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晋中市暑假培训课程标准讲座
同样的阅读不一样的感觉《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新课标(2011年版)》迎泽区教研室陈静一、此次课标修订最关注的是什么?二、数学课标有哪些新变化?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跟进?添加标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我们研制课程标准和未来教学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一、此次课标修订最关注的是什么?此次课标修订特别关注三个方面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学学科的要求课堂教学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依赖于: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思维的训练:演绎能力、归纳能力。处理好四个关系:过程和结果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二、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新变化?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跟进?★《课程标准》修订后呈现的变化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1.关于基本理念•2.关于设计思路•3.关于课程目标•4.关于课程内容•5.关于课程实施1.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在前言中增加了课程性质的描述、修改、丰富了基本理念的一些提法)关于数学观——如何认识数学•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新课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关于数学观——如何认识数学•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数学都是在研究关系,具体来说,研究数量关系、图形关系和随机关系等三类关系。数学的意义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教育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1.理念由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体现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出发点不变(人人、不同的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学本质体验数学精神学到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形成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良好地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素养•善于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严数学素养严密的逻辑推理、周密的思考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清晰而又条理地说明自己的观点能用数学思想方法处理非数学领域遇到的问题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教学活动(合并)—学习评价—信息技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原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原课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原课标:“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如何看待信息技术的运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新课标的变化:2.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学段划分保持不变•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对课程内容中的若干核心概念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在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1)了解,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2)理解,同类词:认识,会;•(3)掌握,同类词:能。•(4)运用,同类词:证明。•(5)经历,同类词:感受、尝试。•(6)体验,同类词:体会。关于10个核心概念的分析——原课标也称为“关键词”•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6个)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10个)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核心概念之一:数感——存在数感吗?(1)实例给人的启示:实例:2010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此报告一出立刻引起全国一片哗然。公众普遍反映此数据与实际状况严重不符。面对公众质疑,有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统计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可靠?统计方法是否科学?舆论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不论统计部门统计方式是否科学,为何公众对房价的感觉与统计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呢?•此例说明数感的确是存在的,它与公众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具有的基本数学素养的一部分实验稿2011年版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标准》去掉了原来《实验稿》中对于数感描述中与运算有关的某些内容,将其独立为另一个核心概念:运算能力。•《标准》将数感定义为一种感悟,这既包括了感知、又包括了领悟,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思维。•《标准》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的估计。•数与数量,实际上就是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既包括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中,对于数量之间共性的感悟;也包括在实际背景中提到一个数时,能将其与现实背景中的数量联系起来,并判断其是否合理。•比如,一位学生看见某一博物馆的介绍资料中提到“7000平方米森林中生活着两只东北虎”时,发现了其不合理处,原来应该是“7000平方千米森林中生活着两只东北虎”。•数量之间的关系包括数的大小关系及其所对应的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也包括变化的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等。•比如,学生在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对应的数据时,能够对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判断,如,0.25就是1/4。•还需要对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有所感悟,如,0.49比1/2小但很接近,1.3介于1和1.5之间。将数感表述为“感悟”•原来,对数感内涵的认识较多强调其直觉、感知、潜意识、经验等方面,在教学中常常感到“虚”,找不到教学支点。•将数感表述为“感悟”不仅使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也使得这一概念有了更实在的意义,有利于一线教师的理解和把握。•它揭示了这一概念的两重属性:既有“感”,如感知,又有“悟”,如悟性、领悟。感悟是既通过肢体又通过大脑,因此,既有感知的成分又有思维的成分核心概念之二:符号意识(1)何为符号意识?•所谓符号就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的记号或代号。数字、字母、图形、关系式等等构成了数学的符号系统•符号意识(Symbolsense)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符号感(SymbolSense)为何改为符号意识?•英文单词一样,但改动后中文意义有所不同•符号感主要的不是潜意识、直觉•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实验稿2011年版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2)符号
本文标题:晋中市暑假培训课程标准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9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