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汇报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汇报主讲人:徐华2005年12月7日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教学系统设计现代远程教育教育软件资源分析教育软件设计方法多媒体素材处理精品课程建设及网络课程设计教育软件评价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及其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西尔斯与里奇的提法美国教育技术的萌芽与发展我国教育技术的兴起与发展西尔斯与里奇的提法1999年,巴巴拉·西尔斯和丽塔·里齐在为他们的专著《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译本所作的序中指出:“从历史上看,教学技术领域的重点几经迁移:从强调资源,到强调教学,然后强调学习。很可能下一个定义会指向绩效,而不是学习”。美国教育技术的萌芽与发展发展阶段持续时间领域名称领域重点介入的媒体萌芽与起步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听觉教育强调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媒体发展阶段20世纪30至60年代视听教育电影、录音、电视、程序教学、计算机系统发展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闭路电视、卫星电视、录音、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学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网络我国教育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我国的教育技术起步于20世纪20~30年代,1937年有了“电化教育”的称谓。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电化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起步,并建立了全国性的电化教育组织,在学科发展、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学校教育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经历了一场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名称之争。目前,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南国农先生关于电化教育的定义美国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学及其学科属性我国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名称之争南国农李运林先生1998年的定义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作者认为:⑴要取得成功的电化教育,必须在实践中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两者的真正融合;⑵成功的电化教育必须包含四个要素: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②正确使用现代教育媒体;③恰当运用媒传教学法;④进行教学设计。AECT1994年的定义表述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表述2: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为了促进学习过程和资源——研究对象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工作范畴理论与实践工作范畴理论实践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管理设计评价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开发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利用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五个范畴教育技术的AECT2005定义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工作范畴教育技术范畴与子范畴的重新界定创造设计、开发过程创建学习材料创建学习环境创建知识管理数据库创建在线探究数据库创建自动帮助系统创建评价档案袋使用学习材料的利用革新推广整合制度化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人事和信息管理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评价评价评价不但涵盖了94定义中的“设计”与“开发”两个范畴,而且其内涵有所扩展。用质量控制措施,以监督结果,采用质量保证措施,使管理过程不断得到优化。?教育技术学及其学科属性教育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学科目标在于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我国的学科目录中将其定位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研究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分析、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研究“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即在教育现场分析问题、提出诊断、开出处方。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运用系统方法,为更有效的学习开发出有效的手段、方法、技术和系统。我国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名称之争主张保留电化教育称谓的学者认为:从电化教育名称的来源、目前电教设备及应用、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状态等决度看,保留电化教育的称谓符合中国国情。主张更名为教育技术的学者认为:为了与国际学术界接轨、适应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发展等,领域的名称应更名为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传播理论吸取信息论、控制论等一些自然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信息传播规律。拉斯维尔传播模式: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hithwhateffects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传播者讯息媒体受者效果学习理论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客观规律的科学,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并上升为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来源于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其研究范畴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与管理等。典型学术流派●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评价理论;●布鲁纳的以认知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和动机理论;●加涅的“九大教学活动”的教学活动程序。系统科学理论借鉴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将教学视为一个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的系统。建立了一套设计教学活动的理论知识体系——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几种典型的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协作性”学习模式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教学结构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何克抗何克抗教授认为,长期统治我国学校课堂教学的,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也存在片面性;因而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创建。“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以“教”为中心教学结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收者;媒体是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蓝本。在这样一种教学结构下,学生的任务是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是被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而不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媒体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文字教材,还包括各种音像教材、数字化学习材料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但如果片面甚至极端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注重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学媒体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的认知工具和情感交流工具。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结构,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揭示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四个部分。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内在机制,总体性把握教学过程以及构成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相互变动、影响与作用的结构范型的简约化表达方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模式必须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为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模式通过总体性把握教学过程以及构成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相互变动、影响与作用,反映教学过程的内在机制;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范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简约化的表达方式;教学模式可用来操作教学过程,设计课程,组织和选择教学材料,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S:选择、确定主题和信息需求;U:发现潜在的学习资源,学会如何获取信息;C:收集、检查和选择合适的资源;C:从选定的资源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加以整理;E:对信息进行评价、解释、分析和综合;E:以恰当的形式来呈现信息;D:确定整个过程的效果。7个步骤的英文受字母拼成:SUCCEED(成功)教学媒体及其开发利用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教学媒体装载信息的物理载体。例如录音给与录音带、录像机(电视机)与录相带、幻灯机与幻灯片、计算机与存储介质等信息的直接载体(符号系统)。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视频图像等学习媒体的选择依据依据学习者的特征:年龄、兴趣、动机、认知风格、认知技能。依据学习任务: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性质以及采用的学习方法。依据客观条件:涉及媒体的易获得性、易用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概念的界定李克东的定义何克抗的定义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大力提高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要求“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根本目标。李克东的定位与定义定位:数字化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实质:⑴学习活动在数字环境中实施;⑵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⑶知识需要经过学习者的重构和创造。何克抗的定位于定义定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e-Learning的本质。定义: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L-fromIT)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接近真实的情景,以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可以创设的情景——社会、文化
本文标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0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