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数学《面积》精编公开课教案(精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8小学数学《面积》精编公开课教案(精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小学数学《面积》精编公开课教案(精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幼儿园大班数学面积教案1活动目标: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好文供参考!2/18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圆的面积教案2好文供参考!3/18教材说明教材首先提出圆面积的概念,接着提出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是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学习求直线图形面积时,已经用过这种方法。因此,教材中采取直接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又一次让学生了解用这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新的较复杂的问题。教材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使学生看到把圆分别分割成16、32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r2。这里涉及了数学中常用的逐步逼近的方法,就是采取某种方法,使一个近似的图形(或式子)逐步逼近精确的图形(或式子)。这部分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三道例题。例3是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例4是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要先求出半径,再求圆的面积。例5是求环形的面积,教材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求环形的面积是从大圆面积中减去小圆面积。然后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找到简便的算法为(152-102)。做一做中的题目跟例题有差异,但思想方法仍是从一个大的图形的面积中减去一个小的图形的面积。由于环形问题比较复杂,教材中只好文供参考!4/18通过一个例题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不作更多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求圆的面积,练习中安排了已知半径、直径或圆的周长求圆面积的题目;还安排了一些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实习作业,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例3、例4、例5,完成练习二十四。2.教学圆的面积的含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的含义,并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3、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之前,先要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分析、对比各个公式推导过程的共同点,以及由于图形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点。使学生领会到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这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和方法会有不同之处。4.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可以让学生预先准备好一些圆形做学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图,将圆16等分、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还可以好文供参考!5/18用教具将圆分成2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把每一份再2等分,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可以直接用把圆分成32等分的教具拼成一个长方形。最后,把拼成的图形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长方形。由于在拼接的过程中,图形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圆的面积等于这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接着,教师在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旁边画一个长方形,并指出如果份数分得越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形的长与宽跟原来的圆的半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自己看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即C/2=2r/2=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r。因此,长方形的面积=长宽=r,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圆的面积=r=r2。5.教学例3时,列成式子后,要向学生指出,必须先算平方,后算乘法。6.教学例4时,要启发学生想: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题目中给了什么条件?怎样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转化成求圆面积所需要的条件?因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圆的周长,要按照公式C=2r,先求出半径r,列式为:1;再利用公式S=r2,让学生自己求出圆好文供参考!6/18的面积。运算中要注意单位名称,r用长度单位,S用面积单位,防止混淆。7.学生在学过圆的面积以后,往往容易把计算圆的面积与周长混淆。教学中除加强圆周长和圆面积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教学以外,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结合做一做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分清以下几点:①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②求圆面积的公式是S=r2,求圆周长的公式是C=d或C=2r;③计算圆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周长用长度单位。8、教学例5时,教师要根据题意准备实物或教具(一个圆中间可以取出一个同圆心的小圆),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求环形面积就是从大圆面积中减去小圆面积。因此,分步计算都是先分别求出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再求出环形的面积。当要求列综合算式时,就可以得到简便算法为(152-102)。例5后面做一做中的习题,跟例5基本类似。通过这道题的计算,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这类环形面积的方法,一般是从大圆的面积中减去小圆的面积。9.关于练习二十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第2题中,有已知直径求圆面积的题目。解答时,好文供参考!7/18先求出半径r,再计算圆面积。第6题,是求一个数的平方的口算练习。掌握常用的平方计算,对提高计算圆面积的速度有帮助。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10以内数的平方练习。要着重指导学生练习整十数的平方,如402是4040=1600,而不是402。第7、8题,是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先要由圆的周长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第9题,是实习作业,先让学生讨论测量的方法。测量时一般用绳子在齐胸脯处围树干一周,就是树干横截面的周长,取得数据后再计算横截面的面积。第14*题,借助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到,在一个正方形里,当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时,画的圆最大。具体到这道题,就是当要剪下的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铁皮的边长时,才能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因此,我们可以算出最大的圆的面积是:S圆=r2=25=(平方厘米)而正方形的面积是:S正方形=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剩下的铁皮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从而可以得出:剩下的铁皮的面积大约占原来正方形面积的1/5。第15*题,是求组合图形面积的练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首先分析图形的组合情况,判断所求的图形是由哪个图形加上(或者减去)哪个图形好文供参考!8/18得到的,然后进行计算。如图所示,该图可以看作由1个正方形和4个1/4圆组成的,所以该图形的面积是1个正方形的面积与1个整圆面积的和(这个圆的半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第16*题,要先求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面积进行比较。这里包含一个数学性质,即在边长相同的条件下,所围成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什么是面积教案3什么是面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单元第39—41页“什么是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大小的策略。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好文供参考!9/18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偏小)、梯形(偏大)的纸片、水彩笔、两个长方形、若干小长方形纸条,方格纸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老师从遂昌出发,坐车来到湖山,路很远,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生:千米。师:那么,比“千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生:米。师:比“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又是什么呢?生:分米。师:对。比“分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还有吗?生:厘米,毫米。师:是的。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如“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表示。二、面积的含义师:(边说边出示两条线段)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条线段,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出示两片叶子)这两片叶子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银幕、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板书:物体)。好文供参考!10/18师:(出示文具盒)这也是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生A:外面。生B:表面。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例如,黑板面,叶子的表面,书本的封面„„你们能再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吗?学生举例(略)。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老师请大家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生A:桌子的表面光光的。生B:桌子的表面大,课本的表面小。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本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本表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那么,文具盒的表面比较小,可以怎么说呢?生:文具盒的面积比较小。师:黑板面比桌子面大,又可以怎么说呢?生:黑板面积比桌子面积大。师:你还能想到什么呢?生:还可以说桌子面积比黑板面积小。师:说得真好。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形成板书)师:(出示图形)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板书)也有大小吗?生:有。圆比三角形小。好文供参考!11/18师:对。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圆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小。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还可以比较那些图形之间的面积大小吗?(生交流)师:我们说,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吗?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三、面积大小的比较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经过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2、师:(实物呈现:两块长方形的红白硬纸片面积大小相差无几,红纸片面积略大一点,使学生更容易看成与白的一样大)这两块硬纸片的面积又是谁大谁小呢?生A:红纸片的面积大一点。生B:我认为白纸片的面积大一点。生C:我认为两块纸片的面积一样大。师: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问题还不能解决。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生:把两块硬纸片的长和宽量一量。好文供参考!12/18师:你们说可以吗?生:可以。师:这个办法行。(板书:测量法。师生测量长和宽„„)还有其他更简单的办法吗?生:可以把它们叠在一起比一比。师:(把硬纸叠在一起)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红颜色的纸片面积大。师:说得对,我们给这个方法取个名。生A:重叠法。生B:叠比法。师:都很好。我们就叫它为重叠法吧。3、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观察法就不太容易看出来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看来眼睛有时候会欺骗我们。你能否想出更好的方法,准确的比较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面积》精编公开课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95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