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每日范文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刚才,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钟山区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等会,王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交出一份六盘水乡村振兴的合格答卷。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三农”工作持续向好、成果喜人。“三变”改革写入中央1号文件,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成效显著,水库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年度考核均排名全省第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组组通公路建设进度分别排名全省第一和第二。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第一批获农业部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在全省绩效考评中连续5年排名第一。“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考核排名全省第一。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考核排名全省第二。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人民小酒”和“盘县火腿”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已迈上做大做强的快车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同全省一样,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是“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等一些重要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奋起直追。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举全市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在六盘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下面,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今年“三农”工作,我先讲十个问题。一、关于调减玉米种植的问题孙志刚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大规模地调整种养结构,关键是把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彻底改变种玉米的传统习惯。”谌贻琴省长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场深刻变革,这道坎迈不过去,产业就旺不起来,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调减玉米种植,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调减玉米种植,但成效并不大,既有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缺乏的原因,也有土地零散破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然存在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把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的重大部署落到实处。今年,省下达我市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任务142.27万亩,目前已全部落实到地块,但能不能真正把玉米退下来、退下来以后种什么,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地块图斑,走村串寨开展宣传动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耐心细致做好农民思想工作,建立风险防控和配套服务机制,解决好农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思想上接受并在行动上自觉调减玉米种植。调减玉米种植后农民在养殖等方面对玉米的需求,要摸清底数、超前准备,通过市场供应保障等途径妥善解决。同时,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突出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因地制宜选准替代产业,抓好当前这一季,把蔬菜、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绿色优势产业补上去。对已经种植的“3155工程”,要进一步加强补植补种、田间管理和后续管护,统筹抓好病虫害防治,确保今年投产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让参与“3155工程”的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收益。二、关于发展草食生态畜牧业的问题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草食生态畜牧业裂变发展计划,到2022年生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30%。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这一部署,要抓好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草食”。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南方地区饲料用粮占南方地区粮食总产量的1/3,饲料用粮挤占食用粮问题突出。此外,饲料用粮价格高,用粮食饲料养畜并不划算。而南方地区有着广袤的草山草坡,牧草品种丰富、品质优良,适宜发展草食生态畜牧业。尤其是北方发展畜牧业生态容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有专家指出,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潜力在于南方草食畜牧业。我市发展草食生态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一方面,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从消费侧看,我市群众素有食用牛羊肉的习惯,水城羊肉、普田牛肉等在全省都具有影响,畜产品需求旺盛。但从供给侧看,全国平均5人占有1只羊、27人占有1头牛,而我市21人占有1只羊、32人占有1头牛,畜产品四分之一左右来自市外,满足自身需求尚有缺口,更谈不上“风行天下”。另一方面,自然条件适宜,饲草资源丰富。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温和湿润,有利于牧草生长及畜禽繁衍生息。全市有160万亩草地,理论载畜量为160万只羊或者32万头牛;大量荒山荒坡和稀树林可以发展人工种草;调减玉米种植后大量良田好土可发展高产牧草种植;还有大量的秸秆资源可供利用。我们要做足“草食”这篇文章,大力推广青贮玉米、苜蓿、燕麦、黑麦草、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料种植,今年实施“粮改饲”2万亩以上,推广农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推进天然草场保护建设,因地制宜实施草地改良。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示范,推广应用青贮、黄贮和微贮等处理技术。另一个关键词是“裂变”。百度百科解释,“裂变”就是由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这些原子又分裂成两个或更多质量较小的原子,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爆炸。把裂变用在畜牧业发展上,就是把优强企业当作“原子核”,通过优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实现草食生态畜牧业快速、高效增长。当前,我们已具有了一批实现草食生态畜牧业裂变发展的“原子核”,比如已经引进的大北农、温氏、努比亚、伊赛等全国知名畜牧业大集团、大企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对接、搞好服务,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好生产用地、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推动合作项目早日落地、早日建成、早日投产,把“裂变”的龙头舞好。