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财政体制改革培训(T)
现行财政体制情况介绍熊彩荣2012年11月一、财政体制的概念财政体制的概念♦广义的财政体制以及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方面的制度。税收管理体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狭义的财政体制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权限的根本制度。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二、现行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现行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分税制带来的好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两个比重显著提高;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分税制改革的背景●中央向地方“借钱”►81年借款68.41亿元;82年借款40.2亿元;......;87年借款92.87亿元;1988年借款86.13亿元;借款进基数。1990年以1988年地方财力为基础,上解地区按5%,补助地区按2%确定贡献总额52.16亿元,实际作贡献32.92亿元。●地方向中央作贡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降低;●两个比重明显下降►80年代中期出台能源交通基金(180多亿);►89年出台预算调节基金(130多亿)。●出台两个基金♦♦分税制改革的背景★★93年上半年中央财政全线吃紧,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比例严重失衡。●预算指标发出警示“在现行体制下,中央财政十分困难,现在不改革,中央财政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分税制改革的背景●中央财政难以为继直接催生体制调整;●财政包干制与条块分割所造成的重重积弊日益显现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层次原因。♦♦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六种包干形式:包括递增包干(10个)、上解额递增包干(2个)、定额上解(3个)、总额分成(3个)、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3个)定额补助(16个)。●弊端日益明显:如税收调节功能弱化,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国家财力偏于分散,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弱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按税种划分收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范围。在划分事权基础上♦♦中央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范围中央支出范围我省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府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省级财政主要承担省级统筹基本建设支出,省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简易建筑费,价格补贴支出,省安排的其他各项专项支出,省本级各项事业行政经费及其他支出等。市州财政主要承担地州市财政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地州市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简易建筑费,价格补贴支出,支农支出,城市维护建设支出,地州市事业行政经费及其他支出等。●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范围中央支出范围收入范围我省中央固定收入省级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市州固定收入省和市州共享收入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中央电力、石化、有色企业增值税的25%部分和营业税,金融保险企业等企业营业税……。增值税25%部分和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分设国、地两套税务机构中央支出范围收入范围税务机构我省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国家税务局和海关系统负责征收中央级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地方级固定收入——省国税局系统负责征收在我省境内的中央级固定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省地税局系统负责征收在我省的地方级固定收入。●实施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中央收入范围税务机构我省税收返还税收返还与上划“两税”增长率挂钩,按当年各地区分别缴入中央金库的“两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支出范围省财政对市州税收返还与市州上划增值税和消费税完成情况挂钩,增量部分按1:0.2的比例返还。现行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调整●2000年,中央从当年起分三年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逐步调整到中央97%、地方3%。●自1997年1月1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分享比例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实行分税制初期,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上海市和深圳市)各分享50%。♦♦金融保险营业税收入划分从1997年1月1日起,将金融保险营业税税率由5%提高到8%。提高营业税税率后,除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缴纳的营业税仍全部归中央外,其余金融、保险企业缴纳的营业税,按5%税率征收的部分归地方,提高3个百分点征收的部分归中央。从2001年起,国务院决定,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每年下调1个百分点,分三年将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降至5%,中央分享部分也随之取消。♦♦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2002年中央和地方按50:50分享,2003年及以后按60:40分享。●分享范围●分享比例地方40%部分,省分享12%,市州分享28%。中央我省除铁路运输、邮政、7大银行、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所得税继续作为中央收入外,其他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保留部分特殊行业和企业所得税作为省级收入,其他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省与市州按比例分享。●基数计算以2001年所得税实际收入数为基数。以2001年所得税实际收入数为基数。