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改革开放谱新篇勇争首位再出发
改革开放谱新篇勇争首位再出发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国家的风貌,南京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40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契合时代特征、体现南京特点、彰显城市特性的改革开放之路。不循于俗的“南京基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求新求变是根植于南京血脉深处的城市气质,也是推动南京发展的内在动因。南京是思想解放的发轫之地。这座城市骨子里展现着思想开明的特质,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生成了思想解放的土壤,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的求是精神成为历代南京有识之士的思想追求。900多年前,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与南京结下了深厚缘分,在这里居住过20多个年头;180多年前,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在南京第一个“睁眼看世界”;40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南京诞生……在历史发展的许多重要节点,打破思想禁锢的声音从这里发出。南京是科技创新的策源之地。南京素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美誉,崇文重教的风气滋养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城市品格。从六朝时期祖冲之精算圆周率领先世界1000多年,到民国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现代科学研究机构;从新中国成立后诞生国内首台全自动车床,到改革开放后创造国内首台电子显微镜、亚洲首台大型光谱仪……这些载入史册的创新成果,体现了南京人不畏失败、不惧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矢志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南京是先行先试的探索之地。金陵制造局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端,总统府见证了民主共和的肇始,它们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写在了南京历史上。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在经济体制综合改革、金融改革、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先行试点,为全省乃至全国积极探路。苏宁集团首开国内家电产品专业化经营先河,武家嘴村勇于探索成为“中国民间造船水运第一村”,江宁开发区从一个县办自费开发区成长为国家级开发区……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诠释了南京人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精神传承。南京是海纳百川的开放之地。濒江近海的区位优势、开放交融的文明理念、包容仁和的城市个性,使南京早早迈出了对外开放第一步。1800多年前孙权从这里遣使出访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年前郑和从这里起航七下西洋,100多年前这里举办了中国史上首次国际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这些历史基因,塑造了眼界宽广、胸襟博大、敢于闯荡的精神风貌,推动南京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天翻地覆的“南京变化”毛泽东主席在南京解放时曾挥毫写下“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壮丽诗句,激励着南京改革前进的步伐。40年来,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各个方面全面展开,成为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南京用约占全国0.07%的土地、0.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2%的税收、1.5%的外贸出口,吸引了2.8%的外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6年成为全国第11个GDP过万亿的城市,2017年GDP达到11715亿元。2018年1—9月继续保持8%的较高增速,位居江苏省第1位。《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显示,南京经济竞争力在全球1007个城市中排名第45位,在293个中国城市中位列前10强。40年来,南京聚力创新、矢志转型,发展质效越来越好。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市属科研院所改革试点,先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等重大举措,成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2017年以来,南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顶层设计上,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在具体路径上,聚焦自身优势资源和全球创新资源“两个空间”,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抓牢政策激励和务实推进“两个关键”,制定出台“市委2018年1号文件+45个配套细则”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等“十项工程”,力争到2020年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到2025年成为全球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在创新成效上,2018年前三季度,新增科创企业2万家,增长23%,涌现出11家独角兽企业、87家瞪羚企业以及一批培育关注企业,2732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新增境内上市企业6家,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0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2%,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均增长40%以上,PCT专利申请量增长135%。建有新型研发机构188家,其中1/3有国际化团队参与,孵化科创型企业711家。3名诺贝尔奖得主、52名国内外院士,剑桥大学、清华大学、魏兹曼研究院等高端资源要素竞相汇聚南京。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0.7万人,同比增长66%。南京位居中国创新城市TOP10第5位、全球科研城市50强第12位,科技创新驱动力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位居第2位。在产业转型上,注重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统筹考虑南京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明确“4+4+1”主导产业体系,即“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四大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文旅健康、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等四大现代服务业,以及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新金融等一批未来产业”。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86亿元,同比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2%,占全市GDP比重达45.8%,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四大先进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0亿元,同比增长15%,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材料、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产值增幅均超过20%。物联网、信息通讯设备、智能电网等产业规模超千亿元。40年来,南京精雕细琢、建管并重,城市品质越来越优。从20世纪90年代抢抓“三城会”“十运会”举办机遇推进城市建设,到展开“一城三区”“一疏散、三集中”等城市布局,到承办亚青会、青奥会等重大活动,再到江北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南京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扎实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持续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提速建设国家级江北新区、河西新城,统筹推进海绵城市试点片区建设和城市精细化建管十项行动,以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为代表的老城更新步伐明显加快,城建投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1042亿元,增长了上千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76.24%提高到82.29%。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南京南站、禄口机场二期等重要枢纽工程建成使用,形成四桥两隧三条地铁共9条通道过江,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初通南京,对外交通线网总里程达12577公里,地铁总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四,实现区区通轨道交通,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前不久,南京“米”字形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铁路枢纽辐射中心功能进一步强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高标准建设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园,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农业综合现代化水平位居全省第一,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三。突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重点,做好农村改造、道路绿化两篇文章,打好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三场硬仗,累计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2000多平方公里,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494个。40年来,南京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古都颜值越来越美。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经历了环境质量相对恶化期、环境问题集中涌现期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提速期等阶段。先后实施了“绿色南京”“环保优先”等系列举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论,大力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以最严格的标准抓长江生态保护,认真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明确抓长江南京段生态保护,就是抓全市域生态保护;看南京生态建设成效,首先看长江南京段生态保护成效。突出“四个坚决”:坚决抓环保,重点治理入江水质达标、危化品码头整治和沿江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各认领一条劣V类入江支流治理任务,目前7个主要入江支流控制断面中,5个已消除劣V类;坚决去产能,有序实施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重化工业企业转移调整,2018年已关停化工企业26家,整治铸造企业40家;坚决调结构,制定20家重点用煤企业减煤方案,推进实施13个重点减煤项目,2017年万元GDP能耗、煤炭消费总量分别较2012年下降24.3%和9.58%,2018年1—10月,全市煤炭消费总量2545万吨,同比下降4.4%;坚决严管理,出台全国首部长江岸线保护地方性法规和滨江生态环境保护要点,推动长江南京段管理标准提升和管理责任落实。以最有力的举措抓污染综合治理,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市委书记与区委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重点攻坚系统治理、执法监管等“六场硬仗”,挂牌督办生活垃圾治理、污水管网建设等“十大项目”。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别较2013年下降47.2%、提高17%。2018年1—10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0.4%,完成196家企业VOCs治理,22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40年来,南京开拓进取、敢闯敢试,改革红利越来越多。从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到21世纪初推动国有企业“三联动”改革,南京把体制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不断释放制度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压茬拓展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承接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120多项,研究出台改革方案400余个。取消全部70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成为全国继天津之后第二个没有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2330”改革目标,诞生全国首份“不见面”营业执照,真正实现“一次不跑、事情办好”,相关经验被中办、国办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材料减少30%,审批实效整体提速50%以上。文化金融服务“南京模式”入选2016年全国改革十大案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入选全国基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社区减负、街居体制改革等入选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40年来,南京面向世界、包容并蓄,开放层次越来越高。坚持全面开放、全城开放、全方位开放,全市开放型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开放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提升南京国际化水平。布局打造空港、江海港、高铁港三大枢纽经济区,成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市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两个位居全国十强,国家级江北新区成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建设中阿(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与78个国外城市建立合作友好关系。世界500强企业在宁落户的有103家,在宁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人达3万多人。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36.7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611.87亿美元,分别是1986年的367倍、6119倍。普华永道发布的《机遇之城2018》报告显示,南京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谱新篇勇争首位再出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61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