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教学重难点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如,“鹰—莺”“蝙—偏”。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阅读理解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3.表达运用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参考资料,少熬夜!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3)了解课文题目。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4)设置疑问。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板书:一个小方洞)(4)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2.检查字词预习。(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3)形近字识记示例: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瞥(瞥一眼)憋(憋气)(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鹰: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课件出示“鹰、霸”的书写笔顺)(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设计意图写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参考资料,少熬夜!汉字的意思。板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师引导: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3)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2.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3.学习第1~3自然段。(1)师引导: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2)指名交流。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4)师: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结合经历,释“慰藉”1.导入新课。(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2.整体感知。(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①师指名读句子。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参考资料,少熬夜!词?③预设:安慰。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板块二反复朗读,悟“慰藉”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④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指导: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板书:进屋)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③仿写练习。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课件出示;参考资料,少熬夜!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④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⑥引导想象。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1)引导思考: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奇)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板块三拓展交流,谈“慰藉”1.拓展交流。(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2.小练笔。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参考资料,少熬夜!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唯一、慰藉、扫荡”等词语的含义。2、朗读课文,读出对文字的独特感受,读出文字蕴含的情感。3.在遣词造句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感。4.了解作者对故乡天窗的独特感情,感受想象的乐趣,唤起学生对名著的求知欲,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天窗。教学重点:理解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教学难点:能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感受;体会天窗的神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想象描述法、指导学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重视朗读和默读”,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基以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以读为本,重视朗读和默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解疑,把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颅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教学程序:一、观察回忆,整体感知天窗的魅力。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矛盾写下它?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请大家快速回顾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天窗的?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天窗是神奇的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两个学习课文。二、潜心会文,体验想象的神奇。1、速读课文4—7自然段,参考资料,少熬夜!1)找出“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第二部分中出现了几次?2)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二部分分成几层?2、学习第一层4、5小节。1)学法一:初读了解内容,默读思考:4、5小节主要写什么?“慰藉”是什么意思?2)学法二:精读解决问题:在夏天阵雨来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自由读找找划划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3)学法三:细读品味语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说说它好在哪里?理解词语“顶,偏就不,关”这些词语体现出孩子们怎样的心情?4)想象体会“扫荡的威力”。让我们和文中的孩子一起到地洞似的黑屋子里去感受想象一下这风这雨这雷这电会怎样猛厉地扫荡这世界呢?5)学法四:美读体会情感。男女合作朗读第五自然段。女同学读分号前面的内容,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光明,看见歌舞般快乐的雨点闪电时那种惊喜的心情。男同学读分号后面的内容,要读出孩子们借风雨雷电痛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被关在黑屋子里的不快心情。3、我们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自学第二层6、7小节。1)初读。课文讲什么?2)精读。小组讨论:晚上“休息”时,为什么天窗是唯一的慰藉?3)细读比喻句、排比句。体会它的妙处。4)美读体会感情。孩子们的想
本文标题:《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28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