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萧文督导培训听课记录
点亮一盏心灯,照亮你我的心灵以相互的交流促进共同的发展心理咨询督导培训课程记录主讲:萧文博士2007年2月1日—4日:第一期第一部分:督导和学习督导一、督导:帮助咨询师有效地觉察,看到自己如何感觉、思考个案,如何与个案互动。帮助咨询员在不同情况下辩识个案的特质,采用不同的咨询方法。有时我们做咨询时,会用几种僵化的技巧和策略去处理个案。我们做咨询,最期待的,除了自己知道不错外,是让个案在咨询中得到帮助、获得一个好的效果,让个案满意,用心理学的名词讲叫绩效。即我做的咨询对个案来讲是一个可靠的咨询。怎样才能被称为“可靠”?如果咨询是不可靠的,表示是无效的,对个案没有帮助的。如何使所做的个案是可靠的?大陆现在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抑郁症的症状并不是只是固定的几条,我们有没有可能不从抑郁症方向去理解?如果一个学生出现如下症状,有没有可能是抑郁症?1、一个学生出现攻击、暴力、脾气暴躁,有没有可能是抑郁症?2、学生成绩退步、注意力不集中、请假多、人际退缩,有没有可能是抑郁症?3、学生负向思维、负向自动化思考、低自尊,有没有可能是抑郁症?4、学生体重急剧下降,不好好吃饭,或成天睡觉,或不睡觉,或吃很多饭,或不吃饭,伴随人际不理想,偶而有自杀想法,伴随一些强迫行为,有没有可能是抑郁症?抑郁症的情形是很复杂的。抑郁症有双极型和单极型两种。双极型的有躁症,单极型的没有。如何诊断?医学上的诊断转化成咨询心理学概念,叫做个案概念化:即对个案问题所提出的假设性的描述。医生——————————————————咨询师诊断个案概念化一个人的问题是怎么来的?换成心理学名词,即心理学家贝克所说的“基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基模”。医生的诊断是从哪里来的?过去的经验、过去的专业学习。例如,在督导过程中,有必要协助咨询员了解,为什么要把这个病人叫做“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中现在边缘性人格的患者越来越多了,大多是女性。个案中有那些行为、那些特征可被称为“边缘性人格”,有那些共病?边缘性人格障碍常常与抑郁症、强迫症共病,会与早期精神分裂症类似(不是共病),可能出现类似妄想行为。如果找不出,一口咬定是抑郁症,不能看到它的主型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就会诊断错误。诊断正确,接下来的治疗就会正确。对个案问题的概念化即对个案问题的认知要清楚。咨询要正确有效,首先对个案问题的认知要清楚。咨询如何有效?当咨询师说这个咨询很有效,个案收获很大,这时督导应该说:很棒,很高兴,你可否描述一下,为什么说这个个案是有效的,你用了什么方法?有效从哪里看?要看咨询师对个案问题的认知、了解是否清楚。(与小费开玩笑后言:弗洛伊德说:每个人说的话都有内在的目的、意义)再请问:感觉重要不重要?这是指咨询师对个案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个案中会成为反移情、会变成增强或抑制咨询行为的动力,所以会发现有时咨询师会特别喜欢处理某一类型的个案。所以,督导就是要帮助咨询师自我觉察,了解自己习惯的咨询模式,僵化的、呆板的、固着的模式……二、督导的作用:1、帮助咨询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2、帮助咨询师完成未完成的情节;3、训练咨询师在咨询中的敏感度咨询师的焦点在来访者身上、督导的焦点在咨询师身上。督导:针对咨询师接触的个案,协助他了解他是如何接近个案的,有什么样的困难阻碍了咨询师的咨询?督导是解决咨询师的问题。同学提问:1、督导与个案督导有什么区别?个案督导即个案讨论。个案讨论一般是咨询中心内部的个案讨论,只要中心咨询员出席就行。如果为了学校某一个特殊的学生,可能需要外面的;督导基本是一对一的。也有团体督导,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同侪之间也可以督导。点亮一盏心灯,照亮你我的心灵以相互的交流促进共同的发展22、督导与咨询员培训有什么区别?萧老师:为什么这么问?提问者:因为刚才讲督导时也讲到会培养知识。萧老师:的确会有这样的误解,但是督导是以这个咨询师上次接的个案为主轴,即以一个个案为主轴去剖析咨询师的敏感度。督导师、咨询师一定要接受过培训,才可以在督导过程中把自己的知识融汇到个案中去。三、咨询伦理问题什么叫咨询伦理?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针对个案的保护,针对自己的保护。