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院感知识培训 (2)
第1页共10页XX区乡镇计生服务所院感知识培训清洁《中华医药管理杂志》报道某地区检测资料示,在医院灭菌后的728份器材中,有233份检出了细菌,污染率为32%,其中针灸的污染率最高达82.3%。在524份曾经接触血液的灭菌后器材中,检出残留血188份,阳性率为35.9%,检出HBsAg15份,阳性率为2.86%。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经常接触血液的医疗器械,染血后经过洗刷、消毒(灭菌)处理待用时残留血状况,以529件医疗器械进行残留血检验试验,结果总阳性率为61.87%,其中血红蛋白吸管76.25%,妇科器械61.87%,牙科器械47.75%1.定义:清洁:在消毒灭菌前,用物理方法清除污染物体表面的有机物、污迹,减少微生物的过程。2.常用的清洁方法:水洗、机械去污(超声波清洗机)和去污剂去污(多酶清洗液等)。3.重要性意义:(1)保护患者,保护医护人员,保证灭菌的彻底性,防止医疗用品的损伤;(2)可以消除大量潜在的病原微生物,以保证接触物品的安全性,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是最有效、最省钱和无化学污染的基本措施。(3)器械清洗不彻底造成的恶性循环,清洗后有机物残留,热力消毒时产生凝固,灭菌时产生凝固,再次清洗更加困难,残留的有机物是主要的致热源,此外残留物对器械造成腐蚀,对精密医疗损害严重。(4)有机物可以保护灭菌气体(如蒸汽)的穿透力,从而影响灭菌效果,而且带来热力、毒力的作用。没有适当的清洗大多数灭菌和消毒都将失败。4.步骤(1)拆卸零件、关节,避免污物凝固于关节处;(2)浸泡:使用多酶清洁剂,可软化溶解蛋白质、有机物;(3)刷洗:以适合的刷洗物去除污物;(4)冲洗:去除污物及清洁剂的残留;(5)干燥:避免残留水份腐蚀和损害器械,及影响消毒及灭菌的完整性。(6)润滑:石蜡油2006年《消毒技术规范》已被淘汰,目前应用的是水溶性矿物油。(7)检测:确保清洁的功能。5.酶清洁剂(1)性能特点:酶是生物性物质,有单酶和多酶清洁剂两种;单酶可以有效迅速分解蛋白质,多酶可以分解所有人体生物性物质,如蛋白质、血、淀粉、糖、纤维素、脂肪、胆固醇等;酶能接触物品的各个表面很快将污物分解,脱离物品表面,难清洗的管道只有酶才能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酶PH值中性,对器械无腐蚀性,可用于各类器械清洗。(2)使用方法:参照使用说明,常用酶制剂清洗作用时间5-10min,最适宜的使用温度一般在45-75°C,使用浓度需根据产品说明使用。(3)注意事项:用酶制剂浸泡已经干枯污物的时间不低于20min,采用机械清洗方法时选用低泡酶;手工清洗可使用高泡酶使用酶制剂,应检查有效期;使用后酶可自动降解,直接排入下水道;配置用水无特殊要求。(4)按照新的消毒技术规范:所有的手术室物品必须用酶洗涤剂浸泡清洗。6.目前清洗时存在问题(1)严重的重视不够,思想观念未转变,认为只要高压灭菌后都可使用;(2)所有器械手工清洗均未认真清洗,有齿的地方均未严格刷洗,有的肉眼均可见有机第2页共10页物凝固残留,生锈加重这种残留;绝大多数服务所的包布类均未每次清洗;(3)不用酶或其他清洁剂。(4)用消毒剂或热源剂代替酶清洁剂等。化学消毒所带来的问题:腐蚀性,尤其是含氯制剂,不要把金属物品浸泡在漂白粉液中;用消毒剂后导致有机物凝固,污物反而更难清洗,影响后续消毒、灭菌效果;使用大量消毒剂,污染环境,增加费用;消毒剂残留。灭菌一.医院消毒工作包括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方面。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我们必须正确选择合适的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二.消毒灭菌的原则:(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3).污染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5).对已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应妥善包装保存,防止再污染。三.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选择1.可采用的种类:棉织品、金属、陶瓷、玻璃、橡胶、耐热塑料、水溶制剂;2.不宜高压灭菌的物品:油剂、粉剂、膏剂。四、灭菌过程的质量保障1.