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首届“中国教师培训论坛”简报
1首届“中国教师培训论坛”简报主办单位: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1世纪校长》杂志、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承办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支持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社北京市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市光华慈善基金会中国·北京2006.10.29-3110月30日上午,论坛分别邀请了三位专家做主题发言,并就“我国教师教育和培训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经验分享”、“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新策略”等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主题报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培训处唐京伟处长以“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为主题做了报告。唐处长首先指出,在终身学习体系构建过程中,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改革和建设的重点。其次,唐处长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这种制度建设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第三,唐处长从教育改革、教师学历现状、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需要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迫切性。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唐处长提出了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改革的思路,主要是整合资源。第四,唐处长介绍了关于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的措施,包括加强建设国家教师网联计划、省级区域性教师网联计划、以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调整,最终形成多功能区域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此类中心具有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特征。最后,唐处长介绍了有关县区教师培训机构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包括推进县级培训机构与县级电教、教科研等部门资源整合,硬件建设强调按先进性、实用性结合的原则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各种形式与高校、电大、教科研等机构开展合作,队伍建设强调少而精、专尖结合,合理流动,领导班子建设专业化等。与会代表就教师培训的政策、培训机构的重组、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共享等问题与唐处长进行了讨论。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教育学院的定位与功能——引证一个案例》。李教授首先对北京教育学院的诞生和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揭示了这第3期The1stForumonTeacherTraininginChina2种独特的教师培训制度的社会历史基础。同时,李教授也分析了全国教育学院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如发达和落后地区教育学院的消失以及中等发达地区教育学院的保留等。李教授还介绍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办学目标、学院内部的机构调整、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等。李教授从教师培训的战略调整、教师培训的战术创新、教师培训的管理、教师培训格局的变化等方面特别介绍了“绿色耕耘”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李教授指出,在偏远和农村地区,教师数量和质量问题非常严重,因此农村教师培训的任务非常艰巨。李教授认为,“绿色耕耘”项目正是立足于这一点,通过对农村教师“新五能”的培训,帮助农村教师从“教会”到“会教”,帮助农村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后,李教授呼吁,为真正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政策,要建设一批省级综合性的集教学、研究、培训为一体的专业化培训机构。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王宝珊院长以《致力于做最好的教师教育》为题做了发言。王院长认为,最好教师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得以实施。首先是提高培训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加深对培训者角色的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培训者的能力、在改革中优化教师队伍;其次是合作工作机制的建立,可以通过积极建设兼职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合作工作的方式、积极创设合作工作的环境等完成机制建设;第三是提高培训质量。王院长提出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如何提高培训质量的问题,如紧扣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创新模式,提升培训效益;课题引领,培育培训品牌。最后,王院长总结道,我们视所从事的继续教育工作为事业,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用心去开拓。专题讨论第一组讨论的主题是“我国教师教育和培训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社王宏凯社长发言的题目是《关于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王社长就全国教师教育课程专家委员会在教师教育资源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包括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评审、海外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引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农村中小学校资源建设等。北京光华基金会周玲老师就“关于非营利组织在乡村教育支持领域的探索”做了发言。周玲老师对公益组织介入教师培训的措施进行了介绍,包括成立讲师团、实施乡村教师综合培训、学科教师如英语教师培训、组织教育发展论坛等。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院朱仲敏老师讨论的问题是“现代教师培训的三大出路”。朱老师首先剖析了现代教师培训存在着四重四轻的问题:培训目标重知识的获得轻能力的培养;培训的内容重理论轻实务;培训的方式重讲授轻互动;培训3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针对这些问题,朱老师提出了三种思路:加强校本研修、推行网络培训、倡导自我发展。