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篇】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位伟大的女性——海伦凯勒、安妮莎莉文,并且了解了她们的感人事迹。这节课我们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生活,去探索她们的内心世界。二、分析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知道了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一是海伦凯勒的学习。那么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要解决:莎莉文老师用了哪些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教育这个特殊的残疾儿童海伦凯勒的?海伦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地狱走向天堂的呢?下面我们先看看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下的讨论题。请大家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配问题]讨论题(幻灯片显示)1.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教我识字?哪些词语反映出我学会拼写单词的过程和心情?(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文的6—7,划出写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句子,逐句分析并板书)2.当我“杯”“水”不分时,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我认识水的?当时我的感受如何?(指导学生看课文的8—13,明确:带我到井房让我亲身感受水,我的感受从书中划出关键词并板书)3.莎莉文老师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请概述这件事,从此我对大自然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指导学生看课文的14—21,明确:莎莉文老师带我走进大自然,我自己感受到了自然的真实面目,它有美好,也有残酷。板书]这一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几句话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说说为什么作者什么也看不见,却能感受到如此美的世界呢?[明确:心中有爱,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我们看到的世界。]4.在第三段中找出作者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明确:艰辛而美妙]文中有几处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出它们的含义。[明确:27和参考资料,少熬夜!38,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摸不着,但却能感受到她带来的甜蜜。]板书:再塑生命莎莉文老师敬爱与感激海伦凯勒游戏中教单词兴趣、模仿拼写、自豪井房中让我感受水恍然大悟、理解奥秘、唤醒灵魂、启发新思想带我走进大自然感到自然美好和残酷引导我懂得“爱”艰辛、感觉到爱在穿梭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并用高超的教育艺术把海伦一步一步从黑暗沉寂的世界里解救出来。小海伦也是一个好学、聪颖、敏锐、坚强的儿童,她克服自身的困难,不畏艰辛地学习,最终告别了黑暗,获得了心灵的光明。三、下面还有两道附加的讨论题(幻灯片显示)1.文题“再塑生命”有什么丰富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谁再塑了谁生命]明确:“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指:(1)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2)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到自然,感悟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海伦凯勒用此为题为了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从莎莉文老师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海伦凯勒的角度考虑。]四、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析课文,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莎莉文老师的奉献精神和作者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品质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用心去爱这个美好的世界。五、作业。1.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把自己的感受写成500字的读后感。《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参考资料,少熬夜!并体味其作用。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1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参考资料,少熬夜!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1、可分两部分: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四、精研第一部分指读:找五名学生每人读一段,思考: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择要如下:(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5)拜访者失望之情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讨论,总结如下: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五、教师总结本部分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样描写非参考资料,少熬夜!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六、布置作业1、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2、熟读课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测1、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点是:(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2)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来。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举例如下:(1)“有长者风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2)“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等。择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二、感悟研读文本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学生结组讨论、交流,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讨论、明确: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括:(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参考资料,少熬夜!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3、这个问题要做重点研读:(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2)对不同点的研读,结合课下学生查阅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1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讨论进行:让学生讨论:最美的坟墓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明确:因为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加上在《复活》中反对上帝,不信来世,被官方教会革除了教籍,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尔斯泰以他深邃而丰富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最简陋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此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择要概括为: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三、教师总结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四、质疑问难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进行,以讨论的方式解决,言之成理即可。五、探究讨论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参考资料,少熬夜!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六、拓展延伸1、查阅有关资料,写1篇小论文,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第三篇】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2.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的手法。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4.了
本文标题:《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37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