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03年北大人事制度改革: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汇报人:董琴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一、一、前言五、余论结论与讨论四、研究的发现与分析三、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新制度主义理论思潮高等教育体系市场化“大学制度”“管理权”的本质是行政权力向大学组织让渡,并未涉及大学组织理性的其他方面。一、前言学术制度建设一、一、前言五、余论结论与讨论四、研究的发现与分析三、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2分析框架:新制度社会学的制度建构理论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为案例研究法,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来源有:1、北大校方公布的改革方案文本及相关解释性文件2、网络论坛匿名释放的各类话语4、学者学术评论3、全国各大媒体评论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2分析框架:新制度社会学的制度建构理论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旧制度的去制度化过程2新制度的构建与维系过程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制度构建的两个阶段:规范层面社会关系文化--认知2、分析框架法令规章规范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与博弈制度的合法性,被社会群体接纳2、分析框架新制度社会学中的制度建构理论一、一、前言五、余论结论与讨论四、研究的发现与分析三、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一)旧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市场挑战(二)去制度化的努力(三)争鸣——大学制度构建陷入困境三、研究发现与分析(一)旧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来自市场挑战1、市场体制要求整合学术领域诉求2、市场体制对大学机构低效性的质疑3、自由流动与竞争对“家族主义”文化的质疑(一)旧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市场挑战(二)去制度化的努力(三)争鸣——大学制度构建陷入困境三、研究发现与分析(二)去制度化的努力1、策略的选取2、去制度化的尝试3、内部利益冲突与角逐4、遭遇挫折:二稿出台和调整•先找到一个容易起步:(1)教师不是资源的握有者,相对行政者而言利益触动较小;(2)法理上说,大学的本质是学术机构,从学术队伍改造入手。1策略的选取(二)去制度化的努力1、策略的选取2、去制度化的尝试3、内部利益冲突与角逐4、遭遇挫折:二稿出台和调整教师聘任名额与时间限制首先其次最后2去制度化尝试:一稿出台与文本分析•¼的副教授和1/3以上的讲师被解聘;•讲师聘用最多6年,不能升职者被解聘,其中理工医科教师在副教授岗位上最多9年,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在副教授岗位最多12年;•2003年起,1/2的教授岗位对外招聘,该名额不得用于内部晋升,新教授必须能用一门外语授课;•原则上不能从本院系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1)名额与时间外部约束机制教师聘任名额与时间限制首先其次最后2去制度化尝试:一稿出台与文本分析•对教师聘任和晋升负有评判职责的“院校学术委员会”中有不少于1/3的成员由境外知名大学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来担任。(2)外部约束机制外部约束机制教师聘任名额与时间限制学科末位淘汰制度首先其次最后2去制度化尝试:一稿出台与文本分析•对任何偏离改革目标、内部运营状况不佳的院系实行末位淘汰制(3)学科末位淘汰制外部约束机制教师聘任名额与时间限制学科末位淘汰制度首先其次最后2去制度化尝试:一稿出台与文本分析现有教授转为终身制,所有副教授和讲师“择优分流”未做任何铺垫,直接进入操作层面带来了各种利益的较量。(1)教授:侧面施压(海归派带来的冲击)(2)副教授和高资历讲师:岗位和社会权益危机(4)行政人员:组织和学术行政人员(受益最大)(3)学生:留校执教梦想落空,教学质量的担忧3、内部利益冲突与角逐大幅度降低外部竞争机制力度首先其次4遭遇挫折:二稿出台与调整•取消¼的副教授和1/3以上的讲师被解聘;•取消2003年起,1/2的教授岗位对外招聘,该名额不得用于内部晋升,•取消新教授必须能用一门外语授课的规定•取消原则上不能从本院系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1)大幅度降低外部竞争机制力度取消对教师聘任和晋升负有评判职责的“院校学术委员会”中有不少于1/3的成员由境外知名大学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来担任;改为鼓励有条件的院系聘请校外知名大学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1)大幅度降低外部竞争机制力度适度保护现任副教授阶层的利益大幅度降低外部竞争机制力度首先其次4遭遇挫折:二稿出台与调整增加“给予部分副教授长期职位”;增加“在本校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校连续工作满10年且年龄据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即使不能晋升为正教授,也可以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龄”(2)适度保护现任副教授阶层的利益适度保护现任副教授阶层的利益大幅度降低外部竞争机制力度首先其次4二稿做了相当大的修正和让步,这也标志着改革的失败遭遇挫折:二稿出台与调整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三)争鸣——大学制度建构陷入危机1、改革者的再努力-构建改革合法性2、两种学术价值的对立与制度危机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失败原因:没有构建“改革的合法性”(程序和文化上的认知)(1)在校内发布改革说明(2)寻求校外力量的支持(通过各大媒体)(2)李猛,《如何改革大学》(1)甘阳,《华人大学理念与北大改革》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构建改革合法性但是,改革批判观点纷纷登上学术界广为影响的杂志。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三)争鸣——大学制度建构陷入危机1、改革者的再努力-构建改革合法性2、两种学术价值的对立与制度危机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改革者说:大学必须获得并占据全球知识体系中的领先地位,应学习美国学术市场化,从教师市场化开始重构大学制度。北大改革是对教师的蔑视和力图将学术组织按照公司模式进行治理,改革的目标在于塑造学术传统,建立并能够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的制度架构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2、两种学术价值的对立与制度危机资深学者说:工具理性主义的经济学主义取向,关注效率和功用价值理性主义取向,关注制度价值合理性事实上,二者不是决然对立的,以前者为行动准则和技术,后者为愿景和动力,经过协商是可以达成一致性的。一、一、前言五、余论结论与讨论四、研究的发现与分析三、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一)结论(二)讨论四、结论与讨论(一)结论1、“去制度化”尝试的失败2、重构学术制度再次陷入困境1、规范层面:缺位、不适应的评估准则从两个阶段来看:从制度构建三个层次来分析:2、文化认知层面:对立3、社会关系层面:利益分配矛盾不完全的学术制度变迁,失败的改革1.改革失败的原因2.改革的制度取向:学术资本主义?(二)讨论1.一方面是客观制度环境的制约:目前大学缺乏组织独立性:作为介于国家和个体之间的社会调节机制必须履行社会和政治控制的职责;制度变革程序上的失误——没有从制度的文化认知入手而是从操作性的规范层面入手;另一方面是改革者主观上的失误:对教师的专业地位认识不足;方案本身的一些失误,存在冒进倾向改革失败的原因1.改革失败的原因2.改革的制度取向:学术资本主义?(二)讨论•新型学术生产制度2改革的制度取向:学术资本主义?知识是否得到生产以及在什么规模上得到生产,取决于知识在学术市场上的价值,有没有购买者,购买者能出什么样的价?学术工作者和学术行政者的分化,大学从学术共同体向学术企业转变。2一、一、前言五、余论结论与讨论四、研究的发现与分析三、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五余论改革者通过外生制度的引进与制度嫁接来冲击我国旧的学术制度体系,是急功近利;刻意回避最基础的学术行为规范体系的构建,来探讨合理有效的学术人员、公正的学术评价缺乏基础,是有害的。思考与交流关于北大人事制度改革,你有什么想法?2012年10月18日
本文标题:北大人事制度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3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