关节相关感染内源性感染(是现代医院感染的主要形式)•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细菌移位主动移位被动移位•潜在活化(CMVTB)四、医院感染的控制外源性感染的控制•改善医院环境,加强消毒隔离。•加强供应室和一次性医用器材管理。•培训和督查增强无菌观念。•加强手卫生。内源性感染的控制•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切勿滥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患者的抵抗力,如合理营养、充足睡眠。预防手术感染的干预•根据指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术前0.5-1h使用抗生素•2.24h内停用抗生素•3.正确的选择抗生素品种•正确的脱毛方法•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围术期血糖控制正常水平•缩短术前住院时间•强制性向公众报告感染率切断手术感染的途径手术部的空气消毒(工作人员、病人管理)手术人员手和臂的消毒(一般准备、刷手方法)手术区域皮肤的消毒(备皮、消毒范围及方法)手术器械的消毒(压力蒸汽、环氧乙烷、等离子)切断手术感染的途径手术人员手和臂的消毒1.一般准备:进入手术室更换衣裤、鞋帽、口罩袖口上翻至上臂1/3处,上衣束在裤腰内衣领、衣袖—不外露口罩—4-5小时更换2.刷手目的:防止细菌从皮肤转移至手术部位深层3.刷手前:手及上臂皮肤有红肿及破损不得参加手术4.定期监测:对工作人员的手和臂的消毒情况做监测切断手术感染的途径5.刷手方法:外科手消毒清洗:水湿润:双手及手臂洗手液:均匀涂擦双手至肘上10cm“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15秒流动水:自手至肘部冲净无菌毛巾:自手至肘部擦干切断手术感染的途径消毒:消毒液:3-5ml揉搓双手至肘上10cm再消毒液:3-5ml按“六步洗手法”均匀搓擦双手3分钟自然晾干:戴无菌手套切断手术感染的途径•手术区域皮肤消毒•1.术前备皮:学术界有异议,备皮时间最好与•手术的准备时间最接近•2.消毒前:检查手术野是否清洁,有无疖肿及•皮肤损伤,必要时延迟手术日期,•以防术后感染扩散切断手术感染的途径手术区域皮肤消毒3.消毒范围:距手术切口15-20cm的区域建立无菌安全带4.消毒方法:手术中心部向四周,已触及边缘不再返回中心部手术区外周向感染伤口或肛门处(感染伤口或肛门手术)抗感染药物在外科的预防应用(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术后感染1.预防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2.预防术后全身性感染术前半小时——两小时应用抗生素抗感染药物在外科的预防应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1.清洁无菌手术(如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术、输卵管结扎术、膝软骨摘除术等):无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征2.可能污染手术(如胃切除术、小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一般不预防用药,如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大、污染可能性大,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抗感染药物在外科的预防应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征(1)污染手术,术后感染可能性大①严重污染伤口,不能及时手术处理或彻底清创者(如开放性骨关节伤、严重烧伤、伴溃疡坏疽的截肢术、感染性病灶如脑脓肿手术和各种咬伤等)②连通口咽部的颈部手术③回肠远端及结肠手术④腹部空腔脏器破裂及穿透伤⑤高危胆道手术⑥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抗感染药物在外科的预防应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征(2)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瓣膜病或已植入心脏瓣膜因病需行其他手术者、脑脊液鼻漏者以及器官移植术等)(3)各种人造物修补、置换或留置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人造关节置换手术、人造血管移植手术、脑室心房分流管放置术等).抗感染药物在外科的预防应用术前应用抗生素的方法(1)有明确指征,选择疗效肯定、安全、方便及低价品种(2)术前0.5-2h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使手术开始时组织和血清内达到药物杀菌浓度,手术中维持组织和血清治疗性水平(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加1次量)抗菌药物有效覆盖时间整个手术过程和术后4小时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抗感染药物在外科的预防应用术前应用抗生素的方法(3)择期结直肠术前,通过导泻或灌肠剂肠道准备手术前24h开始给予不吸收的口服抗生素,共3次(4)高危剖宫产手术,脐带钳夹后立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不要将万古霉素作为常规的预防性应用药物.五、医院感染病例漏诊或误诊因素•病史记录不详细或遗漏;既往史现病史•病原学和影像学资料少;•回顾性调查;•质量控制指标不科学,不客观;•培训不够。六、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依据•详细的病史(既往史、现病史)•疾病发展过程的记录•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易感因素•流行病学资料•入院至发病时间•该感染平均潜伏期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目录医疗垃圾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其病毒菌的危害性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特别是含高致病传染性的医疗垃圾(如非典医疗垃圾)是一种影响广泛、危害较大的特殊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传染性病原体,其危害明显高于普通医疗垃圾,若管理不严或处置不当,极易成为传播病毒的源头,造成疫情扩大。谁将面临危害?•医护人员•病人•后勤人员•废物收集与处置人员•公众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应的配套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全程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定义: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应坚持就地分类的原则•方法如下: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红色袋装放射垃圾•锐器盒装放锐器医疗废物的分类1.感染性废物2.病理性废物3.损伤性废物4.药物性废物5.化学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等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医用锐器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种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的药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胺、硫替派等可疑致癌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等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体温计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属于医疗废物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均属于医疗废物,均应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下列物品不属于医疗废物(1)加药后的各种空安瓿(化疗药物除外)存放于黑色垃圾袋。(2)大型输液空瓶包括软包装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医疗垃圾收集要求垃圾袋坚韧耐用,不漏水;所有废弃物都应丢弃或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桶)中,在装满3/4时有人负责封袋运送。分散的污物袋要定期收集集中。污物袋应每日运出病房或科室,也可根据需要决定搬运时间,并运往指定的收集地点。不能移动未标明废弃物产生地及废弃物种类的污物袋(箱),但应立即补充上新的同类的污物袋(箱),以供使用。应防止污物袋(箱)的泄漏。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场所应设置医疗废物警示性标牌紧急情况的反应原则
本文标题:控制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7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