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只用了4天,就把这本《原则》中提到的书读完了。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值得认真精读的好书:不但根据神经学原理给出了习惯形成的框架,同时还有诸多事例来进行举证。而全书的最后,给出了《读者实践指南》!多么贴心的作者!关于《习惯的力量》我会找个时间把笔记和摘录贴上来,今天先聊一下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问题:爱好是什么?爱好是不是一种习惯?这是百度给出的解释,它认为,爱好是对某项活动感兴趣。而维基百科则直接把“爱好”词条定义为“兴趣”,且对时间进行了限制:空闲时间喜欢做的休闲活动。于是我产生了以下疑问假如一个职业篮球运动员在休闲时间也喜欢打篮球,篮球算不算他的爱好?把爱好当工作的爱好,应该称之为什么?人类休闲时间如果是仅指非工作时间,那我认为全人类的爱好多数是“玩手机”,但这显然并非是一个原生的兴趣点: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玩手机的人显然比现在要少的多得多,那么为什么nokia时代,“玩手机”算不上一个爱好,而ios安卓时代,“玩手机”已经成为一个爱好了?无论是百度还是wiki,都把爱好定义为一个结果导向的东西,那么,爱好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是从众效应(比如流行打台球你就去打台球),有可能是家庭影响(父亲喜欢钓鱼,从小带着钓鱼),也有可能是天赋带来的竞争快感(从小就跑的比别人快,喜欢跑步),等等等等…我认为,爱好这个东西,更精准的定义应该是:人类将时间、精力分配至某项特定活动上的行为。既然是时间投入,那就该了解时间投入的产出比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的1天都是24小时,为什么一个人的成就可以是另一个人的1000、10000倍?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时间的分配。首先明确,在对时间进行分配时,什么算收益?收益,在我看来就是竞争优势的获取——富有,使你在大部分社会活动中获得竞争优势——跑车、豪宅、精致的服饰;健身,使你获得体形/健康上的竞争优势,穿衣服好看,照镜子美观。在你的思想里,这些竞争优势体现的都是直接的想法:我牛逼、我有钱、我好看、我爽,但实际上你的思想只是神经系统这个硬件发生变化后产生的软件变化:你健身后照镜子,眼睛获取了进化的肌肉影像后,身体分泌多巴胺,让你产生了自己变得好看的想法。所以,大多数“不假思索”,都是你的思想在当硬件的奴隶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认为你的爱好真的是你自己选择的吗?既然达里奥能通过神经学+心理学的方式来探知人类进化的方法,我为什么不行?我就认为爱好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因为爱好就是某种习惯而已。收益=市场覆盖率*影响力如果你曾经玩过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就一定知道,buff是一种什么东西,简单说,buff就是一种状态提升,而根据职业的不同,能提供的buff类型也不同——有的buff可以让你提高力量,有的可以提高敏捷;时间上也有所差异:有的可以让你2小时持续提升,也有的只要他站在你身边,你就能获得提升。爱好的收益,其实就是一种buff,其带来的提升也有所差异。下面是我简略做的一个表格——各项提升(buff)在大众领域提供的时长覆盖率。很好理解吧?每天的24小时,你获得体形/健康优势,持续时间为66%至100%(体形16小时,健康24小时);财富每天的24小时都使你获得优势;嗓音则在对话产生时带来优势,大约12小时;对话不一定全部是交流,因此设定你因此获得的优势是6小时。唱歌、跳舞这些细分技能,在大众生活中日均时长不到小时,当然,如果你经常晚上出去玩,这个比例大约可以提升到每天2小时甚至更多,但那并非大众生活。假如考虑到各个领域的细分爱好可选项目多如牛毛,就更好计算了:玩桌游,大众日均时间至多小时;吹口琴、毛笔字、钢笔字……因此,从时间这个维度来讲,覆盖面越广的习惯,越能带来更高的收益。而习惯的另一个维度,就是影响力:唱歌好虽然用的次数少,但也许在某次聚会上你使人惊鸿一瞥,交上了更多的朋友;虽然目前无纸化办公普遍,但某次机关领导让你上传下达,你的硬笔书法使他注意到你,得到了提升……所以,我认为习惯的收益,应该是时间覆盖率*影响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比。显然,人类的思想追求的更多的是意义;而人类只要有多巴胺和内啡肽就会感觉很爽,在这方面,多巴胺和内啡肽才不在意你所追求的那些“意义”到底是什么鬼东西。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不爽——似乎什么都要算的清楚,很功利。其实,对你来说,顺从自己的内心就好,followyourheart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标题:《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72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