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每日范文理论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价值意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充分体现了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也为新时代抓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南与根本保障,彰显了深刻的价值意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来看,时代孕育思想,实践催生理论。从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累累硕果,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源起生成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归属。新时代有新使命,新阶段有新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指引。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目标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思想为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奋斗方向和战略安排,其中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凝心聚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广大党员和全体人民学习之、接受之、运用之、信仰之。新时代,要做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理论武装,关键在于要发挥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和宣传建设作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先锋队和领导核心,必须做好示范,要在党员群体中形成强大的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理论教育功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认识新思想、熟练掌握新思想、深入研究新思想,使新思想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打开理论创新的闸门、攻破发展瓶颈的强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还要教育、鼓励广大党员干部敢于发声、善于解惑,在群众工作中充分运用理论,帮助人民群众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科学内涵、思想魅力与实践价值,并以之为指导对各种复杂的社会思潮进行明确辨析,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此外,要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还应该注重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一是传播方法要多样且新颖,善于运用新媒体的发展新趋势,展开各类线上线下的名嘴宣讲、文艺宣讲、分享交流会等活动;二是表达方式要温暖、接地气,善于结合现实特色将系统、深刻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使人民群众善于接受且乐于接受;三是宣讲手段要有创意和新意,要灵活运用图表、漫画、微视频等新颖的表现形式,使新思想愈加鲜活起来。保障文化安全与文化正确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根据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立足于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的现实状况,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障文化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正确的道路发展,为一切现实行动提供最根本的思想保证。从国际环境来看,地缘博弈、恐怖主义、“逆全球化”等势头此起彼伏,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持续尖锐且复杂,将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称为所谓“普世价值”、声称“宪政民主才能救中国”等反动鼓吹层出不穷。此类反动势力的不轨图谋目的在于从意识形态领域侵蚀我们党和国家的血脉和灵魂,动摇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从国内环境来看,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等思潮不断对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造成冲击;市场经济伴随的逐利属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备受挑战;新媒体急速发展带来了宣传管理工作的不可控性和日趋复杂性,这些情况使得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变得十分紧迫且必要。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政治和经济共同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形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国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遵循这一科学理论逻辑,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好、做得成功,就能更好地在文化生活中激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新时代全面保障国家的政治文化安全,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意识形态领域作为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当文化安全和科学发展道路得到保障,就能为政治安全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国家,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目的是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三个维度协同推进,将牢固树立党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有利于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首先,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上的紧密团结着眼于政治文化角度,旨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全体人民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次,促进全体人民在价值观念上的紧密团结着眼于主观意识角度,旨在形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充分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先进观念。经济上的无情掠夺、文化上的疯狂输出、政治上的明争暗斗是西方国家纯粹利己主义价值观念的充分体现,而我国在价值观念上异于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所在就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与践行。培养和弘扬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内核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结合,引导党和全体人民追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在团结奉献中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最后,促进全体人民在道德观念上的紧密团结着眼于伦理情操的角度,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统一价值标准,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其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它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始于思想领域,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势力,最害怕的就是人民的团结,尤其是在思想领域的紧密团结。对于全体人民团结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邓小平同志也曾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让人民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使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有效维护。使党和人民在思想上更加紧密团结,牢牢筑起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防护网,为推进共同事业,实现共同利益奠定根本基础。发挥网络时代舆论传播正能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网络虚拟空间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领域角逐的主战场,存在舆论观点的碰撞,思想力影响的竞争,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多层面较量。从静态衍生到动态发展,从理论灌输到实际执行,能否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生死攸关至为重要。思想安全与网络安全休戚相关。思想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本质要求,网络安全是思想安全的根本保障。网络安全不容忽视,思想安全居于首位。中国共产党责任在肩,不容懈怠。这就需要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一方面,这有利于充分利用新闻舆论和虚拟空间传播正能量,净化网络空气;另一方面,这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而优化党的领导力。新闻舆论和网络空间作为现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传播渠道和传播场合,对于在整个社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国社会正能量的缩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统一,是客观真实反映社会物质关系与广大人民群众美好向往的总和。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求提高主流媒体在新闻舆论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也要通过加强互联网的内容建设和综合治理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提高主流媒体在新闻舆论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方面,首先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守则。其次,加强新闻舆论传播手段的建设与创新是重点环节,这一环节的关键任务在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需要传统媒体与时代发展接轨,不断打破理念、体制、机制、技术等多方面的枷锁,也需要新媒体重视内容生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两者实现优势互补,通过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最后,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依靠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依靠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建成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推出更多高质高效的媒体产品;另一方面依靠当代媒体集团自身做好对新闻舆论“时”“度”“效”的把握。所谓“时”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彰显时效性,遇到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时,在第一时间发声,及时抢占舆论制高点;“度”是合理适度性,要做到不过度、不夸大、不隐瞒,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新闻事实;“效”在于突出实际宣传效果,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实现舆论引导,让新闻舆论更加及时地发出人民声音、展现主流思想。在互联网的内容治理、综合建设与空间营造方面,主要目标在于要使这一平台成为凝聚共识、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互联网平台凝聚共识的功能,并指出:“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了形成这个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讲话,主要观点有三点:其一,党的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通过在网上的“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倾听民意、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其二,要在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命门”上实现突破,打造过硬的技术、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其三,网络建设为人民,网络建设靠人民,要通过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责任感,让人民群众自觉成为清朗网络空间的参与者与营造者。这些建设和治理措施将借助新闻舆论和网络空间充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感召力,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
本文标题:每日范文理论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价值意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2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