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村级班子5篇【导读】这篇文档“村级班子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村级班子1当前部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原因和对策中共微山县委组织部近日,县委组织部组织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到10个乡镇(街道)56个村,对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现状进行了为期9天的专题调研,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及座谈了解,发现部分村班子和干部素质不高,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党员发展不平衡,部分村级班子建设后继乏人。如果不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影响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给村级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削弱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微山县共有570个行政村(居),其中农村党支部568个。近几年来,我县下大力抓了村级组织建设,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但是部分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还存在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一是部分农村后备干部年龄偏大,年轻干部偏少。昭阳街道三孔桥村共有党员17名,60岁以上的10人,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1人,36岁—59岁有9人,其中有8人是从部队转回来的。二是学历结构性别比例失调。被调查的56个村的农村党员中,初中以及下文化程度占了党员总数58%,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30%,大专及以上的不到12%,党员性别比例也严重失衡,女党员所占比重不足一成。三是村级班子后继乏人。当前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问题,从调查的56个村看,60岁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有6人,占了20%,40岁以下的村党支部书记只有4人,只有12%,35岁以下的村党支部书记1人,不到4%;同时很多村没有村级后备干部人才的储备,村级班子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四是党员发展青黄不接且严重失衡。党员发展在农村严重不平衡,在同一村党支部的党员发展工作上呈现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对村级班子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部分乡镇(街道)对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在思想上重眼前、轻长远,缺乏长远规划和全面安排,有的片面认为“能干事就是好班子,听上级的话就是好干部”,出了问题又往往手忙脚乱地撤换干部;在工作上重使用、轻培养,对村干部交任务多、教办法少。村级干部管理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和要求。对村干部的管理基本上还是几十年一贯制的传统做法,任务目标不明,考核奖惩不严,形不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待遇偏低,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在被调查的56个村中,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达80%。村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村干部感到村干部难当,时常发出“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老办法没有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抱怨。对于村干部的工资,我县实行了财政统发,县财政每年拿出235万元,用于村干部工资补贴。按去年县里制发的《关于实行村干部岗位补贴的意见》规定,严格考核,以绩定酬。虽然保障了村干部工资的及时发放,但总额偏少。再除去手机话费、摩托车油费等,糊口都比较困难,更不必说养家了,有能力、有文化,年轻的党员村干部都一心往外走,打工赚钱。在职的也难以安心工作。3、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渠道不宽,部分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进取心不强。多数村干部都是从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和普通党员群众中选上来的,文化水平低,视野有限,开拓创新、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相对较低,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善于抓住机遇带领群众走上加快发展的增收致富之路,缺乏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从村级干部所处的位置来看,哪方面的工作应付不好都不行。群众意见大,抱怨多。这种上头压、下边挤的局面,往往使村干部处于“两难”境地。村干部大都是土生土长,文化不高,不少人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工作能力、精神状态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4、党员发展存在局限性,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后劲不足。一是农村绝大部分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求学、创业,三分之一的人常年在外,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年轻人。在南阳镇和平村,40岁以下中青年在家的不过10人,25岁以下的年轻人更是缺乏。村支部班子的培养发展范围受到了很大的约束。二是部分村干部派性严重,党组织在党员发展上缺乏统一意见。有的村党支部因为内部派性、家族、地域的问题难以在党员发展上达成一致意见,有的村内部家族宗派矛盾大,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相互干扰,致使村里连续多年不能发展新党员,党员队伍出现断层。三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对党内某些不良现象看不惯,把少数村干部存在的党性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等不良现象,看成是党组织的整体问题,逐步淡化了入党的愿望。四是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甚至私心作怪,唯恐发展了比自己年轻、素质好、威信高的人入党,日后会“夺”了自己的“位子”,所以有优秀人才也不去发展。二、对策与建议一是下大气力抓好村级党支部班子建设。探索建立递进培养机制,逐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双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双强”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集中力量对无明显工作实绩的“懒”班子、内部不团结的“散”班子、无开拓精神的“老”班子、带富能力不强的“弱”班子进行整顿。通过“双推双选”、“两推一(直)选”等方式,选拔一批有文化、有头脑、有能力、有干劲、有威望的同志充实到班子中,进一步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致富本领。利用农闲季节,采取党校轮训、以会代训、远程教育等多种手段,对村级干部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并连续狠抓几年。教育培训主要是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村级管理知识,使村级干部切实增强政策观念、法制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提高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学会并掌握在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的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工作的新方法。三是以作用发挥为落脚点,引导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做表率。