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周长的认识》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
写作好帮手1/19《周长的认识》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周长的认识》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把握此课教学,我在研读本课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课的配套课例录像。在课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在学写作好帮手2/19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课的主要探究活动“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课例片断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生1: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生2: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生3: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来。生4: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生5: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生齐答:可以。写作好帮手3/19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推测也可以。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师:刚才我们用尺子、用绳子、用滚动、用计算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反思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以截然分开的。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预设与生成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发挥自主探究的应有作用。1、科学预设活动程序教者科学分组、科学分工,科学选材,认真预设师生互动的程序,一切预设都讲究策略方法,其生成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合作学习开展有条不紊,每个组员各尽其责,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整个过程都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教学效果才会显著。可见,有怎写作好帮手4/19样的预设就会有怎样的生成。在本课例中,在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小组成员懂得分工协作,活动有序,由此可体现科学分组和科学分工。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测量周长的图形形式多种,有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有不规则的月亮形、树叶形等。这样科学选材就自然生成了学生的多种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用尺子量、绕绳子、滚动法等测量周长的有效方法。2、及时捕捉生成促进预设在课例中,学生上台汇报交流所测量周长时,有两处生成教师捕捉得很好。一处是对正方形周长的测量。当学生发现只用测量一条边乘以4就可以得周长时,教师及时提升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抓住了正方形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周长计算作好了铺垫。第二处是学生操作汇报圆形可以用滚动法测量时,教师及时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滚动法测量的适用性。由此引出“有凹凸不平的图形就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的结论。这正是教师恰当把握学生的生成,从而能将预设问题推向更有科学性和深度的结论。但是在本课例的探究活动中,也有几处让我们斟酌的。当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时,学生的很多操作是不科写作好帮手5/19学规范的,而教师只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这就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生成,错过了科学指导的机会。还有当学生发现五角星、月亮形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后,教师在总结测量周长方法时,也没有将生成的结论加以提升运用,只是泛泛而谈“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由此可见,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在预设之外的。因为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维、知识、经验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会呈现丰富性、多变性,这就决定了教学生成可以是丰富的,多变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儿童的认识规律,个性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及已有知识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研究,反复推敲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等,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生成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学活动预设的发展。《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表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写作好帮手6/19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4、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线、直尺、皮尺、树叶、课件预习:内容:数学书45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体,被称作动物界的大力士,你们能猜到它是谁吗?生:蚂蚁。师:同学们太棒了!它就是小蚂蚁淘淘,快跟淘淘打个招呼吧!生:淘淘好!师:今天这节课淘淘就和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一)出示自学提示1、描一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5页,请你用彩笔描一描这片树叶和数学书的边线。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描的?写作好帮手7/192、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把书打到45页,开始自学上半部分内容,学生汇报交流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如摸一摸桌面的边线、文具盒的边线。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二)、量一量。怎样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师:淘淘知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可是它还想知道自己爬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到底爬了多少厘米?该怎么办?同桌讨论,指名汇报。议一议:1、可能有哪些测量方法?你们准备用哪种?2、选择哪些测量工具?3、小组内如何分工?做一做:实际测量,师巡视。说一说:1、使用了什么测量方法?2、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3、测量的结果是什么?指2名学生汇报。(三)数一数。淘淘看咱们班的学生这么积极地想办法,它也想像咱们一样学得更聪明,于是它开始积极地想办法,它看写作好帮手8/19到了三个图形,想知道它们的周长,可是淘淘学奸了,它没爬也没量4,却知道了它们的周长,你知道为什么吗?仔细观察。它能数出来,你们能数出来吗?学生独立数一数,然后交流你是怎样数的?三、巩固练习1、蜗牛奇奇看大家学得这么好,他也来走一走,你能将他们走的路线画出来吗?练一练第一题2、淘淘看大家这么聪明,他又带来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练一练第二题。3、淘淘很佩服我们同学们算得又对,学得又快,它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学习,因为这样它也能变更聪明!于是它高高兴兴地请来了4个好朋友一起跟你们学习,这4只小蚂蚁想分别绕着下面的图形走一周,他们走的路线一样长吗?四、总结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写作好帮手9/19教材分析《周长的认识》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是了解周长的概念,形成并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学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鼓励他们相互谈论交流,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总结归纳。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且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能从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设计理念1、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所以我在选取例子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中,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写作好帮手10/19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在计算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通过拓展练习体会做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建立周长的概念。情感与态度: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解决问题: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电脑课件、不同的平面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半圆、五角星、月牙等卡片)。学生准备:直尺、棉线、记录纸。(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五角星、树叶、月牙等卡片)教学过程写作好帮手11/19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14分钟)(一)谈话引入(1分)上课伊始,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周”字。师: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姓周,周老师,周总理等等。(二)揭示课题(1分)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我们的汉字真有意思,一字多意!可是,我们这节课不是语文课,而是数学课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周长”。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设计意图: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三)猜测,探索(4分)师:猜猜看,这个“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周长是什么意思呢?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写作好帮手12/19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对,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师:请问角有周长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它没有一周。它的边是分开的,没连在一起。(板书)师:理解得真好。一周就是从起点走啊走,到终点时,起点和终点会重合在一起。对吗?师:同学们请看:(依次贴出树叶、月牙、圆形图片、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在黑板上)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那么,请问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五角星的周长又是指???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四)归纳认识(4分)师: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生:这些图形都没有开口,都由一些边连在一起,围得严严实实的??师:你们说得很正确。没开口,我们可以用“封闭”这个词。也就是说,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写作好帮手13/19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师:同学们积极发言,真棒!请打开书P41,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
本文标题:《周长的认识》精编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21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