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夏日送清凉的活动方案(案例)【通用4篇】
好文供参考!1/10夏日送清凉的活动方案(案例)【通用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夏日送清凉的活动方案(案例)【通用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夏季送清凉活动方案【第一篇】目前正值夏季高温时节,气温日益炎热,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广大职工和农民工的健康权益,推动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确保职工平安度夏,县总工会决定今年夏季继续开展“送清凉”活动,现就有关事项安排如下:一、活动意义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是工会组织关心爱护广大职工和农民工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是推动改善职工和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防暑平安度夏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切实维护高温天气广大职工和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广大职工和农民工做实事、做好事。二、活动时间好文供参考!2/10活动时间定为x、x两个月。三、活动内容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夏季高温期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清凉”活动,为一线高温作业职工平安度夏提供有效帮助。(一)要深入基层,重点开展对高温作业、高空作业、露天施工、危险品储运等危险因素较大的企业、工地和车间等一线职工的慰问活动,及时为他们送去防暑降温物品。(二)要协助并监督企业保证防暑降温资金的投入,保证在高温作业场所配备有效的通风、隔热、降温设施,并指派专人负责管理。企业要按照标准供给职工足量、合乎卫生要求的清凉饮料,给高温作业职工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不得将其变相为现金发放,更不得任意削减。有条件的单位可组织医疗服务队,宣传暑期防病知识、提供相关医疗服务。(三)要督促企业在作业场所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防护设施,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国家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切实保障高温季节特殊行业岗位的各项津贴标准及相关待遇的落实。(四)要发挥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的作用,好文供参考!3/10积极协助督促企业行政部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严格控制职工加班加点;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对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的职工特别是孕期、哺乳期、年龄较大以及患有高温禁忌症的职工要及时转岗,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保障广大职工(含外来务工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发现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予以制止,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工会报告。四、活动的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以职工为本”,充分认识高温中暑问题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积极争取同级党政的重视与支持,妥善安排本次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活动高质高效。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把此项活动作为深入职工群众的重要形式,纳入今年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实事的重要内容,认真调查分析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现状,掌握他们的愿望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工会干部要亲自带队,深入企业、工地,为冒高温战酷暑的生产一线职工送去党和政府、工会组织的关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企事业单位参与活动,多方筹措资金,落实慰问物资,为活动的顺利开好文供参考!4/10展提供坚实保障。要重视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积极主动联系媒体做好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工作情况、编报信息并填报《xxxx年工会“送清凉”活动统计表》,于x月x日前报送至县总工会。夏季送清凉活动方案【第二篇】进入8月后,我市连续出现高温极端天气,为及时救助街头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切实保障其生命安全,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经研究决定,在全市集中开展“夏季送清凉”街头主动救助活动,具体方案如下:一、组织机构市民政局成立“夏季送清凉”街头主动救助活动领导小组,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何炜任组长,社会事务处处长李敏之任副组长。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社会事务处副处长浦吉任办公室主任。各区县应当根据本地情况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狠抓落实。二、活动内容劝导流浪乞讨人员进站避暑,对不愿进站受助的,要发放必要的'防暑降温药品、饮品和食品。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政策,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向流浪乞讨人员发放爱心卡,好文供参考!5/10使其在紧急情况下找到正确求助的途径。三、活动时间20xx年8月16日至31日四、组织实施“夏季送清凉”街头主动救助活动在全市统一开展,整体推进,由市和区县民政局组织实施,各级救助管理站是具体实施单位。