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授课教案设计【参考4篇】
好范文解忧愁1/37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授课教案设计【参考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授课教案设计【参考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准确掌握6个词:信服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准确理解2个关键句: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②“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二)能力目标:1、掌握记叙文一般的阅读方法。2、通过读,抓住细节体会人物感情。(三)、情感目标:好范文解忧愁2/37在体会《散步》一文亲情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二、教学重点1、理解通过细节展现融洽亲情的家庭生活情趣。2、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三、教学难点1: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美妙背景的作用。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四、《散步》教材分析(一)、主题思想:《散步》一文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二)、思路结构:《散步》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①):总起,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第二部分(②~⑧):重点写散步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第一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好范文解忧愁3/37的乐趣。第三层(⑥~⑧)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三)、写作特点:本文注重语言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2、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写出“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3、意在言外“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好范文解忧愁4/37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4、细节动人“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摸”这个细小动作,注入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厚爱和期望。“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是一幅温馨、明丽的风景画,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对生命的一种使命感。(四)、朗诵教学至少让学生读两遍,要求:1、将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通过查字典注音、解释。可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查字典后为大家讲解。2、注意句中、句间的停顿,注意掌握好语速、重音,读出感情。提醒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轻重和语速的快慢,要做到清楚连贯,对多音多义字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确认其读音。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复,语气要连贯,一般不读破句。语速处理与文章内容的推进要相互协调。《散步》一文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朗读时,需要强调的词句一般要加重语气。恰当的处理重音,能增强朗读的感染力量。朗好范文解忧愁5/37读重音要适度,不等于一定要“重重”地读。怎样读,要靠慢慢体会。3、以朗读的形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五)、整体感知教学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当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在初次训练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可用提问法引导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赞扬了什么?(或者批判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句子比较重要?将揭示主旨或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勾画下来。这样带领学生逐层回答,便可顺利地把握文章基本要点。通过初读《散步》,进行整体感知,明确以下要点:①本文通过散步,写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②“我”是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如何③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六)、比较阅读教学比较阅读,就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中进行阅读,比较阅读有多种方式,如横比、纵比、类比、对比等通过比较,可使阅读中已知和未知、旧知和新知建立联系。借助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观点和同一材料的各种加工方式以及表达上的差异,给学生创造性阅读提供广阔的好范文解忧愁6/37空间。在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本课书后练习题中要求将《散步》与《送小龟回家》进行比较阅读,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不局限于练习题目中的要求,除了分析所蕴含的道理有什么不同,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些方面是相同的,除了蕴含的道理,还有没有其它的不同点等。总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文章。“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实践这一要求。散步》教学设计示例重点:1.理解通过传神有趣的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写法。2.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五、教学过程:(一)、轻声读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查字典注音。(具体操作参照教法分析1)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之好范文解忧愁7/37后,放声朗读。(二)、指名朗读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课文,大家从两方面评议:1、有没有读错字音的情况。2、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三)、分组讨论朗读这篇课文时该怎样把握语气、语调?说明: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1、明确本文朗诵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2、明确“我”的语气、语调:①“我”是个中年男子。②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处处表现了“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3、完成讨论之后,练习朗读。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读,大家评议。评议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语速、重音。4、再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全班根据前面所明确的朗读的方法进行评议,选出一名朗读的同学。(四)、交流本文的心得下面题目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可用幻灯演示题目)好范文解忧愁8/371、这篇课文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举一两处为例谈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整体感知)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和“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体感知)5、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对语言的品味)说明:这些问题,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规定统一答案。学生只要能对其中一两个问题有所认识就可以了。注意让学生发言时不要脱离课文。教师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导的地位,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给予点拨和激励评价。这项练习中1、2、4小题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落实在作业本上,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五)、比较阅读(参见教学分析3,如课堂上没有时间展开,可让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另行安排时间交流)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好范文解忧愁9/37六、扩展资料(一)、莫怀戚简介莫怀戚,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1992年6月),小说记录了一个自称大律师的奇人(本是中学教师)依靠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智,将生活中一些法律管涉之外的社会问题层层剥开,如汽车司机戏耍路人、匿名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婚外奸情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作品中,涉及到大量中外学术理论,包括哲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学、刑侦学、法医学、社会学、遗传学、伦理学、佛学等等,可见作者之博闻强志。作品描写入情入理,且颇富人情味,可读性很强,在当代推理小说中可谓上品。(二)、儿童们是真实的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是不真实的,但是,儿童们是真实的。有一个孩子在市里举办的家庭运动会的发奖仪式好范文解忧愁10/37后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的爸爸是我妈妈借来的……原来孩子的爸爸因公牺牲,比赛的爸爸是妈妈的同事,也是恋人,运动会期间临时做了几天孩子的爸爸。尽管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还是被孩子暴露真相,得到的名次自然取消。清末诗僧八指头陀有诗云: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角笑,打亦不生嗔。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我最爱看孩子们做游戏,认真,投入,绝对遵守规则,不耍赖,不狡辩,一脸汗水,满身尘土,发自内心的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周围。这一切在真假难辨的成人世界里是几乎见不到的。天下人,孩子最美。每一个成年人谁敢在他们面前说纯洁。(摘自陈傻子《内心的笔记簿》)(三)、剥豆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看他碗里的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好范文解忧愁11/37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一大袋碗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好范文解忧愁12/37了。七、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练习做好句、好段的摘抄和点评。学生自主选择句段,点评围绕遣词造句、画面的意趣、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在学生细致地读书,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分小组发言,评选出点评高手在全班交流。为了能够控制交流的进度,使交流有条不紊的展开,可按照课文所描绘的三幅画面进行交流。一方面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探究好句、好段的方法和规律,可以加深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应当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重在让学生发言,让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发挥导的作用,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上加以点拨。切忌教师喧宾夺主,使交流活动流于形式。1、阅读填空: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随意地铺着,有的()有的();树上的()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答案:见课文2、选择题。1、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好范文解忧愁13/37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C.她怕儿子为难。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2、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A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授课教案设计【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1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