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集【8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集【8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集【8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知半径,圆周长的一半怎么求?(出示一个整圆)哪部分是圆的面积?(指名用手指一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怎么计算。(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学习新课1.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转化成已知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也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决定圆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径)所以,分割圆时要保留这个数据,沿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展示曲变直的变化图。2.动手操作学具,推导圆面积公式。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用自己的学具(等分成16份的圆)拼摆成一个你熟悉的、学过的平面图形。思考:(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2)所摆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3)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学生开始动手摆,小组讨论。)参考资料,少熬夜!指名发言。(在幻灯前边说边摆。)①拼出长方形,学生叙述,老师板书:②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学生可以拼出:等等刚才,我们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是:S=r2。这几种思路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面积公式。例1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S=r2===(平方厘米)答: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想一想;求圆面积S应知道什么?如果给d和C,又怎样求圆面积?(三)巩固反馈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r=2(单位:分米)d=6(单位:分米)2.选择题。用2米长的绳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1)=(米)(2)=(平方米)(3)=(平方米)3.思考题: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求圆的面积。(如图)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使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2.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老师介绍分割圆的方法,展示由曲变直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从各个角度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渗透了极限和转化思想。3.安排了坡度适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教学目标: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实际问题。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牵引(课件出示)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5、女生比男生少(或20%)。6、男生比女生多(或25%)。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二、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昨天我和王老师合伙买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师出了50元,结果我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0元。我想对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师说这不公平,你们认为呢?怎么分奖金才合理呢?三、合作探索,解决矛盾1、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试看,可以小组内交换意见、讨论想法。2、说以说你的想法。组织反馈,逐一展示学生解题思路。3、我们分到的奖金是否合理,该怎样检验?(两个数量和要等于8000,出资的比是3:5或5:3)4、小结:像这样把8000元彩票奖金按照出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参考资料,少熬夜!分配)(出示课题:比的应用)四、自主探索1、课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学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较合理。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学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可以怎样分?你会分吗?试着分一分。学生试做。4、与同学交流分的方法。分组讨论疑点,并试着在组内解决。四、交流方法,老师精讲1、班内交流,老师答疑三种方法(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2)、方法二:画图发现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140个140÷(3+2)=28大班:28×3=84(个)小班:28×2=56(个)追问:为什么要“140÷(3+2)”?(3)、方法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3+2=5140×=84(个)140×=56(个)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2、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⑴计算分配的总份数。⑵计算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2、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602班和603班,两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参考资料,少熬夜!班各栽多少棵?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六、总结评价1、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收获。2、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比的应用3+2=5140×=84(个)140×=56(个)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篇】本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参考资料,少熬夜!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内容位置(一)新授课新授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新授1、教学例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参考资料,少熬夜!回答。(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三、练习1、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练习一第6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五、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会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1、运算定律。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2574(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1、引入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3、教学例5.(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
本文标题: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集【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3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