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桥之美》教学设计3篇
好文档,供参考1/14《桥之美》教学设计3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桥之美》教学设计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桥教案1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们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自觉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中去。二、教学准备:1、上网寻找发生在动物界的感人故事。2、制作一个课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蚁国英雄》这篇课文,我们被小小的蚂蚁深深地打动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蚂蚁身上看到了什么?2、师生接说:为了伙伴们的生存,外层蚂蚁至死也(),肝胆俱裂也()谱写了一曲()。好文档,供参考2/143、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生命桥”。4、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叫生命桥?把什么比作了生命桥?课题为什么家引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带着所提问题自读课文。2、交流,“生命桥”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出示悬崖。)3、望着眼前又高又陡的悬崖,同学们此时你是怎么想的?羚羊们有没有束手就擒?(没有)它们是怎样做的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三、再读课文,体会动物间的真挚情感1、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读这一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何问题提出来吗?(几分钟内,羚羊们为什么分成了两类?为什么老羚羊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走了出来,而其它羚羊不走出来呢?老羚羊会说些什么呢?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为什么比年轻羚羊低呢)(2)讨论交流。(3)短短的几分钟,羚羊们已经想好了逃生的决策,体现了它们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精神。多么另人好文档,供参考3/14感动的一幕,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之情来朗读这一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1)轻声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老羚羊和小羚羊配合得很默契/(2)交流。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理解“蹬”“笔直”。桥教案2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字词。2、品味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及体会文中适合文本情景的言语形式。3、以灾难面前村民与老汉举动的不同为主线,研读关键词句,体悟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课前谈话认识我吗?怎么称呼我?知道我来自哪里吗?是的,我的家乡在桐庐。我们桐庐有一条江,知道是什么江吗?富春江。你们这里也有一条江,叫钱塘江。有江就会有——桥。(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叫“桥”好文档,供参考4/14的课文。可是这座桥不是现代化大桥,而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可就是这么一座木桥,却挽救了一个村庄里的100多号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来,拿起课文,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吧。2、学习字词板书:放肆。一起读。读得不够放肆。你们真够放肆的!课文中讲谁放肆?板书:祭奠。一起读。什么意思?(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这两个词语中,有三个生字都比较难写,请拿起笔认真书写一遍。课件出示:咆哮势不可挡狞笑没腿深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拥戴清瘦沙哑揪出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谁愿意来读一读?大家发现没有,第一排词语都是描写——洪水的,第二排词语是描写——村民的,最后一排是描写——老汉的。是啊,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啊,一起读——咆哮势不可挡狞笑没腿深就是这样一场洪水,使得村庄里的100多号人——好文档,供参考5/14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老汉出现了,一起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3、直观感知洪水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请看大屏幕。洪水怎么样?二、把握主线,体悟责任1、聚焦村民的举动①是啊,洪水势不可挡,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逃生的本能。那么,村里的一百多号人是怎样逃生的呢?拿起笔把描写当时人们逃生的语句划出来。课件出示: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②请你们认真读读这两段话,用心体会体会,你读到了哪一个词,让你特别揪心?由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是啊,作者用三个词语形容当时人们逃生的状态。——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好文档,供参考6/14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人们此刻的情形,你想到了哪一个词语?——惊慌失措、大惊失色、提心吊胆、魂不守舍、心急如焚那作者为什么不用你们说的词语呢?请看: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往南跑。……人们又你拥我挤地折回来。人们疯了似的向那座木桥拥去。发现了什么?这样行不行?(点击课件,将发现的词语变成红色)请你再回到课文中去,用心读读,想想为什么不行?不符合当时的情景。程度越来越深。教师重新将词语换回来。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看看,这三句话中还有哪三个字也用得很准确。——跑、折、拥(程度越来越深,人们越来越惊慌)④通过这样准确的用词,有层次的描写,让我们感到当时形势越来越紧张,情况越来越危险,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啊!教师引读:(红色字体的语句)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好文档,供参考7/14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2、聚焦老汉的举动同学们,村民们是那么惊慌失措,那么跌跌撞撞,是正常的反应吗?可是有一个人却和他们不一样。谁啊?——老汉请看: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两段话。你发现了老汉的哪些举动与村民不一样?老汉的站。①(这些村民都在逃,都在跑,可是老汉却站着)。当你读到“站着”这个词的时候,你是不是有问题想问老汉了?(老汉,洪水来了,村民们都在逃命,你为什么不逃啊?)——板书:为什么不逃命?②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这句话。出示:木桥前,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好文档,供参考8/14都拥戴的老汉站着没腿深的水里。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女同学读上一句,男同学读下一句。然后交换再读。同学们,老师这样改,可以吗?(不可以。)怎么不可以?句子也很通顺啊。(老师的这句话很平淡,读起来没有层次感。而书上的句子很有层次)。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作者把“没腿深的水里”放在前面,强调了情况的危险,而老汉却依然站着,更让人感受到老汉的勇敢与为责任)③同学们,文章后面有一句话“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从这句话,我们知道此刻人们也是站着,那么,你觉得此刻人们的“站着”和老汉的“站着”一样吗?(教师评价:站出了什么)④同学们说得真好,老汉,仅仅是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吗?不是的,当水没腿深的时候,老汉站着;当水放肆地舔着人们腰的时候,老汉依然——(站着);当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老汉还是——(站着)。⑤可见,书上的这句话,重点要强调的一个词也是——站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次读读书上的这好文档,供参考9/14句话。(齐读)⑥是啊,站着,洪水来了,就这么站着,这又回到了前面的那个问题,老汉为什么不逃命?难道他不怕死吗?(他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有责任保护村民的性命)——板书:责任老汉的盯。一个“站着”与村民的跑、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还有哪一举动和村民们不一样?(他不说话,盯着)你觉得此刻,老汉的“盯着”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威严,镇定、冷静)分别让学生朗读。面对这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只是盯着,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吗?请拿起笔写一写。课件出示: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心想:。生写,交流。老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是,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分别就几个学生读此句。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好文档,供参考10/14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始终牢记着一名党员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替老汉下这道命令吧。(齐读)3、回扣村民与老汉的举动同学们,老师把文中描写村民和老汉的段落,打在屏幕上,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我们的朗读,再去寻得一份心灵的感动。配乐朗读。三、课后延伸,质疑责任老汉的威严,老汉的责任,让村民信服,让我们感动。他们相信老汉一定能带给他们生的希望。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有一个小伙子竟然想插队,老汉毫不犹豫地揪出了他。而这个小伙子竟然是老汉的——儿子。老汉为什么要揪出自己的儿子?——板书:为什么揪出儿子?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儿子从生命线上拉到死亡线上?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如果说他不逃命是在履行一名党支部书记的责任,那么他揪出自己的儿子,难道是作为一位父亲应该履行的责任吗?——在第2个责任上打一个问号。我们下节课再学。《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3好文档,供参考11/14教材简析:此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结构才刚刚建构。因此根据本文的特点(本文是1篇美学小品文,诗意化的描写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互间出),教学中一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常识。课文简析: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此处,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让我们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的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焕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二、过程与方法好文档,供参考12/14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2、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2、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教学手段: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教和学的过程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好文档,供参考13/14二、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1、欣赏桥之美2、思考并回答问题整体感知(约6分钟)提出默读要求:1、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2、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记忆。1、默读课文2、根据记忆,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细研课文(约10分钟)(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提示)一、说明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1、从作者的角度看,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在文画出能表示这些说明顺序的句子或词语。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4、从说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如何?好文档,供参考14/145、本文有哪些语句
本文标题:《桥之美》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11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