五、活动要求(一)各区县民政局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要站在稳定、发展的高度,站在改善和净化城市环境的高度,站在创建“平安重庆”的高度,狠抓落实,切实保障和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益,彰显党和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关爱。(二)要积极组织救助服务队上街,以车站码头、繁华地区、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劝导流浪乞讨人员进站避暑,对不愿进入救助站受助的,要发放必要的防暑降温药品、饮品和食品;对街头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要及时送医院先救治,后救助;对流浪未成年人以及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实施保护性救助,防止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因气候炎热而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好文供参考!6/10(三)要按照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与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互相支持,齐心协力,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各自的职责。(四)各救助管理站要设立24小时畅通救助电话,对群众打电话要求救助的,要迅速处置。同时,强化站内24小时值班制度和安全管理,做好防暑降温物品储备,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做好救助站的卫生保洁和饮食卫生,确保进站求助人员住得安心舒适。(五)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民政局,北部新区社会保障局要抽调专人,与市救助管理站协同开展此项活动。六、监督检查市局活动领导小组将对各区县开展的“夏季送清凉”街头主动救助活动情况进行抽查,并就相关情况进行通报。请各区县民政局和市救助站将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于20xx年9月5日前报市民政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内容包括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意见等。好文供参考!7/10夏季送清凉活动方案【第三篇】为提升广大居民文明素质,引导全社会自觉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践行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营造全社会关爱环卫工人、珍惜环卫成果,争做文明青山湖人的良好氛围,我委拟定于2015年8月中旬开展关爱环卫工人·烈日送清凉活动,具体方案如下:一、活动主题关爱环卫工人·烈日送清凉二、活动安排1、时间:8月中旬2、地点:待定3、参与人员:区城管委、团区委各一名领导,各参与企业、公益机构一名负责人、50名环卫工人(由城管委负责通知)三、活动内容1、积极组织企业和公益机构向环卫工人赠送避暑、清凉用品。2、和环卫工人开展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与愿望,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四、活动流程1、关爱环卫工人·烈日送清凉活动在(待定)开展,由团区委、区城管委领导和各爱心企业、机构为环好文供参考!8/10卫工人赠送避暑、清凉用品。2、由团区委、区城管委领导和各爱心企业、机构和环卫工人开展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与愿望,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五、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委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2、明确责任,加强配合。委办公室要与各单位加强沟通联系,对环卫工人情况认真掌握,合理安排慰问活动,做好各项慰问工作,确保慰问活动落到实处。3、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讲求实效,防止走过场,做到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和实际效果“三落实”。4、大力宣传、扩大影响。活动前后认真通过媒体、户外广告、网站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系列活动,切实扩大影响。夏季送清凉活动方案【第四篇】为全面推动“关爱职工、夏送清凉”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对在高温酷暑天气下坚守岗位职工和农民工情况的了解,进一步做好暑期安全生产、防暑降温工作,确保职工和农民工身心健康,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战斗在一线的广大建设者中,区总工会决定继续在全好文供参考!9/10区各行各业中开展“关爱职工、夏送清凉”为主题的“送清凉”活动。现将活动安排如下:一、活动时间7月1日—7月30日二、活动地点各级工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开展“送清凉”活动。区总工会将在区重点工程的一批单位开展“送清凉”活动。三、活动对象1、生产企业从事高温作业的一线职工、农民工;2、从事户外作业的一线职工、农民工;3、从事建筑施工的一线职工、农民工;4、从事井下作业的一线职工、农民工;四、活动内容及方式这次活动以六送为主要内容:即送物资、送文化、送政策、送健康、送安全、送培训等为内容,切实把关爱职工、夏送清凉做成工会促进职工体面劳动的一个抓手,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有效载体,把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好、维护好,帮助职工群众提高维权意识。届时区总工会将准备好防暑用品和相关法律法规资料等,亲自送到职工手中。各级工会可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活动。五、活动要求好文供参考!10/101、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各级工会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送清凉”活动,做好“送清凉”对象的摸底工作,确定重点走访对象。2、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社会主流媒体和工会的宣传阵地,大力宣传送清凉活动的重要意义,扩大工会服务职工,关爱职工、凝聚职工的社会影响。3、请各乡镇、街道、系统工会及时报送活动信息,并于8月2日前将“关爱职工、夏送清凉”活动总结以电子版形式上报区总工会生活女工部。
本文标题:夏日送清凉的活动方案(案例)【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16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