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剧团副团长优秀事迹材料
剧团副团长优秀事迹材料【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剧团副团长优秀事迹材料”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夯实基础同龄引领艺路有你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学生艺术团“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申报材料二○一四年四月夯实基础同龄引领艺路有你——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学生艺术团“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申报材料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学生艺术团紧密围绕主要工作,切实加强团员青年的文化艺术教育、稳步推进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特色活动建设,拓宽了活动的覆盖面。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活跃校园气氛、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焕发活力、彰显青春魅力。呈现出基础技能扎实、活动亮点丰富、艺术覆盖有效的良好局面,切实发挥了校学生艺术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引领作用。一、组织建设情况(一)社团规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校学生艺术团(以下简称“艺术团”)成立于2002年,是由爱好文化艺术、热衷艺术工作并具有较好艺术素养的本校学生组成,面向全校青年学生的群众性学生艺术团体。艺术团本着“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宗旨,为全面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综合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活跃在校园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学生文艺中坚力量,是推动学校学生文艺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年学子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园地。发展至今,艺术团已颇具规模,现有学生成员465名,分布于校本部、白云校区、西校区及北校区四大校区。同时,艺术团聘请专业教师对总团的工作及各分团的训练进行指导。近年来,艺术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目前已成为一支管理严格、训练有素的文化艺术团队。(二)组织架构1.组织构成。艺术团总团设主席团、秘书部、宣传部、信息部;分团设四团二队,分别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生百人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青时光剧团”、司仪队和“广师vocalvoice歌手队”。其中,于2013年下半年增设的剧团及歌手队发展迅猛(尤其是歌手队),在校内外已有一定知名度。2.干部设臵。艺术团有分管、总指导老师1名,主席团及各分团均设有团长1名,副团长2-3名;各部门均有1名部长1名副部长。所有学生干部均通过团内全员民主选举、投票、笔试及校团委统一面试的方式产生,负有责任与使命。(三)制度管理我校学生艺术团领导干部不断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修订完善了《艺术团规章制度》、《艺术团服装管理办法》、《艺术团地下室管理章程》,完善工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活动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四)指导教师艺术团聘有各个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团队成员进行训练。训练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规范性。指导教师精心备课、系统教学,坚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排练,同时提供学生展示才华、进行表演的舞台,已逐步形成“课程教授、实地训练、舞台实践”三者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2、专业性。艺术团聘请的指导教师都是在包括声乐、器乐、舞蹈、语言、表演等相关专业领域内有突出成绩、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艺术团指导教师——唐文滔,声乐硕士。在音乐教育、声乐、舞蹈、语言艺术、表演等方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获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民族组第八名、“康美之恋〃音悦随声”音乐选秀大赛全国总冠军、第十一届广东省“百歌颂中华”暨首届声乐大赛非职业组银奖、广东省大学生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等奖项,曾全英文主持亚洲光电子研讨会接待晚宴,主持各类音乐会、晚会、交流会等活动几十余场,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合唱团指导教师——苏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曾多次带领百人合唱团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取得了多个一等奖优异成绩。