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最新4篇】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最新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最新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篇【第一篇】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精神,落实《民政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民发〔2017〕167号),补齐精神卫生康复体系短板,减轻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促进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制定精神障碍康复社区“康乐家园”服务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文昌镇、滨河镇50%以上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患者病情复发率、致残率显著降低,自理率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技术规范和服务模式,基本建立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二、服务对象范围(一)项目实施周期2022年6月—2023年6月。(二)实施范围项目实施地点为滨河镇中山社区“康乐家园”,本次项目为文昌镇、滨河镇二级及二级以下50%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务,总经费36万元。(三)服务对象“康乐家园”服务对象需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沙坡头区年龄在18周岁一60周岁之间、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精神残疾人或患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肓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六类重性精神障碍患者。2.不伴有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及传染性疾病(活动期肝炎、结核等)。3.精神症状基本缓解,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情随访,近6个月危险性等级评估为0-2级的。4.患者及监护人要与“康乐家园”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权责。三、服务内容和质量控制(一)服务内容1.对康复人员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社会适应性训练,并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社区教育。2.对康复人员进行职业治疗、劳动技能训练和职业评估,组织安排他们从事简单性生产劳动。3.督促需要服药的康复人员按时、按量服药,发现有病情变化,及时督促并协助家属,送病人入院接受治疗。4.对康复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组织参与社会活动。5.对康复人员家属进行有关康复知识的培训,与家庭配合对康复人员进行康复治疗。6.维护康复人员的权益,促进公开就业,帮助顺利早日回归主流社会。(二)质量控制1.每周康复人员的出勤率不低于80%。2.康复人员康复服务建档率不低于95%。3.康复人员安全事故和生活意外发生率低于1%。4.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社区的满意度不低于90%。四、服务机构(一)服务商准入条件1.依法注册登记。依法在民政(行政审批)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证照齐全。2.良好经营声誉。承诺无行业失信行为,无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3.具备行业资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有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行业资质。能积极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具备精神障碍康复技术和人才,能满足患者康复需求。4.服务人员资质。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人员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者、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护士、志愿者等,由其组成团队对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具备建立个案管理团队,针对患者情况进行精准康复。具备相对应的入户服务能力,承诺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不低于行业标准的服务。(二)服务监管与监督机制服务商应按照行业服务规范建立自身的服务质量管控体系,对服务质量进行公开承诺,沙坡头区民政和社会保障局,文昌镇、滨河镇建立“事中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检查的方式,重点对服务商服务真实性、是否存在服务违规行为、以及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监管。(三)购买方式。通过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承接购买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社会力量。通过订立购买服务合同,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数量、质量要求以及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五、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22年5月)。文昌镇、滨河镇筛查二级及二级以下居家精神障碍患者,6月1日前将名单上报沙坡头区民政和社会保障局,沙坡头区民政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竞争性磋商的方式确定服务单位,服务单位通过排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二)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3年6月)。由服务单位安排专业团队提供康复服务,服务单位每周需在康复社区进行集中服务不少于1次,有完整的服务方案、记录照片等资料。服务过程中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服务结束后,方案、记录、照片等档案资料上报沙坡头区民政和社会保障局。(三)总结阶段(2023年6月)。服务结束后,服务单位对项目进度、服务满意度、资金使用效率、人员管理、服务宣传、服务成效等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改善策略。沙坡头区民社局对服务对象进行抽检回访,对服务满意度做详细了解,为政府购买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为全面推进精神障碍康复社区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六、资金结算项目经费按核定的预算金额分三次拨付,项目按实施情况拨付30%,中期按工作进度拨付40%,工作结束并抽检合格后,拨付剩余30%。七、相关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滨河镇、文昌镇应建立和落实工作职责制,积极配合服务单位,提供提供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对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患者及家庭实行实时监管,与服务单位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二)强化跟着综服务和监督。沙坡头区民社局,文昌镇、滨河镇要加强对购买服务工作的监督,采取随机检查的方式,每月走访一次服务对象,检查服务质量,保证此项工作有序开展。(三)严格履行合同责任义务。