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劝学》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
写作好帮手1/38《劝学》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劝学》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劝学》优秀原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并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学习态度及方法。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教学重点:分析荀子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论证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就是学习。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写作好帮手2/38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荀子在他所做的《劝学》中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学习要掌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文言知识(幻灯片)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你们都掌握了吗?你们掌握的怎么样,我考一考就知道了。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有奖抢答赛。老师会在幻灯片上显示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一些重点的文言知识,二、整体把握这篇文言文是1篇议论性散文,那么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劝的?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如何论证?又怎么劝?第二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可见学习既有意义又有作用,咱学不学?怎么学呢?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学习,荀子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学习方法,我们一起来借鉴一下,看他的学习方法能不能对我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写作好帮手3/38齐备第三段,思考荀子提出了哪些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以上荀子所提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你们有没有什么启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一定要坚持专一,善于积累。四、小结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学习态度走进高三,圆大学梦。竞赛式抢答。明确:学不可以已。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青取之于蓝。寒于水”比喻说明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木直中绳。其曲中规”说明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故木受绳则直。则利”说明外力可以改变事物进一步引出“君子博学。行无过矣”总结上述观点,进一步说明学习对人的重要意义。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比喻论证“吾尝。闻者彰”说明学习可以弥补不足。“假舆。绝江河”说明学习可以提高能力。写作好帮手4/38“君子。物也”总结说明学习对人的作用。生答:“学”(提问学生有哪些学习方法)齐背第三段,思考回答学习要善于积累(从哪里看出来的)“积土成山。故江海”(怎样理解这句话)正反比喻学生理解,师引导。学习要坚持(从哪里看出来)“骐。可镂”理解分析。正反比喻学习态度要专一“蚓。躁也”理解分析生回答,各抒己见作业:1、做拓展卷2、写1篇小文章。要求:用一个寓言故事;用五个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体的比喻。《劝学》优秀原创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以往的教学除了落实文言文的字词句知识外,常把写作好帮手5/38这篇文章当作典范的议论文来教学。但是课文是一个节选部分,且所选的三段文字在原文中并不是连接在一起,把它当作1篇完整的议论文来教,总有些不妥之处。通观荀子《劝学》全文,结合本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教学目标,本设计以“积善成圣”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突出教材内容的人文性。采用以人文理念为先导,以文言字词的落实为依托的方式来落实课文的教学内容,力求做到两者的统一。教学目的:一、了解荀子“积善成圣”的学说,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我人生境界。二、学习本文譬喻说理的手法和严谨的逻辑结构。三、积累相关的文言字词句知识。四、明确文言文几大现象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荀子“积善成圣”学说。2、几个譬喻在文中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习”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语写作好帮手6/38了,我们每天都坐在教室里捧着书本学习。可是我现在要是问大家“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同学们会怎样回答呢?可能有不少同学会回答,是为了今后考大学找工作呗。这种回答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要获得文明的教养,提高生命的质量,获得有价值的人生,使我们有可能超越世俗的约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让生命经学习而逐步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高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荀子的《劝学》这篇课文就是论述有关学习问题的,我们要从中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二、简介荀子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荀子其人及《荀子》的情况。教师补充归纳: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当时人们都很尊重他,称他荀卿。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人性问题上,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经过后天的学习和教化可以自恶趋善。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写作好帮手7/38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又善用比,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荀子》共32篇,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1篇,是我国学术史上影响深远的名篇。三、释题请一位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学生的解释可能是不准确的,把“劝”解释成“规劝”或“劝说”。教师可让学生查字典选义项,然后明确“劝”在题目中的意思是“勉励”,“劝学”就是勉励人们不停地学习。