管乐团指导教师——张镇,中国著名青年指挥家,现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乐队指挥教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曾任广州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先后得到俞峰、杨鸿年、小泽征尔、马克〃吉普森等大师的指导,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杰出的演奏能力。舞蹈团指导老师共有两名——雷洁和李婷。两位皆为高校专任舞蹈教师,其中李婷副教授为本校指导教师。剧团指导教师——王汀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戏剧编导教师。司仪队指导教师由唐文滔老师任长期指导,每月邀请语言类导师(如电视台主持人,导演等)授课指导。3、长效性。艺术团各分团每周有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训练,训练内容为相关领域的基础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自成立以来,艺术团指导教师一直坚持“定期培训、长期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校培养了大量文艺骨干。二、活动开展情况艺术团全面深入贯彻学院党委幸小涛副书记提出的“日常工作有序,重点工作有效,特色工作有名”的指导方针,强化“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宗旨意识,有战略性、夯实性和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求取进步。(一)日常工作有序李树建同志事迹材料李树建,男,汉族,1962年4月出生于河南汝州,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豫剧二团书记,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1979年-1984年在洛阳戏曲学校学习表演专业,毕业后分配在洛阳市豫剧二团,从事表演工作。1985年7月考入中国戏学院表演系,1987年7月结业。1987年8月调入三门峡市豫剧团任副团长,1988年11月任团长。1997年考入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班,1999年毕业。在1997年全省公开招聘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的竞选中,演讲、答辩、考试、考核四项成绩均为第一,1998年3月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任团长,任职期间,打破剧团长年演出带行李,提高了演出戏价,保障了演出艺术质量和剧团的经济利益。带领全团到祖国的西大门新疆、南大门广州演出,为海峡两岸的戏剧艺术交流率团到台湾演出,为祖国的五十周年生日献礼晋京演出,在全省创演出场次名列前茅。李树建同志2000年6月从一团调到二团工作。任二团书记兼副团长,2001年6月,文化厅又任命为省豫剧二团书记、团长。当时二团正处于低谷,曾经兴旺红火的二团排演厅(儿童影剧院)已经扒掉,只留下既不挡风又不避雨,象个破庙似的舞台,一片残垣断壁,昔日大团的风采早已荡然无存,乐队只有11人,十几个灯和20来名演员,在当时二团已是举步维艰,曾经几近被上级部门合并掉,在困难面前,李树建同志当时向班子成员提出:“咱们都是共产党员,既然来了,就要对二团负责任,二团不但要生存,二团还要发展,”并在全团大会上提出了“团结拼搏,滚石上山,走出困境,敢为人先”的十六字建团方针。紧接着是落实四件大事:一是关系群众生活切身利益的事,铺垫家属院地平,改变居住环境;二是装修办公室,改善办公环境,外树形象;三是“招兵买马”提高艺术质量。从全省招收10名有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演员充实力量;从全省戏校选拔10名优秀演奏员,建立自己的民族乐队。不惜一切代价请专家辅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更重要的一条是树二团形象,晋京演出,让二团重振雄风。当时剧团十分困难,服装、灯光、音响、布景一无所有。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李树建四处奔波,求亲托友,求得社会各界的同情,筹集50多万元,购置了设备,重新加工,排练了五台剧目晋京演出。由于劳累过度他两次晕倒在办公室,住进了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8月份,二团晋京演出,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录播4场,又进中南海演出一场。有40多位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观看了二团的演出,十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演出的盛况,称为“二团在北京掀起豫剧热潮”。首都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观看了演出后,召开座谈会。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的领导专程到京助阵。