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散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编3篇)
好范文解忧愁1/27《散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散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散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亲情。操作过程与方法:通过语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好范文解忧愁2/27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入新课的学习。2、检查预习提问2——3名学生再由教师给予肯定明确。字音认读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看来同学们下去还是非常认真的预习了课文的,这可是不错的习惯啊!大家可要好好坚持下去哟)二、正课1、作者简介(可请学生来回答教师补充出示幻灯片)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2、请同学们听朗读要求:(1)注意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勾画出生字词语的读(2)整体感知课文并体会作者笔下的美好春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好范文解忧愁3/27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明确:这段话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3、学生分组自读课文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明确: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3)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是怎样想的?明确: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儿子还小以后陪他的时间还很多。(幻灯片展示年轻人老人小孩关系图)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示图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明确: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好范文解忧愁4/27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挚爱。(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由个人上升到社会、国家。)三、拓展延伸同学们还记得学习课文前的那个大大的“爱”字码,在课文中这种爱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挚爱。请同学们带上这个“爱”字回家后给父母写一段感恩的文字。四、小结《散步》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动人,语言富有内涵。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可要认真体会啊!五、作业请同学们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其他精美的语段进行研讨。《散步》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通过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节奏能力。2、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符点音符的节奏。3、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活动准备:好范文解忧愁5/27音乐图谱一张,双响梆子6个,圆舞板6个,大鼓1个,钹2个,三角铁6个,铃鼓4个活动过程:一、幼儿模声学念图谱教师导语:一天,两个好朋友约好了去郊外散步,你们听,谁来了?(录音放青蛙叫)呱呱|呱呱|()1、引出小青蛙,幼儿模声练习节奏提问:①谁来了?②小青蛙是边走边叫着过来的,它是怎么叫的?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的叫声吧!“准备出发”(教师用脚给幼儿踩节奏点,以给幼儿节奏标准,“准备出发”每字为一拍)2、引出小马,幼儿模声练习节奏教师:除了青蛙还有谁呢?我们仔细听!(录音放马步声)的笃的笃|的笃的笃|()提问:①是谁来了?(幼儿自由发言)②小马走路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出示节奏图好范文解忧愁6/27谱)教师:小马可开心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有这么多的伙伴跟它一起玩,它还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散步呢,“准备出发”4、连接前两句图谱,幼儿模声演绎教师:小青蛙和小马玩着玩着还高兴的唱起歌来了,它们想一起合作给大家唱首歌,小朋友们跟它们一起唱吧,准备好了吗?“准备开始”4、引出雨声,幼儿模声练习节奏教师:正当小伙伴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忽然乌云密布,你们猜要发生什么事了?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呢?滴答。0滴答。0|滴答。0滴答。0|()教师:**小朋友听到的雨声可真好听,嘿嘿,原来是雨姐姐听到大家的歌唱的这么好听,也忍不住要唱上几句了,我们快和雨姐姐一起唱歌吧,“下小雨了”教师:雨越下越大,一声巨响,吓得小伙伴们赶紧躲了起来,大伙都偷偷地钻出脑袋看,都在猜发生什么事了。原来雷电公公也被大伙的歌声吸引了,也忍不住来凑热闹了。教师: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用一个很响很响的声音来表示打雷,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引导说出轰好范文解忧愁7/27隆隆)5、出示混合图谱,幼儿模声演绎教师:渐渐地,雨小了,雨姐姐和雷电公公都回家了,只剩下了小青蛙和小马,但是他们还没玩够呢,又高高兴兴地继续去散步了,他们两个走在一起的声音可好听了,你们看,老师把它们的脚印都画下来了。(呱的笃|呱的笃|)6、出示两声部图谱,幼儿模声演绎教师:时间过的可真快,一会功夫就到了傍晚了,小青蛙和小马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它们合唱了最后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呱呱|呱—)的笃的笃的笃—二、幼儿模声完整演绎图谱(一)幼儿第一次完整演绎图谱教师:刚才王老师给你们讲了一个小青蛙和小马散步的故事,它们一路上这么开心,你们一起玩的开心吗?大家能把这个故事再讲一次给我听吗?大家一起来,和小青蛙小马散步去了。“准备出发”(二)第二次演绎图谱教师:不仅小青蛙和小马的歌唱的好听,王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故事讲的更好听,但是还有一点点不整齐,我们再来讲一次吧。好范文解忧愁8/27三、分角色完成图谱教师:跟着小青蛙和小马玩了这么久,我现在要请小朋友们来扮演小青蛙、小马、还有雷电公公和雨姐姐,我来当指挥,分角色来把这个故事讲一次。好,现在要看指挥了,“准备开始”四、幼儿徒手拍打节奏练习2次教师:这个故事用嘴巴讲的这么好听,你们还能用别的办法来讲吗?(用手拍打节奏)**小朋友想出了个好办法,除了用嘴巴念以外,还可以用手拍,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五、用乐器来完整表演(一)第一次演奏教师:除了嘴巴和手以外,王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客人来跟我们一起讲故事呢,你们看都有些谁啊?(圆舞板、双响梆子、三角铁、大鼓、钹、铃鼓)1、幼儿给角色配对演奏乐器教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乐器朋友,乐器也可急了,都不知道谁来扮演谁了。但是它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和故事里的人物的声音很像,你们可以帮助它们来找到适合它们演奏的角色吗?2、幼儿第一次用乐器演奏,幼儿教师:你们真是太棒了,一下子就帮它们分好了,好范文解忧愁9/27请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然后我们一起用乐器朋友把故事讲的更好听吧!“准备开始”(二)第二次演奏教师:小青蛙和小马听到小朋友们讲的故事这么好听,可开心了,它们还悄悄地跟我说,下次它们还要出来散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还想再听一次小朋友们讲的故事。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演唱部分动作建议前奏随乐做拍手的动作1-4小节,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5-6小节,背对背扭扭屁股。7-8小节,面对面做鬼脸。9-10小节,同5-6小节。11-12小节,同7-8小节。游戏玩法建议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好范文解忧愁10/27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二、教学活动建议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活动过程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好范文解忧愁11/27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3)请个别幼儿示范。(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5)幼儿随乐游戏。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好范文解忧愁12/27(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三、友情提示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好范文解忧愁13/27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儿童剧表演教案:马兰花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马兰花一、游戏综述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不同的个性,让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马郎、小兰、小鸟,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兰、老猫、狼,两组形象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儿同情小兰的悲惨遭遇,憎恨大兰的懒惰和老猫与狼的贪婪,特别是对“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句经典的台词不仅是朗朗上口,而且对其中所表达的勇敢、善良、勤劳等内涵铭记在心。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学习,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对表演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幼儿听过《马兰花》这个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内容和情节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表演的冲动,于是我们排演了儿童剧《马兰花》。好范文解忧愁14/27二、游戏网络三、游戏准备(一)经验准备1.幼儿会复述故事《马兰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2.幼儿会唱黄梅戏《对花》和表演舞蹈《欢庆》、《美丽的家园》,为儿童剧表演做准备。3.了解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学习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二)游戏资源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本文标题:《散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5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