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参考资料,少熬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难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突破: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参考资料,少熬夜!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参考资料,少熬夜![(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5.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9页]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练习: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元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2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实验准备:1、澄清石灰水,水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回顾旧识: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参考资料,少熬夜!思维联想: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探究: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指导: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探究观察提示: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探究参考: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小结:略作业:探究实验报告。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回顾旧识: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思维猜想: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作出猜想参考资料,少熬夜!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探究提示: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探究指导: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探究参考: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多此,说明探究参考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高。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1、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2、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3、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4、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5、探究参考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交流讨论:1、与其他组的实验结论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结论,并再讨论如何证明你的推断。2、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的原因。反思评价:1、学完本课题你的收获是什么?受到哪些启发?2、你明白了什么是科学探究?作业:科学探究报告册课后反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3学习目标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过程活动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提问题→猜测→设计→实验→结论→反思点燃前1、蜡烛的组成:2、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3、用小刀切割放入水中:讨论蜡烛的硬度和密度点燃蜡烛1、仔细观察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2、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3、取一根火柴平放入火焰中,比较被烧得情况,得出结论4、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震荡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参考资料,少熬夜!熄灭蜡烛1、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复燃?推测白烟是什么?活动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查阅以下信息:(1)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什么现象?(2)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的集气瓶中,各有什么现象?推测氧气可能有的性质(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有什么现象?推测二氧化碳的可能性质2、探究实验呼吸是我们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猜想与假设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因为氧气被人体所吸收。2、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因为吸进的氧气与人体中的某些物质反应后转化成了二氧化碳。提出问题1、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多呢?2、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都比空气的多呢?拓展延伸:1、如何收集一瓶呼出气体?2、如何收集一瓶大棚内的气体?3、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两瓶无色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总结反思
本文标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15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