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煤矿技术员乐于助人先进事迹精选4篇
煤矿技术员乐于助人先进事迹精选4篇【导读】这篇文档“煤矿技术员乐于助人先进事迹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农业技术员先进事迹【第一篇】.农业技术员先进事迹他初次在我国甘蔗界提出闻名的旱地甘蔗“吨糖田”培养的体系工程技能理论,打破处理糖蜜废液这个国际糖业界公认的最大难题;他创始的科企协作方式得到国家有关方面高度肯定并指示向全国蔗区推行。他叫江永,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系1982届校友,长时刻从事甘蔗培养及糖厂“三废”农用资源化办理的技能研讨开发推行作业,现任广州甘蔗糖业研讨所主任、高档农艺师。一、不辞辛劳作技能推行1996年12月至2000年6月,江永作为首要人员参与完结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华项目“我国贫困区域甘蔗改进”作业,4年来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推行新技能超越200万亩,累计新增效益4亿多元,遭到UNDP、我国国际经济技能交流中心及受援地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1998年6月,他掌管承当了我国最大上市甘蔗制糖企业――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托付的大型技能研制项目“甘蔗种类改进及高产高糖归纳培养技能”。本篇文章来自材料办理下载。江永以良种良法为打破口,斗胆引进和加快推行粤糖85-177、新台糖16号等一批高产高糖新种类,调整种类布局;一起,依据该区域实践情况,采纳提前培养,改传统的春植为冬植,大大延长了甘蔗有用成长时刻。为此,他首先在我国甘蔗界提出了闻名的旱地甘蔗“吨糖田”培养的体系工程技能理论。从1999年起江永还掌管承当湛江、广西、云南多家制糖企1页.业托付的甘蔗新技能研制推行作业。2005年5月受邀为秘鲁农业部COMISA动力甘蔗酒精厂项目2.5万公顷甘蔗作技能规划作业。此外,江永还把测土配方平衡上肥技能与肥料出产结合起来,在国内初次研制出甘蔗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了以往偏施、重施氮肥、过量施用磷肥而形成严峻缺钾、硼的问题,以物化的方式推行测土配方平衡上肥技能。因为技能道路正确,办法先进合理,切合实践,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获得了巨大的成效:到2001年粤糖85-177等新良种覆盖率到达85%,全蔗区26万亩甘蔗完结了面积、单产和糖分三项创广西历史记录;累计推行新良种、“吨糖田”技能42万亩,直接添加工农收益2.6亿元。此外,他还安排编写了近30万字教材,训练当地技能骨干近20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人科学种蔗水平。江永所获得的突出成绩,在广西、广东、云南蔗区产生了巨大影响,一起也遭到了广西自治区党委、国家轻工业局和我国糖业协会等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指示要把这种科企协作的成功经验做法向全国蔗区推行。二、发愤图强促科研立异在做好技能推行作业、处理出产实践严重技能难题的一起,江永也积极开展研讨作业。1996―1998年江永参与了国家严重科技攻关项目《丰登、优质、抗逆性强甘蔗新种类》和《甘蔗亲本立异和育种新技能研讨》的作业,项目别离获得我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因为成绩显著,1998年3月他两次荣获国家2页.科委颁布的“国家科技成果完结者证书”。1999―2003年,江永作为首要人员参与了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当的国家经贸委技改项目“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技能”,担任废液制肥预处理、肥料制粒及肥料田间施用技能阶段研讨的有关技能作业。2005年7月该项目获广西贵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1月―2004年3月,他掌管承当了国家科技部严重专项研讨项目“糖蜜酒精废液出产环保型甘蔗有机复混肥技能”。以糖蜜为质料出产酒精排放的废液,是我国糖厂最急需处理的有机污染源,也是国际糖业界公认的最大难题。本篇文章来自材料办理下载。江永运用多学科常识,在物料挑选与造粒工艺研讨方面获得了严重打破。项目于2004年3月通过了部级技能鉴定,8月获广东有色金属研讨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榜首,一等奖空缺),其核心技能于2005年3月获国家创造技能专利授权。此外,1997年起江永还先后在《甘蔗糖业》等刊物宣布学术论文16篇,担任全国揭露发行作品《现代甘蔗改进技能》编委会副主任等。现在江永掌管承当的省科技厅要点引导项目《糖蜜发酵废液农用资源化研制使用技能》获得杰出发展,已完结了湛江蔗区土壤环境条件的评价作业。3页技术员先进事迹总结【第二篇】小编整理:“三十而立”是孔老夫子流行千年不衰的名言,男人到了三十岁似乎应该发一点儿庄严的感慨,抗金英雄如岳飞不禁也感叹“三十功名尘与土”!