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寒衣节的历史由来与意义(精编4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寒衣节的历史由来与意义(精编4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寒衣节的历史由来与意义(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寒衣节是什么节日1寒衣节是什么节日是北方的一个节日,可以理解为北方的“鬼节”。1、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又称秋祭、鬼头日、十月朝、祭祖节、烧衣节、授衣节等,因为在鬼节这天祭祀祖先的虔诚标志之一是哭,所以又叫“哭节”,与三月三、清明、中元节并称中国四大鬼节。2、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3、寒衣节也是中国传统民俗,在我国古代民间将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寒衣节祭祀习俗古代,秋天新收后,为缅怀先人,祈求来年丰收,民间有祭祀祖宗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秋天的很多民俗节日均有联系。古人在十月初一,用黍等农作物祭祀祖先,后演变为家祭、墓祭等多种形式。现今江南部分地区,犹存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烧送寒衣,祭祀亲人的风俗,现多见于北方民间。烧寒衣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进行拜祭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禁忌事项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汉族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汉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寒衣节的历史变迁2周代祭腊日最早的是来源于周人的腊祭日,农历十月初一日,周天子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大行奖赏抚恤。腊祭时,要以捕获的猎物为祭品,由天子依照祭祀礼仪,向天地诸神祈祷,并祭祀历代祖先。这一天,也是朝廷慰问农人,颁布新令的时间。诗经流火授衣《国风·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句。农历七月以后,大火星(即心宿二)向西偏移,知暑渐退而秋将至。到了农历九月结束,就要添加冬天衣物,天气就要寒冷。而《七月》中记载十月涤场,朋酒思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凹觥,万寿无疆,则是当时农收以后,十月朔节饮宴情景。这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是古代先民对天象变化和气候交替的朴素理解。秦代十日朝古语有云,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秦代统一全国之后,朝贺皆自十月朔,把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过年的节日食品,是杂以黍米的肉羹。除了食用黍臛,还要寄送寒衣给远方征战的将士,让他们暖暖的。因此把阴历十月初一,称为十月朝。秦二世而亡,但是岁首的习俗,却一直传了下来,延续到汉代。唐代拜墓送衣据资料载,唐代玄宗天宝二年秋八月,朝廷下达制诰,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诏令中,把以前自行祭祀时的诗著授衣,令存休浣的方式,用典章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把仲夏端午的祭祀习俗,一并转移到阴历九月一日,昭告天下执行。这一诏令沿用了春秋时期的九月授衣,变更了中国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但出于季节考虑,阴历十月才进入冬季,九月送衣稍嫌早了些。宋代十月朔宋代是中国文化的大繁荣时期。北方气候十月入冬,唐代九月扫墓送衣的习俗,进入宋代便改为十月朔日,也就是秦时的岁首日。宋时的十月朔日,主要习俗有三,一曰授衣、二曰祭祀、三曰开炉。北宋学者吕希哲在著作《岁时杂记》中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可见,朝廷颁赐冬衣,也是按照品级发放的。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京都汴梁城中,从阴历九月下旬起,就开始售卖用以祭祀的纸扎用品,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可见人们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到了阴历十月一日,书中描述,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祭祀先人的隆重豪华,宛然是另外一个寒食节。这个情况到了南宋时期,也没有变化。元代送寒衣北宋时期,还没有寒衣节的称谓,只是在十月朔日有了祭祀活动。《梦粱录》记,南宋临安延续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南宋后,民间兴起了扫墓时焚烧衣物的行为。南宋学者周密《武林旧事》载,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可见此时焚祭的都是冬季用衣。元代以后,才把阴历十月一日祭族上坟,直接以精编资料,供您参考送寒衣节代称。这个情况记载在《析津志辑佚·岁纪》中,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上坟的时候不仅烧送寒衣,还要祭奠先人,清理坟茔的落叶杂草,此一月追远之礼甚厚。明代烧包袱燕王朱棣政变入主北京,这里就变成了全国风气潮流的领先者。此时的寒衣节,又有了新的变化。明代学者刘侗、于奕正撰写的《帝京景物略·春场》描写到,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烧真衣服毕竟麻烦而浪费,京城的祭品店为了迎合市场,做起了专门售卖纸质寒衣的生意,五彩的纸质衣服上印着文字、印章,注明死者信息,就像往来阴阳两极的标准邮件。京城民间有谚,十月一,送寒衣。到了寒衣节的晚上,家家户户准备夜祭,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喊着亡者姓名将纸衣烧掉,期待他们送到亲人的关怀和温暖。无力购买的贫户,也要自己制作简陋的寒衣焚祭地下的先祖,表达一份心意。烧寒衣也有规矩,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焚祭活动一般应当在祖茔上进行,也有在外不及返乡的,就在大路上发送寒衣,祭祀的时候,还喊逝者的名字。清代寒衣节清代由胡人入关所建,汉家传统多因循前明旧俗,寒衣节也是如此。清代学者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写道,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说十月朔日祭祖扫墓的仪轨与中元鬼节相同,给亡者写下家书,与五彩寒衣寒鞋一起,在家门口烧送,叫做送寒衣。十月初一日,皇城民谚云,十月一,鬼穿衣。说是天气冷了,逝去的亲人也要有冬衣穿。所以每到阴历九月下旬,民众们都要准备送寒衣的事项,此时的祭品店各类纸作的价格也会随之加倍。另外,在祭品的品类和规模上,也更加夸张,出现了可以自己加工裁剪的寒衣纸,还有请纸扎师傅专门制作皮货冬装的。寒衣节的起源3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在冬天到来之前,群众选择向祖先“捎包袱”的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纪念之情,是中华民族“祖先崇拜”文化的表现。“烧纸”一直是平民祭奠祖先的方式,因此才会出现大批市民在街头为祖宗“烧纸钱”的现象。寒衣节注意事项4最好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一般来说,今年新丧之人,最好采取墓祭。最好身上带一些红色去坟地之前,最好在衣着方面有所准备,身上穿一件红内衣、红袜子,或者是红帽子等。坟地的阴气重,特别是在十月一这样的日子,阴气更重。遵照红色辟邪的讲究,身上带红有助于自身平安。命理比较弱的人,最好不要单独一人去坟地,最好请身旺的人士陪同。特别是需要合葬、迁坟的话,最好预先有一些防护措施。有条件的,可以请其他人代为在墓穴中捡拾先人骨殖等,减少自己在墓穴中的时间。而佩戴请专业人士画就的护身符,可以增强自身阳气,保护自己不受坟地阴气所侵。虔诚行礼,昭告先人下跪,上香,焚化纸钱,行大礼祭拜,告诉先人并非子孙不孝,翻尸倒骨,而是出于某某原因,不得已需要惊动先人,恳请先人谅解,福荫后代。也就是说,告诉先人准备在坟地做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希望先人保佑,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本文标题:寒衣节的历史由来与意义(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5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