为什么要保护个案,根据什么来保护个案(相关法律:美国有17条法律法规)。对咨询师自己的保护。最终是保护咨询师自己。通常碰到的涉及伦理的个案有:自杀案例、性侵害案例、偷窃案例。对个案的保护。个案可能会带着性侵害的问题,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功能损伤,会把这归结不自己问题,这里不涉及伦理问题。如果一个老师第一个知道学生被强暴,第一个动作是(下面讨论:有的说是保密,有的说要报案,有的说是抱住受害者)。被性侵害,是报警还是不报?台湾要求24小时内报警。台湾咨询员如果不报警就会被处罚,报警又会伤害个案。有时咨询师会因为疏忽对个案造成伤害:如把个案问题作为教材;对个案问题不重视;对相关法律不清楚。督导应该提醒咨询师注意这些问题。对咨询人员的保护。如自杀个案。自杀者曾向咨询师表达过自杀意向,并在自己的日记里有记录,而咨询师没有有效处理,这会给咨询师本人带来麻烦。督导也需要提醒咨询师注意。测验的伦理:怎么去挑选测验、怎样解释测验?怎样实施测验?个案是否需要做测验?做什么样的测验?通过测验发现、验证了什么问题?对咨询有什么样的帮助?有些新学的咨询师喜欢测验。不需要测验时而进行测验,并因为测验的结果对个案造成误导或误解,对个案造成伤害,这就涉及到伦理,而且是违反伦理的。作一个有效的咨询师,在测验问题上需要怎样的能力和条件?应该在督导过程被有效掌握。如果个案提出要做测验,或咨询师对督导自豪地说:上周对个案有了有效的测验,效果蛮好。这时督导不能说:不错,祝贺你。督导需要做进一步了解,为什么要做测验?如果不做测验会怎样?怎样应用测验?在测验中发现的问题与原来咨询中所谈的附合程度是多少?问:觉得测验对咨询师最多的帮助是什么?同学答:诊断、评估还有咨询师在当咨询做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动用测验。督导协助咨询师测验的最重要的目的:让咨询师明确测验选择必要性;在测验前咨询师的准备情况。不要让测验成为咨询做不下去、咨询失败的掩护。不能让测验成为咨询师的借口。四、咨询师多元能力训练。我们在处理个案时常常喜欢用同一种方法处理。有人常喜欢用一种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系统理论。什么样的咨询师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面对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比较有效?我们强调的是多元治疗的概念。整合的能力非常重要。一个个案,有些地方可以精神分析,有些地方可以用系统排列、有些地方可以用焦点治疗……有效的咨询应该让来访者感觉到自己被全方位的照顾——整合的方法。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一个人与过去不一样。过去我们成长的环境非常单纯,很封闭、很压抑,特别是性压抑,所以才能造就成弗洛伊德,宣称只有一种理论。今天的人想做就做,很少有压抑问题,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没有机会成立。现代人出现的状态是相当复杂的行为认知的问题,所以不能用单一的理论去解决个案问题。督导在这里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教会咨询师用不同的方法。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面对同样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以前人的行为是非常连贯性的,现在人的行为是分段性的。有些行为来自家庭影响,有些来自突发事件。PTSD是最近些年才频繁出现的。惊异症、恐慌症在1980年前也没有这个名词,以前属于焦虑症。80年后成为广泛性疾病。现在看到的个案比以前更复杂。简单的个案可以用单一的理论,如弗氏的理论。一个有效的咨询师一定要培养对个案的多元认知能力,这也是督导的责任。1980年以前,所谓的督导是针对某一个学派的,需要培养某一个学派的咨询师。1980年后,由于问题复杂度越来越广泛,无须也没有办法培养某一个学派,而是泛理论的,超越理论的。任何一个咨询师在看一个个案时都是从多元角度去看的。为什么要训练咨询师多元认知的角度?因为这可使他灵活地处理个案的问题,而不致单一地使用某一观点。如在精神分析治疗中搭配着心理剧;在完型治疗中搭配着家庭治疗……现代社会流动很快。以前社会流动很缓慢。当一个社会流动很缓慢时,就有许多东西被积累,就会形成真理。当社会变化很快,就不可能有什么概念、行为被累积。社会变动慢就会形成传统,社会变动快则不能。现今社会,影响一个人的因素是多元的。