问问现今已至三十的郭常辉,而立宣言是什么,他说:“功名和欲望人人都有,但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我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不善言谈的塑料厂线性车间工艺技术员郭常辉。199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分配到塑料厂低压车间。初入工厂,他的心情激动中透着一丝紧张,面对轰鸣的机器、林立的塔群,他已经知道自己的人生坐标应该定在这里,生命的火花应该在这里闪耀!上班的第一天他就跟着老师傅去现场查流程,认认真真从基本功学起。他走到哪学到哪,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学习,现场的某个角落,常常能够看到他和师傅、技术人员蹲在水泥地上,用粉笔画流程图作讲解。随时随地悟出点道理,他都会立刻记到笔记本上,生怕灵感一纵即逝。他向一切可以请教的人求教,技术员更成了他“穷追不舍”的对象。一位多次被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技术员说:“说实话,问多了我也有点烦,但他那种锲而不舍的劲头,确实令人感动。”上学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他在工作的九年内积累了十多本学习笔记。2002年岗位调动,他来到了线性车间,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设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凭着勤思善钻的探索精神、吃苦耐劳的实干作风,他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技术本领和扎实的业务能力,很快成长为一名熟知各个岗位的青年作业能手。把工作交给他,同事安心,领导放心,他成了车间的骨干力量,他是员工心中的技术能手。2003年他被提升为线性车间工艺技术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郭常辉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不论是工艺上还是设备上发生了异常情况,他都要记录下来,认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两年刻苦的学习,他已经熟练掌握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各岗位的操作技术,对其中的优缺点更是了然于胸。2003年,在他的建议下,车间决定对排放气回收单元进行改造。从前排放气回收的能力仅仅为40%,大量的液体回收不回来,排放到火炬燃烧掉了。他写好了详细的改造步骤,领导批准后亲自带领员工将新进的冰机加入到回收流程中,并将排放气压缩机改为两台,使排放气制冷能力提高,加大了处理气体量,回收的液体量增多,把回收量从40%提高到80%,大大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异戊烷的浪费。2004年公司大检修时,他负责造粒、风送、排放气回收三个岗位的检修。三年一次的大检修期间工作量常常是超负荷的,他带领班组的员工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经常是一干就干到天黑,中午吃不上午饭已成了常事儿,有时遇到特殊情况,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作为技术员,他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身为党员,他肩挑重担,从无怨言。造粒添加剂称S-6251/6253在检修时进行了改造,可是改造后,称内设有搅拌器,搅拌器与器壁间的间隙又很小,添加剂在搅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很难排放出去,而添加剂的熔点又较低,很容易造成结块现象,影响了正常生产。郭常辉细心的琢磨了两天后,提出了整改意见,决定将添加剂称S-6251/6253内的搅拌器停掉,并将S-6250中的搅拌器也从逻辑上禁止,这样产生的热量大大减少,改善了添加剂结块现象,恢复了正常生产。郭常辉家在卧里屯,通勤车上人很少,不很拥挤,但是不管是酷暑难熬的夏天,还是冰雪覆盖的冬季,他总是骑自行车上班,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样比坐车方便,可以早到现场检查一下设备,下班晚回去点也没关系。多年来,多少次放下刚端起的饭碗、多少次睁开惺忪的睡眼,半夜起身赶到车间处理事故,他从来都是说走就走,放弃了许许多多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牺牲了大部分八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他常说:“干我们化工这一行,险情就是命令,事故就是警钟,只要设备正常生产,我的心里就感到莫大的安慰。”1996年工作以来,郭常辉参加各种现场抢修和故障处理多达百余次。2004年他被评为公司安全先进个人,他的《排放气回收改造》、《优化S-6251/6253操作》获得公司QC成果一等奖。郭常辉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凭着忘我的工作精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满腔的热忱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而朴实的青春之歌。