四、研读课文(一)请三位学生朗读课文。(每位学生读一段)(二)结合学生朗读中读错的字正音。大部分容易读错的字课本作了注释,教师可根据情况予以强调。五、课堂小练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文言想象归纳整理文中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六、作业熟读全文写作好帮手8/38第二课时“点滴积累”是文言学习的不二法门!复习检测1、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同煣(2)虽有槁暴有同又暴同曝,晒干(3)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2、词类活用(1)輮使之然也“輮”,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烘木使其弯曲的工序(2)知明而行无过矣“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4)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名词性短语用作动词性短语,跨出十步(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3、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把·····做成;写作好帮手9/38今: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3)······而绝江河“江河”古:长江和黄河;今:泛指河流(4)故不积跬步“步”,古:等同于今天的两步;今;脚步,步行时两脚间的距离(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寄身,容身;今:托付4、一词多义(1)重点实词用法归类疾积劳成疾(名词,病)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强)(海瑞)素疾大户兼并(动词,痛恨)疾恶如仇(动词,痛恨)庞涓恐其(孙膑)贤于己,疾之(动词,嫉妒)(西门豹)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名词,怨恨)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动词,到达)闲情逸致(名词,情趣)(信陵君)致食客三千人(动词,招致)写作好帮手10/38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动词,获取)假善假于物也(动词,借助)乃悟前狼假寐(形容词,与“真”相反)汉人未可假大兵权(动词,给予)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动词,借)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群响毕绝(动词,消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与世隔绝的)佛印绝类弥勒(副词,极,很)以为妙绝(副词,极)绝处逢生(形容词,走投无路的)绝无仅有(副词,绝对)(2)重点虚词用法归类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青,取之于蓝(介词,从)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不拘于时(介词,被)者假舟楫者(结构助词,······的人)写作好帮手11/38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结构助词,······的方面)子瑜者,(诸葛)亮兄谨也(语气助词,表判断)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结果)锲而不舍(连词,表递进)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副词,怎么)盘盘焉,囷囷焉(结构助词,······的样子)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人风者得焉(代词,它,指捕蛇者说这篇文章)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5、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结构后置)(2)輮以为轮(省略句)(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用心一也写作好帮手12/38(定语后置,判断句)6、重要句子的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研读全文1、研读第一段,请学生找出结论性的句子。『明确』本段结论性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分析两个分句间的语法关系,明确“则”在句子中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2)明确“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知”同“智”。写作好帮手13/38(3)在《荀子》中,荀子根据修养的不同把人分成士、君子、圣人三类,那么文中的“知明而行无过”是对哪一类人的人生境界的描述?明确:圣人(4)本句话所要表述的是:君子通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样的途径来提高自我的修养从而成为了圣人。博学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参省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人生的境界,是让生命经学习而高尚。可见,学习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2、本段中运用了几个比喻?它们是怎样来说明通过学习由君子变成圣人的?(学生自读课文,讨论,发言)教师明确:(1)青,取自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靛青)比喻圣人,“蓝”(蓼蓝)比喻君子。“冰”比喻圣人,“水”比喻君子。写作好帮手14/38该组比喻侧重点在于虽然前者由后者变化而来,但当君子成为圣人之后,圣人的人生智慧和自我行为较君子有质的提高。(2)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糅”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中(读去声),合乎的意思。绳,墨绳,木匠用以求直的工具。规,圆规,用以作圆。这个比喻说明通过学习成为圣人后,其行为与表现的持久性。(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以“受绳”和“就砺”比喻学习,以“木”获得挺直、“刀剑”获得锋利来比喻君子通过学习获得了圣人的特性。3、齐读第一段。(整体感受全段)4、研读第二段意图阐释:通过两个问题理清该段的两个层次及作者的写作思路。(1)“博学”和“参省”是君子成为圣人的一个必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两者的作用相同吗?(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写作好帮手15/38教师明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同样重要)荀子认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他是说君子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学”的作用更为重要,所以作者要来“劝学”。(2)作者是怎样用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述学习的重要作用的?(学生思考该段中几个比喻句的含义,并讨论)教师明确:作者先用“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所能达到的境界,接着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和跋涉这类常有的生活经历,阐明借助外部条件的重要作用,
本文标题:《劝学》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2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