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演讲与朗读教学计划3篇
演讲与朗读教学计划3篇【导读】这篇文档“演讲与朗读教学计划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演讲与朗读教学计划1小学五年级第二课堂《演讲与朗读》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江碧一、建立特色小组的意义现实生活中离不开交往,交往主要借助的媒介是语言。在语言媒介中,口头语言又远比书面语言使用的频率高、涉及的范围广;既方便,又灵活。因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并非任何人都能很好地掌握它。能够很好的掌握运用口头语言,是一种才能。这种才能不能先天而生,也不能轻易获得,它有自己的逻辑结构、发展规律。只有充分认识它、掌握它,才能很好地运用于社会日常交往。因此,为了使我们学生通过学习训练能更好的发展应用的作用,锻炼每个人的能力,本学期我们确立了“演讲与朗读”这个特色班二、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对演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种活动经历;2.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同时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的舞台;3.增加学生的上台经历,提高学生的演讲朗诵水平,交际能力。4.指导学生掌握演讲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教材与使用方法《演讲与口才》《校园演讲》教师参考为主,推荐学生经典演讲稿用于练习四、活动场地与时间五年级2班教室;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五、保障措施在学校工作的统筹安排下,按照计划实施自己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的特色教学。做好活动准备和记好活动记录。制定一定的班级纪律,组织一定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有所盼有所获,在快乐中成长起来。六、预期目标1.演讲和朗读的基本礼仪知识。2.读经典读本3.朗诵技巧知识。4.朗诵训练—诗歌和美文(观摩名家朗诵)。5.演讲稿的基本写法6.命题演讲训练。7.即兴演讲训练。六、教学、训练方式1.每天安排阅读内容,从易到难练习背诵,朗诵的能力2.看报纸、刊物,了解实事。3.读有哲理、启发性的书刊;也可根据个人的爱好精读几本书。4.试着自己写作演讲稿,组织小型演讲,评论等。5.通过讲话、交谈等很多小事情增加个人的修养、内涵。6.即兴写作与演讲。7.对演讲时所注意事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手势、面部表情及情感色彩。8.录音促读七、培养成果:参加培训的学生能自然得体,口齿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有一定的感召力。演讲教学计划(推荐)2少年宫演讲教学计划教学目的:了解并认识演讲与口才对于人生成功的意义,它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对我们的工作与学习的促进作用。明白演讲与口才不仅在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基本的演讲、口语等训练培养演讲与口才的技巧,使学生敢讲敢说,能讲能说,成为有一定口才的人。教学设想:以学生喜欢的形式讲故事、辩论、口语训练、看录象、实战演练等,让学生每节课有所知、有所悟、有所练。内容安排:第一周:安排课程和计划第二周:确定演讲人数第三周:讲清课堂纪律要求及课程安排;演讲概述第四周:演讲的态势语第五周:演讲技巧(规范发音)第六周:演讲技巧(正确呼吸)第七周:演讲技巧(共鸣与语气)第八周:演讲技巧(口语特色)第九周:演讲稿的写作之精彩开头第十周:开头的分类及简介第十一周:开头写作训练及课堂展示第十二周:演讲稿的写作之精彩主题第十三周:主体写作训练及课堂展示第十四周:演讲怯场心理的排除第十五周:班级演讲比赛第十六周:年级演讲比赛第十七周:校级演讲比赛第十八周:总结这一学期的收获第十九周:学生总结演讲课程教学计划3演讲课程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员的自信心,让学生明白口才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的普通话知识,让学生掌握肢体语言、语音语速、讲话条理性等基本技巧。3、进而掌握诗朗诵、讲故事、演讲等各种形式活动注意事项4、知道口才对于人生、事业的重要意义。5、养成喜欢说话,适时适当表现自己的良好习惯。二、课程特点以训练学生大胆上台、敢于表现为目的,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及认知特点,以参与式、体验式教学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台上的表现能力。口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1、学习能力:口才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记忆能力2、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思维训练、沟通能力、智力潜力3、人格养成:性格养成、竞争意识、乐观精神、积极态度三、课程内容发音练习、普通话练习、绕口令、儿歌、讲故事、诗歌朗诵、活动主持、趣味演讲、竞选演讲、口头作文、命题演讲等。四、五、六、学习时间:自修课时间学习地点:201名师讲堂具体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第1课时:人生无处不口才——口才的重要性第2课时:我会讲话吗?——口才自我测试第3课时:普通话基本知识(一)第4课时:普通话基本知识(二)第5课时:普通话练习第6课时:目光和表情训练第7课时:诗歌朗诵、讲故事训练第8课时:演讲的知识第9课时:演讲的技巧第10课时:演讲训练
本文标题:演讲与朗读教学计划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25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