灭菌敷料包重量5kg以下,金属包7kg以下;体积:下排气锅不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锅不超过30cm*30cm*50cm。2.包裹不宜过紧或过松,每包中央放化学指示卡(剂),外面应用化学指示胶带封口,以鉴别是否进行灭菌处理了。3.灭菌柜内敷料包要竖放,各包之间至少有2.5cm间隙;采用隔架摆放,大包放上面,小包放下面;金属放下面,织物放上面;物品不能贴靠柜壁,使蒸汽容易进入,空气易排出。最上层的包裹与柜顶板之间应在7-8cm的距离,确保上层蒸汽的流动置换和均匀渗透。4.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填装量不超过柜室内容量的8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装填量不超过90%。最好的是用不锈钢金属筐放拟灭菌物品,以利于蒸汽穿透。5.敷料包一般不得与弯盘、碗、血管钳等较多器械混合包装在一个包内。应将敷料与器械分开包装灭菌,以免影响灭菌效果。6.盒口、罐口、桶口、盘口等布包装时,应将盖与口之间放以纱布隔开;多个盘、碗时,两盘或碗之间应以垫纱布或纱垫隔开;装锅时垂直放在柜架上;针筒和枕芯分开;市场售的饭盒和搪瓷盒不能用于装待灭菌物品,应用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五、橡皮手套灭菌要求1.橡皮手套二层橡皮之间填以纱布隔开,以利蒸汽进入;2.两只手套应分别平装于布套内,不得将两支手套重叠在一起包装,更不得将两支手套重叠在一起灭菌。3.灭菌时,橡皮手套应放在锅的上层。因上层基本不存在空气,不致使橡皮手套在空气中产生高温氧化作用,以减轻其损伤程度。4.灭菌时间应缩短为20min。六、灭菌物品的包装材料要求1.布:一般使用双层平文细布,新布应洗去浆后再使用;2.方盘、搪瓷盒均要带孔方可使用,无孔的无论加盖与否,均不得使用。第3页共10页七、灭菌物品的发放贮存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2.灭菌物品取出时手感干燥,水分不超过3%,如有潮湿和明显水渍的包不能作为无菌包使用;如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污染。3.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未达到或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发放科室使用;4.液体类物品待自然冷却后至60°C左右后开门取物;有筛孔的容器应立即关闭盖板;横放的物品应扶正放好;5.每批灭菌物品处理完成后,应详细记录灭菌处理过程,包括灭菌日期、时间、锅号、物品种类、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物理、化学监测情况,操作者签名等;有温度、时间记录装置,应将记录纸归档备用;6.贮存物品的柜橱应距离地面20-25cm,距天花板50cm,距墙5cm,并离开水槽、水管,以免受潮湿污染。7.灭菌物品应标明品名,并按灭菌有效期先后顺序发放;8.已灭菌物严禁与非灭菌物品混放;9.有效期:对于棉布包装和开启式容器,一般建议,温度25°C以下10-14d,雨季或潮湿应缩短为7天。10.运送灭菌物品工具应每日清洁消毒,保持清洁干燥。八、灭菌效果的监测1.重要性(1)通过检测了解灭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灭菌是否有效,方法是否合理,有利于及时修正灭菌方案,改进灭菌方法,保证灭菌效果;(2)法律、法规的需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举证倒置;(3)日常工作质量控制的需要,防止出现偏差;(4)说明消毒灭菌过程;(5)可追溯性,为医疗安全提供档案。2.设备监测:即灭菌器性能监测。下排气式灭菌器,必须在安装时及安装后定期生物测试,以确保其灭菌功效;严格制定灭菌器的年检制度和管理(安全检查),建立灭菌设备档案:包括年检项目和情况登记,日常维修登记,每2年安全检查一次;安全阀、减压阀每年校检一次;仪表半年校检一次;3.物理监测:又叫工艺监测、程序监测,是最基本的灭菌质量监控。4.化学监测:已成为医疗机构进行灭菌质量控制的质量手段之一(1)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属过程指示剂;只监测包外灭菌质量;指示是否经过压力蒸汽灭菌处理;不能指示灭菌效果;使用时应贴在监测包或灭菌物品外;要求每个包外都应该贴;具有封包的作用,记录作用,注明有效期;每次灭菌后、使用前都要检查;不能放在灭菌包内作为指示卡用。