文化厅领导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他们讲:“没有想到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二团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你们为河南争了光。”2002年全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二团推出《程婴救孤》。而在2001年,李树建就在业务会上提出创作《程婴救孤》剧本。当时剧团晋京回来,经济十分困难,账面上只有800元。李树建和领导班子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并且在会上表了态,夺不到金奖誓不休。经过全团同志的顽强拼搏,二团夺得了九届大赛金奖,填补了二团近二十年金奖的空白。全团同志流泪了,而李树建同志又一次住进了医院。2003年,是二团的丰收年。为了扩大二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李树建和大河报经过多次论证,3月份与大河报联合成立“大河爱心艺术团”。为基层广大群众和部队官兵慰问演出,二团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在2004年双节到来之前,与大河报,英协房地产公司联合为在北京工作的河南人送上乡音乡情,慰问建筑工地的工人,中央和地方各大新闻媒体跟踪报导,给予极高评价,在文章中写到:“总理为农民兄弟讨回血汗钱,河南省豫剧二团为务工人员送上精神食粮。”在北京等地引起轰动。二团连续四年创省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收入第一的成绩。为落实三个代表,首先推出“三个代表”、三台大戏的演出活动,在剧团改革中,大胆提出和实践“三位一体”强强联合的改革之路,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给予高度评价,并做重要指示。李树建同志从艺二十多年来,由于对豫剧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继承和发展了豫西流派艺术,在演出艺术方面取得了成功,被北京和省内外专家誉为“当代中国舞台上的第一老生”,“创立了用话剧的表演手法,结合戏曲的程式表演艺术”,演唱感情“龙吟凤鸣,虎啸狮吼之韵味”。受到北京省内外专家的认可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广大观众中有很大影响。演出的《儿大不由爹》、《试用丈夫》等剧目获得88年全省第二届、90年第三届、96年第六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特别奖;88年获河南省第二届艺术节优秀青年演员奖;91年第三届“香玉杯”艺术奖,97年首届中国豫剧节金奖第一名;主演的《清风亭》和现代戏《试夫》获93年第十届戏剧“梅花奖”和第三届“文华”表演奖,由中央台录制收入国家艺术精品库,河南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光碟,三次进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演出;《鞭打芦花》由黄河音像出版社录制为盒带发行,2002年6月中央电视台录制名家名段播放,主演的,《乡村警官》中央电视台三套录制戏曲专题片,并拍成电影,已在央视6套多次播放;主演的《程婴救孤》获全省第九届戏剧大赛金奖和演出特别奖。2004年4月份,文化厅把《程婴救孤》作为文华新剧目奖节目推荐文化部。五月份荣获文华新剧目奖,并且在全国地方戏排名第二位。取得了中国第七届艺术节的入场券,这一次获奖全省文化系统反响强烈,这是文华奖自设立以来河南的古装戏第一次入选。为参加杭州艺术节,李树建一方面要参加紧张的排练(他在剧中饰程婴),还要到处奔波为赴杭州筹集资金,为了工作,半年没有回去看八十岁的母亲,因秋天雨水过多,民房年久失修,雨水冲刷的厉害,晚上老母亲睡觉,用塑料布搭在被子上面。母亲给他打电话能不能回来一趟。他流下了眼泪,深感对不起他们。在去杭州之前,由于劳累过度,他又住进医院。到杭州后,天天打着点滴,坚持排戏,观摩学习参赛剧团的节目。随着第七届艺术节降下帷幕,河南省豫剧二团历时4年艰辛排演的大型古装豫剧《程婴救孤》,以掂魂摄魄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评委,震撼了观众,获得了“文华大奖”第一名和观众最喜爱的剧目第一名。同时,还获得了剧作奖、导演奖、舞美奖、表演奖五个单项奖,成为本届艺术节上最大的赢家,实现了我省在“文华大奖”上零的突破。河南省豫剧二团的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在杭州西子湖畔上演了一场由河南人担纲主演的空前抑或是悲壮的一幕。接到获奖消息,李树建哭了,河南省豫剧二团也哭了,这个有着光荣历史又走过生死之路的艺术表演团体能不哭吗?从一个几近被合并掉的剧团,由低谷升到峰顶,拿到国家专业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第一名,这是二团几代人的梦想与夙愿啊!精心打造《程婴救孤》历时4年,她浸透了全团演职员工的心血和汗水,历经4年的奋斗拼搏,这是李树建和河南省豫剧二团演职员工一次透支生命的“凤凰涅槃”。李树建同志是豫西调的领军人物,攻老生须生,他在《程婴救孤》中的唱腔被专家誉为“龙吟凤鸣狮吼虎啸,低徊中透出遒劲,跌宕中蕴含沧桑。悲如秋风吟哦,一唱三叹:愤似惊涛裂岸,乱石穿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大胆借鉴话剧表演手法来演程婴,使其更真实,更生活化,拉近了程婴同观众的距离。”“是中国戏曲舞台上第一老生”,当台上的程婴纵横的老泪穿越时空,与台下观众的热泪融汇在一
本文标题:剧团副团长优秀事迹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02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