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孙权劝学4篇【导读】这篇文档“孙权劝学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孙权劝学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生分析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119字),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易懂。就故事情节而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难点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文言字词的理解,如古代的某些特殊称呼和古今异义的词语等;二是对文章中人物语言情味的体会及人物神态、心理的揣摩。但相信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查阅工具书、讨论交流等)和老师的引导点拨以及相关媒体的参与运用,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教学建议1、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自读,当堂背诵全文。2、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并能够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三位人物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4、可与王安石的《伤仲永》相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想想方仲永、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5、建议课外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片导入法:教师展示三国时期人物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的图片或画像,由学生对这三个人物的讨论、认识引入课文内容。2、故事导入法:教师适当介绍文中三个人物的一些故事,导入课文。3、名言积累导入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并记诵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课堂上相互交流,认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导入课文内容。4、教师诵读导入。二、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音:卿qīng涉shè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三、理解翻译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学生就文中字词提出质疑。初当初。谓„„曰对„„说。以用,拿。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但只。耳语气助词,罢了。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所益所收获的、所得到的好处。就从事,做。议论商讨、论说(天下大事)。士士大夫或读书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三日虚数,指多天。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遂于是,就。而连词,表承接关系。2、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补充注释翻译课文,教师订正。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⑵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⑶卿言多务,孰若孤?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惊奇,又为吕蒙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侧面表现吕蒙因“学”而取得了很大进步。⑸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指责中带有自豪,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4、归纳文言字词。⑴注意古代的称呼。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⑵注意一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谓„„曰:对„„说。⑶注意古今异义的词语。但:但当涉猎(只)往事:见往事耳(历史)过:及鲁肃过寻阳(到)博士:治经为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⑷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宜(认为)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⑸注意句末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例子参见课后练习,此略。⑹积累运用成语。①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至穷困而富有了,都可以说:非复吴下阿蒙。造句: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个穷小子的小王,而今却成了大企业家,不再是吴下阿蒙了。②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对待。造句:平时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张军,这次却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待了。四、探究质疑,深入研讨1、质疑: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怎样劝学的?讨论归纳: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即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2、质疑: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请问作者在此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讨论归纳: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3、质疑: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讨论归纳: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是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也是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4、质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讨论归纳: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5、质疑: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归纳: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五、总结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凝练,含义丰富。以对话刻画人物,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章材料取舍、详略安排得当,同时很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孙权的善“劝”,告诉了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劝人上进成才,读书明理。教学反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即更刮目相待()二、把课文分为两段,写出段意第一段:第二段:三、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四、请用下列成语造句1、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翻译文言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文明理是近几年中考考察的热点,也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特别是就文章谈启示,谈道理,谈看法,题目灵活。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文言文阅读的课外拓展与延伸。练习题库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体史书由_____朝_____主特编篡,这部书书名的意思是___________2、用原文填空⑴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开始却以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蒙。⑵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⑶出自本文两个成语是、。3、文段可以分两层,用“||”在文中划开。4、指出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并翻译句子。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⑴蒙辞以军中多务。⑵见往事耳。⑶非复吴下阿蒙。⑷刮目相待。6、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拓展延伸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①以荻②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③士人家④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注〗①太夫人:祖母②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③闾里:乡里④士人家:读书人家⑤文字:文章1、文中“教以书字”中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日:“陈胜王”2、翻译句子。⑴欧阳修四岁而孤。⑵惟读书是务。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4、欧阳修的成才,除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资治通鉴编年北宋司马光帮助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2、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军中多务始就学⑵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⑶吴下阿蒙刮目相待3、蒙乃始就学||乃鲁肃过寻阳4、⑴反问语气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⑵限制语气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⑶感叹语气长兄认清事物(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5、⑴推辞⑵了解⑶再⑷擦6、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关心爱护要求却很严格,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吕蒙:吴国名将。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鲁肃:吴国谋士,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进步十分高兴。7、学习不可等待,不可推辞,只有不断地学习,日积月累,才能增长知识才干。二、拓展延伸1、D2、⑴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⑵只知道从事读书。3、废寝忘食。4、乡里读书人家的帮助。资料链接一、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未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二、《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展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讲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伊、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1362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三、关于吕蒙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存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告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日:“„„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
本文标题:孙权劝学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47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