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最新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最新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第一篇】2022年4月30日上午,有幸线上聆听了郑国民教授的公益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郑教授从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变化、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学业质量、语文课程实施,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解读。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一、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2022版课程标准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强调通过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发展思维,提高审美,积淀文化底蕴,可见语文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凸显了它的奠基作用。课程理念统领课程目标设计需要关注:从课程目标来看,好文档,供参考2/19强调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结构来看,注重课程的节段性与发展性;从课程内容来看,就是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从课程实施来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实践性;从课程评价来看,主要是倡导的是过程性和整体性。二、关于培养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从文化自信来看,强调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学习凸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2)从语言运用来看,我们要强调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应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感,有效沟通交流,发展思维能力,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3)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崇好文档,供参考3/19尚求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持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思考、敢于探索创新的态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满分作文网要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间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需紧密结合,教师细心耐心的教导引领,提高教学质量。(4)从审美创造来看,要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在体验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三、关于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要素:语文情境、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随着构建、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将会带动教与学的方式进行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关注不同学段学习任务群内容的设定,增强学科间的互通互学,进行资源的整合,追求“少而精”“实而活”。四、关于自主阅读、探究从课程实施来看,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强调了好文档,供参考4/19“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一部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在喜欢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插图阅读。并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交流,介绍自己读过的书。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五、关于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一致性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样一些方面来呈现出学业质量。根据语文实践活动来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实用性强。同时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过程性评价主要理解“评什么”、“怎么评”和“如何用”。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提示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我们的评价。通过这次学习,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文以载道薪火相传。今后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语文课堂呈现精彩与活力。心中有课标,前方有道路!好文档,供参考5/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第二篇】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令人震惊与振奋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刺激语文教师的地方莫过于“学习任务群”了。“学习任务群”是什么?怎样设计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近日反复阅读新课程标准,并学习一些专家的解读,我发现“守正创新”是认识与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必要态度。“守正”就是守住教育的本质,守住该坚持的教育理念。不能因为课程标准变了,就把过去的科学理念、优秀做法,全盘否定。“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用好先进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学法,创新评价办法。守正就是守住育人之心。很多教师认为此次课程标准变化之大,出乎意料。其实,只要关注国家教育方针,了解最新教育理念,就会知道,这次课程标准的变化是在意料之中的。从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到2021年“双减”政策的发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关于基础教育的政策文件,一再强调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必须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必须实现好文档,供参考6/19“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教育目标。从某种程度来说,2022版新课标的推出,正是纠正越来越偏的应试教育方向,改良越来越严重的内卷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轨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立德树人”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能较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由“育分”转向“育人”。守正就是守住求变之思。当前世界已进入智能时代,而教育却仍然是工业时代的教育。菜市场的阿姨都已使用网络支付,而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是老师讲台上讲,学生课桌上学。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教学方式却仍然没有变,甚至很多老师还在满堂灌,还在不停地刷题。教学方式的陈旧,有教育评价机制的问题,但更多是教师观念的问题。不少老师认为只要中高考存在,我们的刷题教学就改变不了,教育内卷就停不下来。确实好文档,供参考7/19中高考暂时是取消不了的,2022版课程标准里面对学业水平考试还做了专门的规定。但不能因此认为教育就没有变化,就不能变化。考试虽然存在,分数虽然还是学业评价的主要指标。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尤其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标志着考试配方已不再是昨天的配方,分数含量已不再是昨天的含量。好比女人的美,有的美是天生丽质,不施粉黛的美,敢于素面朝天。而有的美是浓妆修饰的美,经不住阳光,也经不住时光,只要卸了妆,就上不了台面。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利于开展情境教学,利于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启智增慧,获取“天生丽质”的分数,而不是靠刷题,靠补课撑起的“浓妆”的分数。以“素养本位”的考试成绩,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分数,而是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现的素心素养的分数。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导向,坚持与时俱进。老师要有求变之思,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跟上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科技进步的新成果。好文档,供参考8/19守正就是守住语文之道“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是语文课程的特色,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是单篇教学,还是学习任务群,无论是部编版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还是将来的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并行”,都必须坚守语文本色,即在语言运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但同时也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离开了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任务群也是如此,无论学习任务群多么丰富或多么复杂,都要始终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学习任务群必须是“语文”的学习任务群,必须是依托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设计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学习任务群)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就必然建立在语言运用的实践基础上。以“守正”前提,再追求“创新”。“创新”才不好文档,供参考9/19会偏离方向,才不会瞎折腾。“守正”是传承,“创新”是发展。创新就是创新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明确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即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标志着语文教育应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要落实这一任务,就必须改变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2022)在课程理念部分的第四条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建议部分的第四条指出:“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学习任务群”之所以叫“学习任务群”而不是“教学任务群”,即说明要突出学习,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习任务群”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自觉、主动地激发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情境”“任务”“实践”“活动”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主线。目前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九年级每学期都设有一个单元的活动探究单元,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今好文档,供参考10/19后则可能在每一个单元都要设置真实的情境,具体的实践活动。以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民俗文化”为例,当前教材提示的学习方式是:“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方式重在“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情思、品味作品语言。”与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系不大,不能主动激发学生自己的感受。如果把这一单元看成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任务群,学习方式则有这样的情境与任务:“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阅读本单元课文,制作他乡民俗卡。振兴家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了解家乡的民俗,探究本单元民俗写作的方法及语言特色,创作1篇介绍家乡民俗文化的文章。”这种学习方式的重点是设置一个核心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资源,注意学生自身的探究与思考。从而突出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创新就是创新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老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同时强调教学中要“综合考虑”教材与学生,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还指出:好文档,供参考11/19“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细读课程标准的这些表述,我们不难发现,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大单元的教学模式,要构建“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要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学习任务群,由“学习”“任务”“群”三个要素构成。“群”既是文章的群,也是学习任务的群。教学设计时,既要找出群文内在的联系,也要安排有层级关系的多个学习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01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