(2)包内化学指示卡:包内指示剂属于多参数化学指示剂,用于核查每个包内部的灭菌情况;使用方法是将化学指示卡放在包的中央,灭菌后观察指示卡颜色变化,应放置在包裹里蒸汽穿透最难接触的地方,每次灭菌要使用、每包必用,灭菌后指示色块达到标准颜色为合格,一次灭菌如果有一个包内指示卡不合格,认为该次灭菌不合格,应查出原因,重新灭菌处理。5.生物指示物监测法:是直接进行灭菌效果的方法。常用指示菌为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1).监测频率:我国为每月一次;(2).监测时注意除按要求进行定期监测外,大多数情况只用于新的设备投入使用前和设备第4页共10页检修后;紫外线空气消毒一、空气消毒要求1.每立方米≧1.5W,即每10-15M3面积应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一般照射消毒时间﹥30min。一般每天2-3次,每次1小时,累计记录,定期紫外线强度卡测试。2.正确认识紫外线消毒作用:经试验证明,紫外线对空气消毒后20-30min,室内含菌量能回升到消毒前的50-70%。采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只适宜医院中人员流动小、空气保洁程度高的少数重点部门。对大部分仍提倡以自然通风、减少人员密度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自然通风一、定义不采用任何消毒仪器,将室内门窗打开,直接与室外空气进入对流,使室内污染严重的空气得到置换,含菌得到稀释而达到消毒的目的。二、除菌效果自然通风每换气一次(即相当于房间容积的空气完全更换一次),可清除原菌数的63.2%。但在刮风的天气、室外空气尘埃较多时,不宜进行自然通风。手术室的空气和地墙、台面消毒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一.环境分类本节规范适用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Ⅰ、Ⅱ、Ⅲ、Ⅳ类环境室内空气的消毒。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间、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科和病房。二、门诊手术室的空气消毒需用“1+1”方式进行,即常规一种长期消毒方式+一种化学制剂熏蒸或喷雾消毒1.可用紫外线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天2-3次;2.0.5%过氧乙酸喷雾,20-30ml/m3,作用30min;3.3%过氧化氢0.05%喷雾,20ml/m3,作用30min;注意:消毒室均需在无人相对密闭的环境中(关闭门窗),每天消毒2次。消毒完毕后方可打开门窗通风。三、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Ⅰ、Ⅱ类物体表面消毒(一)地面消毒1.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2.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二溴海因消毒剂200mg/L~500mg/L,消毒作用30分钟。3.当致病性芽胞菌污染时:二溴海因消毒剂1000mg/L~2000mg/L,消毒作用30分钟。4.结核病人污染地面时:0.2%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或二溴海因擦洗。第5页共10页5.对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有效氯或有效溴1000mg/L`2000mg/L消毒,作用30分钟。6.对不清楚病原菌可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1:20的8.4消毒液);7.房间门口、病区出入口,可放置有2000mg/l有效氯的脚垫,并要不定时补充喷洒消毒液,以保持脚垫湿润;(二)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病房内用品有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胺盐类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三)桌、椅、门把手、电话机等一般生活、办公用具和一般医用仪器设备表面,可用0.2-0.5%过氧乙酸或10
本文标题:院感知识培训 (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9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