同时,要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依托这些龙头企业的技术、市场和全产业链资源优势,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带动、集约化经营、组织化运行、品牌化销售,辐射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和农户参与到草食生态畜牧业发展中来,实现“裂变”发展。草食家畜繁殖率较低,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除了草就是种畜。要高度重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加大对本地黑山羊的提纯复壮和圈养的驯化科研力度,支持畜禽品种改良点建设,扩大优良基础母畜群体,逐步实现自繁自养。草原上有句谚语,“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反映了人们对养殖业风险的担忧,而动物疫病就是最大的风险。要更加注重防疫体系建设,采取“养、防、检、治”综合措施,提升基础免疫、疫病监测、疫情处置、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能力,确保草食生态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三、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问题我国农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主要靠传统品种、施用农家肥和人力耕作;第二阶段,为了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主要靠品种改良、大量施用化肥和耕种管理机械化等提高产量;第三阶段,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增加,之前的农业发展模式潜力已经耗尽,需要依托智慧农业体系和模式把农业发展推进新的历史时期。与以往的农业发展模式相比,发展智慧农业效益显著。一是能够减少劳动力投入。比如润永恒公司投资360万元建设物联网项目,每年看护、浇水、施肥用工由3.96万人次减少到2.51万人次,每年人工费用减少145万元,人工成本节约37%左右。二是便于农业管理。通过各种传感设施的全方位监测、管理与控制,能够实时监控和调节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并对作物生长进行实时定量精准管理,切实提高农业管理的效益。比如水城县野钟乡农业园区的金玲籽公司,在基地内建成了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及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覆盖猕猴桃基地500亩,能够减少水、肥、农药投入33%左右,减少因干旱等因素引起的产量和品质损失20%以上。三是确保农产品品质。智慧农业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监控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能够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智能监控,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向智慧农业转变的阶段。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农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实现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今年省里将优化整合规模化农业物联网基地10个。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1+10”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推广物联网技术运用,建设2个农业园区物联网试点示范。市农委要抓紧向上对接,争取得到省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抓紧制定我市农业园区物联网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早见成效,力争打造一批省级层面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样板。智慧农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土壤学、作物学、气象学和信息技术等科学领域,不能零敲碎打,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农业、经信等部门要加强联动,抓紧研究制定全市智慧农业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业资源数据库、面向农民群体的农联网、面向产业园区的物联网、面向消费者的溯源网和智慧农业经营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四、关于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走质量兴农之路。近年来,我市坚持把质量作为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在抓“特”的同时更加注重提“质”。正是得益于品质优良,我市“凉都山珍”山地特色农产品持续畅销,参与特色农业发展的群众尝到了甜头。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206.25万亩,占农业特色产业面积的64.3%;共有217家公司、企业和合作社获得“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获得产品认证证书319个;建成盘州市刺梨、水城县茶叶、水城县猕猴桃3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立了猕猴桃、刺梨、茶叶、辣椒制品、岩脚面等5个全域生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了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零的突破;“凉都弥你红”鲜果成功进入东南亚、北美和台湾市场,系列果酒通过FDA认证并获准进入美国市场。但也要看到,我市“三品一标”数量还不多,产品可追溯体系覆盖面还不广,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大,绿色优质农产品规模小、链条短、品牌弱、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还较为突出。绿色、优质、特色是我市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要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绿色生态品质。去年,在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获批创建全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城市,这是推进质量兴农战略的难得机遇,要对标对表创建要求,加强检地共建,确保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评定。今年,全市要申报10个以上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申报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市商务粮食局要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会同有关县市区和部门大力推进,确保完成。省里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打造“贵州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并作出建设50个大型农业企业产品智能质量追溯的安排。我市已于去年建成统一的全域生态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有20家企业43类产品建立了追溯体系,但产品覆盖面还较小。下一步,要加快深化追溯体系建设,探索生态产品追溯新模式,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到2019年实现全市生态产品100%可追溯的目标。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人民小酒”和“盘县火腿”是总书记及省领导关心关注的产品,要切实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决不能为了扩大规模而忽视质量,决不能出现质量问题。五、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问题去年9月我市启动实施创建山地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各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水城
本文标题:每日范文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97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