服务承接主体应严格履行合同责任义务,保证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服务单位应该按照行业服务规范建立自身的服务质量管控体系,对服务质量进行公开承诺,不得通过伪造信息资料等违法手段,骗取精神障碍康复服务费用。若不能严格履行服务合同,发现违规的,将及时追回项目资金,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篇【第二篇】精神障碍社区康服务是使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回归社的重要途径,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为进一步加快我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需求,努力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康复服务,根据《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社厅云南省卫健委云南省残联关于印发云南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民发〔2021〕183号)、《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转发民政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意见的通知》(云民福〔2018〕2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项目目标以金华镇西门社区为中心,通过社区居委会人员辅助、筛查,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辐射到东门社区、南门社区、北门社区和城北社区,并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探索创新,以点带面,最终推广到全县。使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基本建立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服务供给体系。二、筛查通过社区居委会协同帮助,派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对金华镇西门社区、东门社区、南门社区、北门社区和城北社区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走访入户筛查,并做好走访记录。1、个人基本信息(详见附件1)2、病史询问(1)主要为精神症状及病程(有无其他躯体疾病)。(2)发病条件及发病的相关因素:询问患者发病的环境背景及患者有关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便于了解患者病因。有无感染、中毒及其他躯体疾病等因素。如有社会心理因素,应了解其内容与精神症状的关系,辨别发病原因。(3)起病缓急及早期症状表现。(4)疾病发展及演变过程:询问发病前的正常精神活动状况,疾病的首发症状,症状的具体表现及持续时长,症状间的相互关系,症状的演变及其与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所用药物之间的关系;与既往社会功能比较所发生的功能变化;病程特点为进行性、发作性、迁延性等。如病程较长,重点对近一年社会功能、生活自理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5)发病时的一般情况:如工作、学习、睡眠等情况。与周围环境接触情况,对疾病的认识态度,了解病情中有无消极厌世观念,有无自伤、自杀、伤人、冲动行为等。(6)既往与之相关的诊断、治疗用药及疗效详情,就医史。(7)有无慢性病、传染病及传染病接触史,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等。(8)婚育史、家族史。3、躯体检查、精神状况检查。三、建档分类根据走访筛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救治救助等情况,对病情稳定且愿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患者建立“一人一档”(内附个人信息表、身份证、户口册、残疾证、特困供养证、慢性病证等相关证件),分出以下三类服务方式。1、社区康复(1)希望每日进行康复训练,但又不愿住院。(2)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有人照料,而家属忙于工作,无法顾及患者,无传染性疾病,有康复需求的精神障碍患者。2、居家康复(1)无业,有一定自理能力,自愿选择居家康复服务,无传染性疾病的重度精神残疾人。(2)行动不便的精神障碍患者。3、收治住院(1)生活自理能力差,其监护人因病或因残,或特别困难,确实无能力提供照料的精神障碍患者。(2)希望到医院接受系统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四、项目实施1、社区康复(“2021社区康复”服务内容件附件2)(1)通过观察、晤谈、调查等手段,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2)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帮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相关知识,学会药物自我管理,养成遵医嘱独立服药习惯;(3)定期开展篮球、跳绳、打太极、羽毛球等有氧运动,开展下象棋、刺绣、做手工、唱歌等活动,鼓励患者参与其中,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4)监督并帮助患者洗脸、刷牙、洗衣服、整理内务等,使患者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5)培养服务对象的自我形象管理能力,对有需要的服务对象进行日常护肤及化妆指导;(6)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中医理疗,如:针灸、推拿、艾灸、拔罐等理疗;(7)饮食指导,针对服务对象目前的身体状态做更健康的饮食指导;(8)心理疏导,给服务对象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消除各种消极因素,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适应团体生活环境,最终回归社会。2、居家康复(1)通过观察、晤谈、调查等手段,评估患者病情,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针对患者进行精准康复。(2)上门送医送药服务。提供4次上门服务,1次春节慰问。定期安排至少2名工作人员带药上门服务,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精神状况,适当调整康复计划,并帮助服务对象养成独立服药的习惯。(3)居家基础服务·洗发、梳头:为自理能力差的残疾人洗发、梳头。·理发:为残疾人提供上门理发。·清剪指甲:为残疾人进行手、脚趾甲的修剪。·模拟人际沟通:帮助残疾人逐渐恢复沟通能力。·化妆指导:对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日常护肤及化妆指导。·灾害防范指导:让残疾人了解常见灾害并学习防范措施。·感控宣传:让残疾人了解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防范措施。·基础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指导、用药记录及指导、康复指导。·基础医疗服务:四测、随机血糖、上门问诊、五官检查、护理评估量表。·阶段性精神检查、发育检查及BMI营养规划。·血液检验。(4)康复医疗服务中医理疗:推拿、针灸、艾灸、火罐、中低频、仪器足底按摩、中药足浴包、药酒按摩等理疗。3、收治住院(1)通过专家会诊,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治疗计划,针对患者进行精准康复;(2)给予血液检验、心电图、脑电图等相关检查;(3)对症进行药物治疗;(4)给予心理治疗:为患者开展群体、个体心理疏导;(5)给予康复治疗:开展中医康复理疗,包括推拿、针灸、艾灸、火罐等理疗;(6)现阶段精神检查量表评定;(7)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规范使用辅助器具训练等;(8)物理治疗;(9)日常生活护理:为自理能力差的残疾人洗发、梳头、理发、清剪指甲、护肤化妆等;(10)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洗漱训练、穿脱衣训练、室内外移动能力训练、清洗衣物培训、整理
本文标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81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