他始终无怨无悔,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在平凡中闪现出自己最夺目的光彩。他是一头“拓荒牛”,把自己和农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求索在依靠农业科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漫漫长路;他是一粒种子,把自己和脚下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一起,无论到哪里,都播种新的希望。他,就是苏仙区畜牧水产局局长田**。农民想致富,却苦于没有技术,为了帮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10年来,田**跑遍了苏仙区170个村1200个组近2万户农户。1982年,田**从郴州农校毕业不久后被选调到原郴县职业中专,1989年,他被调入原郴县畜牧水产局,开始了为农民传播科技的道路。在与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很多农民都是凭经验养殖,不懂防疫。因缺少技术,农民养鸡鸡死,养猪猪瘟,一年下来,连本都赔了进去。现实深深刺痛了田**,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技术普及到农户。为了兑现自己许下的诺言,让农民练就富民本领,田**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实践上。给猪注射疫苗后,猪瘟很快平息。2000年,田**来到廖家塆乡某村送科技下乡,为鸡免费注射疫苗。因为害怕鸡注射疫苗后影响生蛋,农民开始不愿意,为了说服他们,田**来到每家每户,讲科学、摆道理,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农民被说服,同意注射疫苗。给鸡全部注射疫苗后,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十多年来,田**每年进村入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的时间都在300天以上,观察和治疗的畜禽病例不计其数,跑遍了苏仙区170个村中1200多个组近2万多农户,足迹遍及田间地头、猪圈牛栏、鱼塘、羊舍和其它县市区的大中型猪场。有时,他一天就要跑5个县(市、区),累得像散了架一样,脚肿得难以下地。同事们劝他说:“你一个当局长的,不用天天下乡,走几个点儿就行了。”他说:“局长更应该这样做。要不怎么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诊治牲畜疑难病例,田**一边在实践中摸索,一边虚心向国内知名专家请教。他自费购买科普书籍150多册、查阅上千册资料,做读书笔记近50多万字。他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编印成《瘦肉型猪饲养技术讲义》等多种资料,复印数万份给养殖户,解决了不少养殖户的燃眉之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群众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掌握技术。田**免费培训农民技术员。2001年以来,他已经先后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近300余期,培训农民技术员数万名,使全区每个村、每个组、每个养殖场都有了一名养殖技术员。每次培训,仅能容纳40、50人的教室都要被100多人挤得水泄不通。课后,农民不愿意他走,总是围着他咨询,要技术。2001年4月11日,田**在许家洞镇焦冲村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讲完课后农民兄弟要他留个电话。当田**掏出名片时,100多位农民一哄而上将名片一抢而光,其中一位农民拉着田**的手说:“如果您给我钱,我可能一天或几天就用完了,但您今天送给我们的是用之不尽的财富,您的名片就是票子啊!”?在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一份难解的“恋农情结”已深深地融入他的生命,他视养殖户为自己的亲人,对他们有求必应。养殖户亲切地称他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我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兄弟做点事是我应尽的职责。”田**常这样说,种子离不开土壤,他的事业更离不开农民和土地。在十多年的牲畜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在长期与农民兄弟的朝夕相处日子里,一份难解的“恋农情结”已深深地融进了田**的生命,他视农民为自己的亲人,每次出门,他都携带几件随身宝:解剖刀、剪刀,记录全市各个乡镇养殖户电话号码的笔记本,对农民的来电他有求必复,不满意、不解决问题绝不挂机,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2004年8月14日下午刚下班,田**接到许家洞一陌生养殖户付华友的
本文标题:煤矿技术员乐于助人先进事迹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87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