朱老师特别提出了教师学习的三种层次: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实践参与性学习、个体研究性学习等。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王祖琴老师发言的题目是《教育关怀走进农村乡镇教师》。王老师首先回答了“什么是教育关怀”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农村教师对培训的期望和需求。针对这种需求,王老师介绍了他们的实践探索,包括在培训内容方面注重贴近农村、贴近教师、贴近实际,在提升培训品质方面采取大班培训和小班研讨相结合、讲授与观摩相结合、主导教师和辅导教师相结合等。最后王老师发表了自己对培训效果的理解:一个好的培训不仅是受益对象学到有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态度的改变、精神的焕发和意识的增强。江西赣南教育学院李喜和老师就“素质教育与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做了发言。李老师从江西老区赣南的社会经济状况、生源、教育改革等背景出发,提出“师范教育怎么适应这些变化?师范学校到底怎么办?”等问题。李老师介绍了他们的实践探索,包括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农村安心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突出农村特点。最后,李老师呼吁对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尤其是地方性师范院校要给予更多关注。山西省隰县教师进修学校刘江华校长发言的题目是《欠发达地区网络继续教育与农村远程教育》。刘校长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借农村远程教育推动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路。刘校长介绍了他们的具体做法,包括三大目标的设立、资源的管理和应用等。刘校长还总结了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组讨论的主题是“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经验分享”。黑龙江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晓明教授就“省级教育学院支持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行动策略”做了发言。张教授首先对目前省级教育学院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将其总结为“独立设置与合并并存、职前职后一体化与单一职后教育并存、研培一体化与单一培训并存”,即多样化特征。张教授对“省级教育学院为何支持区县教育学院、如何支持教育学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实际上是省级教育学院自身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张教授详细介绍了自己学校的实践尝试,包括为区县教育学院提供培训服务、信息服务、专题业务指导和共同研究、评价探索等。重庆市江北区教委何成银副主任就“构建区域中小学教师主体研修模式”做了发言。何主任首先梳理了教师教育的含义、性质和思想。然后简述了建立以“天网、地网、人网”为核心的立体研修平台。何主任详细介绍了立体研修的策略,包括蹲点蹲校制度、扶薄制度、走出去指导和支援制度、以及外出“学回来”制4度等。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进修部周庆红副主任发言的题目是《把教师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重要战略》。周主任的发言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对教师教育的认识;第二是创新教师教育机制,卓有成效地提升教师素质。周主任提出了两种教育模式,即主动参与研究的教学模式和研培结合的教育模式。同时提出了“合格-骨干-优秀”的教师生涯发展规划。最后,周主任总结了实践中的主要成绩和体会。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陆蓉老师的发言《浦东教师培训的创新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是浦东情况的介绍,陆蓉老师认为浦东的教育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可将其视为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第二是浦东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制度建设,即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建制,该院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履行着教育决策咨询、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质量保障以及信息推广等功能。第三是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陆蓉老师介绍了一种新的培训尝试,即项目制,通过培训项目的策划、论证、实施和评估等一系列措施使教师培训规范化。第三组讨论的主题是“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新策略”。五位代表的报告围绕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及策略等三个方面展开。来自重庆市城口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徐小飞主任认为,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形式主义、工学矛盾突出、单向灌输的问题。来自湖南省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的吴金辉处长认为还存在培训目标不明确、忽视教师个别需求、培训者专业化程度不高、校本教研不重研等弊端。吴处长呼吁教师培训中要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培训者与教师共同进行实践探索,培训者首先要转换理念。来自广东韶关学院的徐廷福副教授提出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要超越技术理性对自己生活宰制和异化现象,教师发展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过程,需要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培养自主发展能力。徐小飞主任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发培训资源,是解决贫困山区教师培训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在县城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小等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可以实行不同的远程教师培训模式。来自吉林市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邰秀丽老师详细地介绍了该区“博客”制度化建设的过程和机制。实践表明,教师“博客”能够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拓宽教师视野,促进自主学习、自我展示和相互交流的有效平台。来自江苏省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姚洁校长通过行动研究发现,“理论浸融——实践反思——形成特色——滚动示范”是培养骨干教师的有效模式。
本文标题:首届“中国教师培训论坛”简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