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6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准备:图片、投影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解题。(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好文档,供参考2/16(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三、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读情况。(1)抽读词语卡片。(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交流学会的词语。(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好文档,供参考3/16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四、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五、作业1、读生字表中的字。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词语卡片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1)学习第4自然段。好文档,供参考4/16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⑤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2)学习第5自然段。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②学习第1~3句。a、指名读。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③学习第4~8句。a、自由读课文。好文档,供参考5/16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c、理解句子。“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⑤指导朗读。⑥指导背诵。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4)指导概括段意。三、作业好文档,供参考6/161、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第二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二、教学重点: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三、教学难点: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四、教具准备:小黑板;字词卡片五、教学时间:二课时好文档,供参考7/16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相关的新课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茅庐诸葛亮茅塞顿开捆来尊重卧龙恭恭敬敬秀丽好文档,供参考8/16宜人吩咐讨论,群雄纷争分析半晌时辰辅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三、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四、过渡: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第二课时好文档,供参考9/16一、复习检查:1、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2、齐读1节。过渡: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他没有就此罢休,这第三次,他们见到诸葛亮了吗?二、细读第二到四自然段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具体经过)其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出发之前、见面之前、见面以后)2、学习第二自然段刘备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请出诸葛亮誓不罢休,冬去春来,他又要朝隆中出发了!可这次关羽和张飞却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从这里看出刘备怎么样?(尊重人才,求才心切)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说的话?齐读指导读好张飞与刘备的对话3、学习第三自然段一路走来一路看,转眼,隆中到了!(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数数一共有几句话?哪几句写了刘备看到的景象?好文档,供参考10/16那几句写刘备的动作?划一划,找一找。(2)交流:a、齐读一、二句,想象所描写的画面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联系诸葛亮)b、过渡:这景正是诸葛亮刚毅高远,不同凡响的写照。刘备有没有顺利见到诸葛亮呢?我们接着看!C、指名读3—8句,说说你觉得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尊重人才,求贤诚心)你是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指导读好这些句子。(3)小结过渡:经过长长的等待,终于见面了!俗话说:“人杰地灵”,隆中这么美,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学习第四节。4、学习第四自然段1、小组读,说说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势,提出策略)2、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了青天。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好文档,供参考11/162、指导读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3、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他相处怎样呢?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名朗读,谁来当当小记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2、交流上述问题:(同桌同榻一起)(关系亲密)3、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说说理解!四、总结: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刘备终于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也从中领略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回去,同学们可以把我们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篇】观察地点:操场的东北角观察对象:榕抱桂观察方法: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观察记录:形状:榕抱桂的形状很奇特,远远望去,它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又像森林中一个无比肥大的蘑菇。走近观察,榕抱桂的主干很多,有的粗,有的细。如果你不注意的话,还会误认为有许多棵树长在这里。突然,我发好文档,供参考12/16现榕抱桂的叶子有两种:一种呈椭圆形,翠绿色;另一种呈长椭圆形,墨绿色。再仔细一看,中间的几根枝干特别细,但是十分笔直,直直地通到树顶,没有分叉。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长在榕树中间的枝干是桂花树。动静变化情况:这棵树不怕风吹也不怕雨打。它每天都伴随着我们。也许从未有人注意它、观察它,而它则默默的守着我们,伴我们读书,伴我们学习。每当我们来到学校的时候,它总是早早地迎接我们,当我们感到疲惫的时候,望一望它,听听阵阵清脆悦耳动听的鸟叫声,顿时觉得充满活力,放学的时候,它总是微笑地送走我们。早晨,榕树沐浴在橘色的晨光中,一些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树上的鸟儿醒了,它们围着大树唱歌、飞舞,欢快极了。阳光透过叶缝直射到草地上,草地上顿时绽开了一朵朵金色的花儿。而榕树那墨绿的叶子则显出锦缎似的光泽,给人以清新、舒服的感觉。树上鸟叫,树下人闹,真是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一年四季变化情况:四季常青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春天,给我们带来绿意;夏天,为我们遮挡烈日。观察中的发现:为什么榕树中间会长桂花树呢?桂花树为什么不会死亡呢?好文档,供参考13/16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b查阅资料cd研究记录:1、学校的吴老师说:“据说这里先是种着一棵榕树,1997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榕树死了,学校的老师把地面上的榕树枯枝砍了,种上了一棵桂花树,没想到第二年五月榕树又重新长出来了。由于桂花树生长较慢,而榕树的生命力更强,把桂花树给包了起来,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榕抱桂’。”2、我上网查了桂花树的资料,了解到桂花树的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作业)四年级1班姓名得分: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方法:观察记录:形状:动静变化情况:一年四季变化情况: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观察中的发现: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b查阅资料cd研究记录:好文档,供参考14/16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四篇】《华山的险》教学目标1、借助批读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华山的险。2、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3、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4、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感受到华山的险。教学难点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谈话引入课题。2、回顾批读文的学习方法。二、学习批读,理清脉络1、问:齐读第一处作批,体会问的精妙。2、第二到五处作批:好文档,供参考15/16抽生读,谈这几处旁批的发现;教师点出这是概括式旁批,渗透作者的写法。3、交代学习任务:这节课将重点用赏析词句的方法去批读。三、赏析旁批,体会情感第二段:1、自读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能体现华山的险?用相关符号做记号,在结合上下文写感受。2、交流展示,重点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龟缩”,体会山路的险,相机指导朗读。3、教师小结。第三段:1、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赏析描写华山险
本文标题: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85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