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汇编4篇】
写作好帮手1/2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汇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汇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意义;(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2、过程与方法:(1)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渗透类比和化归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2)学生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体会用数学解决写作好帮手2/23问题的直观美和简洁美。学情分析本节讨论的对象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从组成成员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在一元一次不等式基础上发展的新概念;从组成形式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第八章学习的方程组有类似之处,都是同时满足几个数量关系,所求的都是集合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或几个方程的公共解。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应注意前面的基础,让学生借助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学习新知识。另外,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的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学习,是今后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后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数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处处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认识及其解法。2、教学难点: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认识及写作好帮手3/23确定。3、教学关键: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温故知新教师提问: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2、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3、如何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针对性练习:(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概念,为本节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对解不等式中的相关要点加以强调:①解不等式中,系数化为1时不等号的方向是否要改变;②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实心圆点”和“空心圆圈”的选择;③要正确理解利用数轴表示出来的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活动2讲授创设问题情景,探索新知1、问题(课本第127页):用每分钟可抽30t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1200t而不足1500t,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的范围是什么?写作好帮手4/23(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即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2、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积存的污水”需同时满足的两个不等关系:超过1200t和不足1500t。3、问题1: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两个不等关系?1)引导学生一起把这个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满足一个不等关系我们可列一个不等式,满足两个不等关系可以列出两个不等式。设用xmin将污水抽完,则x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不等式:30x1200,①30x2)教师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意义:由于未知数x需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那么类似于方程组,我们把这样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设计意图: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同时让学生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来类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渗透类比和化归思想。)写作好帮手5/234、问题2: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既满足不等式①同时又满足不等式②的x的可取值范围?1)教师分析: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说,组成不等式组的每一个不等式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运用前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我们就能直接求出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2)得到解不等式组的第一个步骤:分别直接求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学生自行求解:由不等式①,解得x40由不等式②,解得x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容易得到:在这两个解集中,由于未知数x既要满足x40,也要同时满足x40和x(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不等式组的解集及其解法,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5、问题3:如何求得这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学生活动:将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同一条数轴上分别表示出来。(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可利用数轴的直观性帮助我们寻找这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用三种不同形式表示这两个解集,帮助学生求得这个公共部分。(设计意图:结合介绍利用数轴确定公共部分的三写作好帮手6/23种不同形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形式一:用两种不同颜色表示这两个解集1)通过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组讨论、取值验证,自主得出结论。(1)这两种颜色把数轴分成几个部分?(2)每一个部分分别表示哪些数?(3)请每一小组的同学从这几个部分中各取2~3个数,分别代入两个不等式中,同时思考:哪部分的数既满足不等式①同时又满足不等式②?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到这3个问题的正确答案。3)得出结论:只有红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才既满足不等式①又同时满足不等式②。因此,红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就是我们要找的x的可取值范围。4)教师提问:两个不等式解集的界点:即实数40、50所在的点是否落在红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验证法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两个界点没有落在红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和解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写作好帮手7/23上述过程中,利用不同颜色的直观性,目的在于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找出不等式①和不等式②解集的公共部分。)形式二:利用画斜线的方式:用两种不同方向的斜线分别画出x40和x类似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图中两种不同方向斜线重叠的部分,从而得出结论。形式三:结合课本,利用两条横线都经过的部分来确定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设计意图:介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再一次鲜明、直观地体会:x的可取值范围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6、问题4:如何表示这个可取值范围?教师分析:在数轴上,未知数x落在实数40和50之间。而我们知道,数轴上的实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因此,我们可将这三个数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书写出来,再用小于号依次进行连接,记为4040且x7、小结并解决课本问题:原不等式组中x的取值范围为40(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完成了实际问题的研究,通过这个研究过程,让学生进行感悟、归纳、领会知识的真谛。)8、同时,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写作好帮手8/23教师再次进行归纳:在数轴上,若在40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9、结合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把这些解集分别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3)确定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4)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设计意图:及时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的系统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第二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也随之增长和变化。我校进行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而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教案设计进行初步探讨。1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先要分清哪些属于共同写作好帮手9/23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体的要求。2教法学法的制定制定教法学法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注重培养其自学能力;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对C层学生则要求要低,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制定也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4教学过程的设计情境导向,分层定标。教师以实例演示、设问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为各层学生呈现适合于本层学生水平学习的内容。分层练习,探讨生疑。学生对照各自的目标分层自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回授,异步释疑。“集体回授”主要是针对人数占优势的B层学生,为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而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为那些来不及解决的、不具有写作好帮手10/23共性的问题分先后在层内释疑即“异步释疑”。5练习与作业的设计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第三篇】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写作好帮手11/23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二、学习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同类项的定义。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写作好帮手12/23的计算。(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写作好帮手13/23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9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