针对部分农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模范带头作用不强甚至起“反作用”的问题,倡导农村干部做到到“四带头”,即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带头学习实用技术,带头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每一名农村干部明确岗位职责,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促使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挑重担、唱主角、做表率,有力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村干部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村干部的政绩、任职年限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切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对优秀的村干部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对特别优秀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农村党总支书记或选聘为乡镇长(主任)助理,聘期内享受同等条件副科级干部待遇。五是广辟村级干部的选拔渠道,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拓宽视野,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从高中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经济的带头人中选披村干部;也可结合乡镇(街道)改革和机关干部轮岗,采取回请、外聘、下派的办法选拔。近期,我们准备每个村都确定2至3名优秀青年,作为后备干部,利用市、县、乡三级党校,分期分批对其进行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下决心解决好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提高村级班子的活力。六是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完善农村干部发挥作用的考评体系。一方面,不断丰富考核的方式方法,推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示制度,把村干部至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民主评议的透明度,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逐步完善村干部发挥作用的评价标准,加强对村干部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考核,提高村干部执行组织决定,主动作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同时,把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下三项制度:一是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必须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二是村务公开制度。村村建立村务公开栏,向群众公开重大事项和普遍关心的问题其是财务收支情况,更要通过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对村干部每年集中组织一次公开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对策思考明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千方百计抓好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培养了造就了一支有理想、作风硬、工作扎实、开拓进取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但是,随着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暴露出许多农村干部在驾驭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诸多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存在的这些问题,积极探索,切实加以改进。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重经济发展,轻精神文明建设,对两手抓、两手硬,缺乏足够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有些基层干部认为经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也就上去了的糊涂认识。存在对村干部的考核中,比较多地注重经济指标的完成,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只是敷衍了事。有的村想通过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代替做思想政治工作,错误地认为,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些村主要干部集中力量抓经济,经济发展顺利时,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大,一遇到困难、经济滑坡,特别是群众不理解时,不能及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导致工作更加被动。还有个别村,精神文明建设流于形式,上级检查时临时突击应付,检查过后也就置之脑后。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部分基层干部没有真正摆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的关系,没有把它放在理顺情绪、激发干劲、增强活力的位置上。2、理想信念淡薄,贪图个人利益,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部分党员干部由于平时不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再加之上级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监督不到位,使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淡薄,认识不清“当官为什么”的道理,失去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起码标准。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所以,“不该去的地方去了,不该拿的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严重地影响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这样的干部上台当政,就会祸害一方,到头来,就会使集体经济和群众利益蒙受巨大损失。3、对农村工作进入新的转折时期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村工作进入了新的转折时期,特别是面临加入世贸组织和乡镇企业改革,有的地区经济出现滑坡,一些干部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变措施,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有的前几年投入力度大、负债过多、包袱过重、压力增大,基层干部产生了大干不如小干、干了不如不干的厌烦情绪。国家取消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乡镇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使有的干部觉得没有了依靠,流露出悲观情绪;当前社会上腐败现象不断曝光,有的干部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削弱了斗志;还有的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半生,不如一个个体户,当干部吃亏,甚至有极个别党员任凭组织如何做工作,宁可党籍不要,也不愿为村里干事,充分说明了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的淡薄,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4、抓经济工作劲头不足、办法不多有的基层干部对经济工作产生了依赖思想,把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当作完成任务的首要条件,主观能动性减弱,产生了惰性;有的干部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对本村的形式不做分析,对优势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只会一味的唉声叹气;有的干部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守摊思想严重,认为自己现在的状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已经很不错了;极个别干部组织观念不强,凭自我感觉和经验办事,对如何创新、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缺乏招法和措施。5、不注重理论学习个别干部只满足于应付日常工作,理论学习跟不上,自身素质不高。面对群众,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昏昏”,谈不上教育引导群众、促进本地区的发展,工作思路不宽、摆脱不掉老的模式,缺乏创新,缺乏明确的前进方向,
本文标题:村级班子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37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