♦♦2004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中央我省从2004年起,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2005年调整为中央负担92.5,地方负担7.5。对于超基数的地方负担的7.5%部分,我省明确由省与市州按2.5:5比例负担。累计欠税由中央财政负担。累计欠税由中央财政负担。2004年实行分级退库,2005年改为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部分通过结算上解。地方负担部分市州通过结算上解省,再由省统一上解中央。出口退税机制累计欠税退库上解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2008年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中央我省按照统一规范、兼顾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利益的原则按照统一规范、兼顾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利益的原则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25%由总机构所在地分享50%由分支机构所在地分享25%由中央按一定比例调库处理60%在各地分支机构按中央60%、省12%、市县28%预交,40%按上述比例在总机构所在地缴纳处理原则处理办法分配比例跨地区企业所得税分配办法♦♦2010年的财政体制调整●改革背景●●原体制有种种弊端弊端1弊端3弊端2收入界定不清征管难度加大收入混库严重。省与市县难以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省级调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阻碍了产权合理流动,影响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助长了重复建设,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中央有明确要求;2002年,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2010年的财政体制调整●改革背景●●县市之间财力差异较大每年政协提案和人大建议涉及财政体制改革的就不少。县市普遍要求原体制下县市财政运转困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调控能力根据财政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参考系数测算,2009年我省123个县市区中有92个县市区存在财力缺口,缺口总额达到110亿元。省财政财源单一,增收空间有限且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调控能力。2008年,县市级人均财力最高的为19.8万元,是最低2.1万元的9.4倍,高于2002年的7.2倍。♦♦2010年的财政体制调整●改革背景●改革的本原则分税分享统一规范存量不动增量调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精简高效注重基层●改革的主要内容—收入分享分享增值税分享营业税调整所得税分享范围调整资源税分享比例下放城镇土地使用税下放土地增值税25:7525:7560:12:2825:75两分两调两放●改革的主要内容—财政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直接到县转移支付直接到县资金调度直接到县债务管理直接到县收入计划直接到县财政结算直接到县●配套政策配套政策213省财政不再按0.1的系数集中各地的“两税”返还省财政因调整财政体制集中的收入增量,全部用于减免困难县市的体制上解和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补助对税收收入增长较快、贡献较大的优势地区给予挂钩奖励●改革的特点分享比例改革形式分配关系推进时间跨度长省级分享比例全国最低两项改革同步进行有放有收有奖有补●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非电站所在库区县市不分享水电企业的增值税,考虑库区县市所作贡献,省里单独设立了库区转移支付。●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对属于坐落在县市的原属于市级零星分散企业,其实现的增值税、营业税要按属地原则实行分享。●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对于县市新办的招商引资项目市级政府发挥了很大作用的,税收征管必须按属地原则,收入分享必须按新体制规定执行;市县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利益分配。●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市级对县市相对固定的补助事项,如城乡低保等,原则上以2009年市对县市有关指标文件(单)下达的补助数核定并划转基数。●●以前年度中央和省明确了各级财政具体配套标准和比例的固定补助事项,市级财政按应配套数核定并相应划转基数。●●因提标、扩面等因素导致2010年及以后年度需增加投入的,除法律法规规定外,原则上不再要求市级新增承担对县市的资金配套任务。♦♦新老体制收入范围对比原体制省级固定收入新体制——中央电力、石化、有色企业增值税的25%部分和营业税。粮食等企业增值税的25%部分。——银行保险、省重点工程营业税。——中央跨地区经营、集中缴库企业、省电力公司、四家烟厂、湖南移动及华菱集团等企业所得税40%部分。——属于省级的非税收入——湖南中烟公司、华菱集团及附属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地方25%部分;——铁路、高速公路及相关配套设施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环节缴纳的营业税;——中烟公司、华菱集团、湖南移动、财政部2002年核定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40%部分。——财政部调库分配我省的所得税。——属于省级的非税收入♦♦新老体制收入范围对比原体制新体制——增值税25%部分——营业税——房产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印花税——其他税收收入——属于市州的非税收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印花税——其他税收收入——属于市县的非税收入省级固定收入市县固定收入♦♦新老体制收入范围对比原体制新体制除省点单企业外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税收入。除省点单企业外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非税收入。省级固定收入省与市县共享收入市县固定收入三、财政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概念♦♦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或财政平衡制度。♦♦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举足轻重的收入来源。♦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弥补横向财政缺口补偿地区利益外溢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弥补纵向财政缺口♦转移支付的分类•中央对下的所有补助•地方对中央的上解•一般目的的转移支付•特殊目的的转移支付♦♦一般目的的转移支付好处目标弊端不规定拨款的使用范围和要求,拨款接受者可按自己的意愿使用拨款,地方自主权大
本文标题:财政体制改革培训(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7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