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初三上册《星星变奏曲》语文教案【参考4篇】
写作好帮手1/16人教版初三上册《星星变奏曲》语文教案【参考4篇】【导读】这篇文档“人教版初三上册《星星变奏曲》语文教案【参考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星星变奏曲》教案【第一篇】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二、能力目标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三、德育目标感受世代脉搏,体味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欣赏文章。写作好帮手2/16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教学准备一教学方法1、诵读法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领会“星星”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2、联想想象法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3、讨论探究法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研讨,提高审美意识。二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静谧的深夜,郭沫若遥望星空,产生美丽的遐想,写作好帮手3/16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诗人江河面对闪烁的星星,也不禁产生朦胧的憧憬。”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看看诗人江河面对满天的星星产生了怎样的遐想。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1、朦胧诗简说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写作好帮手4/162、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三、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一遍,体会诗歌的情感,确定朗读的基调和节奏。诗歌没有字词障碍,学生大声朗读。请同学们结合朗读的经验,讨论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节奏、语气等。可以参考课后附录习题里丁建华的朗读体会。诗歌的朗读基调:深沉而热烈,含蓄表现诗人对光明的苦苦思索和不懈追求;朗读的节奏缓慢有力,诗歌结尾则要有饱满的激情。注意把握好反问句式、关键词语的停顿和重音。2、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说自己的发现,比较两小节诗的结构和语言有什么异同。第一节的前四行由“如果”引领的这一条件句,构成对黑暗现实的强有力的否定。以后十二行,是由“谁写作好帮手5/16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的三次反问,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前四句与上一节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一起构成对现实的否定,但它的后十二行由上节的肯定式,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师生小结: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的变奏曲,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3、两人一组互读,思考回答:诗歌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怎样的渴望?在反复的朗读里,体会诗歌象征手法及主题: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望。四鉴赏诗句,美点寻踪写作好帮手6/16(课件投影)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欣赏的诗句,圈点批注。在老师示范后,同学们也能试着鉴赏诗句。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在切磋中提高鉴赏水平。如“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用形象的比喻表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如“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借夜晚的宁静、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以温柔和梦的美好感觉,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如“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先运用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后用通感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如“寒冷中寂寞的燃烧”,表示在残酷、黑暗中失去幸福、美满的生活。“苦难的诗”指诗人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谱写自己的悲惨的人生。“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描绘将要坠落,写作好帮手7/16使人害怕的情景,表达令人忧心忡忡的感觉。“夜晚冻僵得像一片土地”暗示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粒瘦小的星”指残酷的社会无情的摧残着地上的生命,使这些小生命像星星一样的陨落。3、师生小结诗歌语言运用上的特点:这首诗感情句式灵活而整齐,用词精炼而生动,特别是联想想像的意象描述、重叠,使语言新颖,富有极强的表现力。五、勤动手,积累语言1、分类整理诗歌的语言点,例如雅词,叠词,精妙短语,美句,比喻句,抒情句,哲理句,反复句式等,鼓励学生自己用发现的眼光去挖掘课文中的语言财富。如精妙的修饰短语:遥远的安慰柔软的晚上闪闪烁烁的声音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寂寞地燃烧如各样的星星:颤抖的星星瘦小的星金黄的星星如优美的比喻句: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柔软得像一片湖/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每一首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心头/僵硬得像一片土地2、背诵积累:写作好帮手8/16选取自己喜欢的一节熟读背诵,如“谁不原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朦朦胧胧”,鼓励当堂背诵整首诗。《星星变奏曲》课文原文【第二篇】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写作好帮手9/16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星星变奏曲》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境、意蕴和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3、感知诗歌中的“星星”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4、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写作好帮手10/16二、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掌握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也不同程度的会遭受心灵的劫难。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站在现实的苦难中,遥望幸福的彼岸。如果说越是痛苦中的人,越是幻想幸福、向往幸福,这是人的本能,那么,越是痛苦中的人,越是以自己的行动去追求幸福、寻觅幸福就是人性的高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星星变奏曲》就是这样一首高贵的诗。(二)美美地听。播放罗京范读。(三)美美地读。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小组展示。(四)美美地品。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诗句进行自主品析、交流。写作好帮手11/16教师总结:第一节: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情感:对光明、美好的理想社会的热烈向往。第二节: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情感: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否定。(五)归纳主旨:表达了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追求光明的。决心。(六)资料补充:意象化和象征化是朦胧诗重要的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妙的探索成了朦胧诗的核心。(七)总结:世界是不完美的,正视现实的不完美,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怀着希望去生活,学会在自己陷入痛苦时给自己勇气,像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写作好帮手12/16(八)作业布置。每个人心中都有痛苦、祈盼和追求,仿照“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祈盼。《星星变奏曲》教案【第四篇】一、导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首诗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思想呢?写作好帮手13/16二、整体感知: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一):光明与美好的意境对比寒冷和残酷的意境追求和憧憬厌弃和憎恶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所以,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三、局部品味探讨:1、分组: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提示: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香、火、旗子弹——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写作好帮手14/16星——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2、重点品味以下诗句的含义:(1)、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2)、“谁不愿一,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验该句的含义)提示:讨论板书:晚上湖黑暗(残酷)和平(自由、舒畅)睡莲——象征着人的安闲自在。把夜晚的宁静、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以温柔和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三上册《星星变奏曲》语文教案【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33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