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资料(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资料(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资料(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资料【第一篇】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2、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负责对臣民的监查、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明政府还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2、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途径:①民族间的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②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联合斗争;③民族迁徒,少数民族迁往中原或是汉族人迁往边疆;④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主动接受汉族文化;⑤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联系;⑥民族间的战争;⑦民族间杂参考资料,少熬夜!居通婚;⑧兼并战争等。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第二篇】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二、北京人: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三、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氏族。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参考资料,少熬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第三课华夏之祖一、炎帝: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二、黄帝: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⑶号称“人文初祖”。①相传建造房屋,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②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③后人常以“炎黄子孙”自称。⑷孙中山赞黄帝:“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毛泽东语: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三、尧、舜、禹的传说:⑴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②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⑵禅让制: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后,推举舜做继承人。舜年老后,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传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参考资料,少熬夜!王。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资料【第三篇】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5、唐朝开国:李渊(高祖);奠基:李世民(太宗);发展:武则天;全盛:李隆基(玄宗)。6、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7、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8、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称为“贞观之治”。9、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10、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12、从三国到南北朝,中国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隋文帝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13、唐朝时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是科举制度。分为制举(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和常科两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科举制度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世纪初,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15、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16、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823年,唐藩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会盟碑。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曾在灭亡厥和平定安史之乱时出兵助战;六诏是彝参考资料,少熬夜!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诏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18、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其中的有空海(平假名)、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片假名)。19、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20、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留下了唐招提寺和干漆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21、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1)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价值人才;(2)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3)他还提倡节俭。22、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措施:(1)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5)民族关系: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天可汗)23、唐玄宗实施的实现与世开元盛世的措施:(1)任用贤能: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淘汰无能的官员;(2)发展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3)整理财政: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但可免交几年赋税;(4)刑罚法律: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了武则天的苛法;(5)倡导节俭: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的大批锦绣珠玉,抵制奢侈。24、唐朝采取那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经济文化交流、册封、联姻、直接管理25、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1)建立背景:都是结束了长期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2)政权特点: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主义的中央集权;参考资料,少熬夜!(3)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4)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的,被农民起义;(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和大运河;(6)历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七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第四篇】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兴衰:(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⑴启承禹位:启,夏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他继承其父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⑵政权地点:阳城。⑶政权性质:奴隶制政权。⑷灭亡: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暴虐,被商汤所灭。二、商朝兴衰:⑴建立:①时间:公元前1600年,②建立者:汤。③主要名臣:伊尹。⑵盘庚迁都:①君主:盘庚。②都城:殷。所以商朝也称殷朝。⑶灭亡: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军阵前倒戈),商纣王(使用炮烙,“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鹿台自焚而死。三、西周兴衰:⑴建立:①时间:公元前1046年。②建立者:周武王(周文王任用姜尚,重视农业,国力逐步强大,为武王伐纣和建立西周了奠定基础)。③都城:镐京。⑵灭亡:①公元前771年。②君主: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道路以目”)周幽王(烽火戏诸侯)⑶实行分封制。四、分封制的实行⑴目的:为了巩固统治。⑵内容:①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⑶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参考资料,少熬夜!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⑴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⑵商代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⑶与商周同期的西南成都平原,也盛行青铜文化,代表:“三星堆”文化。二、瓷器: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三、玉器: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造业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水平。四、农业和畜牧业:⑴后代称“五谷”的农作物,商周已经齐备,农业上会选种、施肥、治虫害。⑵家禽家畜主要品种,商朝已有,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有专门的牧场。五、奴隶的悲惨生活:⑴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⑵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有的要戴枷锁,可以随意转让和买卖。祭祀祖先时,屠杀奴隶做供品。奴隶主死了,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东周:公元前770年,周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资料(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65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