小时候,影响我们的重要因素只有家庭,现在孩子的许多影响来自电脑,如“网爸”“网妈”的问题。督导帮助咨询师在处理一个问题时,要明白他是用了那些方法处理个案,怎样处点亮一盏心灯,照亮你我的心灵以相互的交流促进共同的发展3理的?让咨询师明白在处理一个个案时在干什么?如果某个咨询师告诉你:我就是ⅹⅹ学派,这在现在是不行的。1977年我去美国时,老师第一堂课便问“参照架构”:说“只要你相信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就会有效”,今天再这样对一个咨询师说,会害死他。林语堂的《半半歌》:做人一半有名,一半无名;读书一半读会,一半不会;投稿一半投中,一半被退稿;做人一半喜欢,一半不喜欢……做人留有缺憾,等着以后弥补。不要走极端。所以,督导要帮助咨询师发展多元的,流动的观点,用这一角度看一个人。同学提问:1、督导在督导过程中发现咨询师个人成长问题,个人议题、困惑,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与个案的关系,这时是否需要督导扮演咨询师角色,给咨询师做咨询的动作。督导能否处理咨询师的个人问题?萧老师:督导本身并不负责咨询。当发现咨询员有这些问题时,只能做简单的了解,不可以做咨询,否则会出现双重关系。督导可以建议咨询师自己去做咨询。2、是否单一的方法、技巧可能更清晰一点,太多反而会引起困惑?简单即快乐。你要做一个好的咨询师还是一个快乐的咨询师?做一个又好又快乐的咨询师,学多少技巧并不是大的问题,能对不同的个案能够很精确地协助他,能够助人,那就是你的快乐。天下没有绝对的事情。人把自己过得太简单是不行的,过得太简单,欲望反而更增加。该满足的要满足,不要把自己压抑在太久。所以技术学习不是困扰的关键。萧老师讲课:咨询这个专业被与科技比较时,常被发现缺乏一个有效的工具。从事咨询工作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做科学的工作,而是做哲学思维的辩证,而这种哲学思维是随时代不断变化的。所以咨询经常有让人做不下去的感觉。为了让咨询能够尽量被科学的观念认可,需要有一个标准。我们无法用数字来验证,但能够透过语言来辩证,使咨询不仅有表面的效度,而且具有实质的。第二部分:有效咨询和有效咨询员一个个案坐在面前,你首先要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个案?一、有效的咨询你从他的穿着、打扮,会不会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就是表面的效度。如果一个人心情很乱,遭遇很大的问题,会不会穿着很整齐?你会觉得做一个督导就像算命一样,你会看这个人。有时我们走路会透露我们心理的状态。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头发的样式。有的咨询员坐下来什么都不管,只想从文字、语言来了解问题。你要了解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必须仔细观察他。这是一种功夫,需要慢慢练习。这是一个怎样的个案,我看到了什么?这个不必要讲出来,不是要给个案知道,而是放在心里,作为咨询的参考。1、对个案的认知与观察。个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对个案的第一印象一定要是客观的。主观就会干扰咨询历程。写咨询报告,可能会这样写:个案穿着一双马靴,较有力走进咨询室,并在坐下前拍拍椅子,并问:这里可能坐吗?个案说话速度很快,数度打断咨询师。当谈论到她母亲时声音较高亢,显示这地方有一些内心的状况……这就是关于第一印象的描述。这是一个感觉。虽然你没有见过个案,但可以感觉个案很清晰地出现在面前。接案时,督导会要求咨询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练习这一能力。这一能力对咨询师会有怎样的帮助?当咨询师将这个第一印象描述出来后,督导可能会问:“你对这个个案的整体感觉是什么?”、“当个案提到母亲声音高亢时,你是怎样的反应?”你会描述个案提到某个问题时声音变得比较大比较小。不同的个案在碰到关键问题时,会声音变大或小,情绪会兴奋或冷淡。碰到理性的个案,咨询师出现不寒而的感觉,这是咨询师的问题,是个人的创伤。督导要处理这个问题。督导会借助这个个案,将其中“理性”抽出来,问“碰到这样理性的个案,你会有怎样的感觉?”这个“理性”是泛指的,是超越具体的。督导在这里显示很
本文标题:萧文督导培训听课记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6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