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资料,少熬夜!廉政故事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廉政故事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廉政故事1一根黄瓜1947年,彭德怀、习仲勋领导的只有区区两万人的西北野战兵团与胡宗南率领的全式美械装备25万大军经过三次交手,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把胡宗南打得缩为一团。为寻找新的战机,彭德怀与习仲勋商议后,决定北上三边。时值六月,酷日当空,部队行进在漫漫无边的沙漠里,由于水源奇缺,干渴难耐,很多战士都因干渴而晕倒。年近五十的彭德怀每天不仅和战士一起徒步行军,而且经常把分给自己的那壶水,拿去救助晕倒的战士。警卫员望着彭德怀那裂开血口的嘴唇,有些不乐意,彭德怀耐心地教导警卫员:在这种时候,一口水就是一条命,我能见死不救吗?这天,部队终于走出了沙漠。晚上吃饭时,彭德怀意外地发现桌上摆着几根水灵灵的黄瓜,他没有多想,拿起一根就咬了一口,顿时,鲜美的滋味浸入肺腑,但刚刚吃了一口,他就停下了。他让人把管理员叫来,问黄瓜是从哪来的?管理员答,是在集市上买的。彭德怀又问:战士们都有吗?管理员犹豫了一下,没敢说话。彭德怀的脸立刻沉下来,将没有吃完的半截黄瓜扔在桌上,起身向外走去。管理员感觉大事不妙,急忙找到副政委习仲勋,实话实说地做了交待,他说就是觉得彭总行军打仗太辛苦,想给他增加点营养,才破例买了这几根黄瓜,想不到彭总不但没吃,还生了气。管理员让习政委帮着从中说和一下。习仲勋找到彭德怀,彭德怀不容习仲勋开口,首先作了自我批评,说自己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违反了纪律,剩下的那些黄瓜,他已经让警卫员送给伤病员了,但他还是希望习仲勋能召开一个会议,他要当着大家的面认真地作一次检讨。习仲勋被彭德怀的精神感动了,他采纳了彭德怀的意见,专门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彭德怀在会上坦诚地说:“这些日子,部队过沙漠确实很艰苦,累热不说,主要是缺水,有的部队甚至渴死了人,可是在这种时候,我彭德怀居然吃上了黄瓜。在这里,我首先向大家作一个深刻的自我检讨,我彭德怀犯了严重的官僚主义错误!”彭德怀说到这,摘下军帽,向众人深鞠一躬。参考资料,少熬夜!习仲勋见状,插话道:“其实,这些黄瓜彭总并没有吃,全让他送给伤病员了。”彭德怀打断习仲勋:“你们也许觉得,不就是一根黄瓜吗?我彭德怀堂堂一个兵团司令,吃了也就吃了,何必小题大做呢?但我要告诉你们,我今天就是要小题大做!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最大的区别就是官兵平等。今天我这个兵团司令吃了一根黄瓜,明天你们这些纵队司令就会心安理得地跟我学,去吃一只鸡,再过几天,旅长、团长、营长、连长也会上行下效,官兵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众人都被彭德怀的话深深震撼了,默默低下了头。彭德怀说到这,又把脸转向习仲勋,严肃地说:“习政委,我本人的检讨今晚就会交给党支部,对其他相关人员的处分,由你这个支部书记作出决定。”事后,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将军得知了这件事,他只说了一句话:“共产党有彭德怀这样的将领统帅部队,焉能不胜!”不忘本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他每次下部队视察都轻车简从,最反对前呼后拥。有一次,他去东北视察,铁路部门按照他的职务,给他安排了专列。彭德怀坚决不坐,一定要让警卫参谋景希珍去给他买普通客票。景希珍劝慰彭德怀:“您是国家领导人,坐在普通车厢里不安全。”彭德怀火了:“你别拿安全给搞特殊化找理由,我就不信,谁想成心害我老彭不成?!”景希珍见说不动彭德怀,只好去找铁道部门的领导,他们告诉彭德怀,专列已经安排好了,不坐也是浪费。彭德怀像没听见一样,坐着纹丝不动。景希珍走过去给彭德怀拿行李,被彭德怀喝住:“你给我放下!”景希珍的手僵在空中,不知怎么办好。彭德怀的犟劲上来了:“如果你们一定要安排专列,那我就不走了。”最后,铁路部门按照彭德怀的要求,取消了专列,在普通旅客列车上给他安排了一个软卧包厢。彭德怀拿过票看了看,笑了:“这还差不多,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不是封建朝代的王公大臣,不能一出行就先摆个銮驾,摆那个排场干什么?!”彭德怀历来反对送礼,对送礼的行为深恶痛绝。有一次,他到南方去视察工作,临走时,发现有人往他乘坐的汽车后备厢里装酒。他走过去,问:“这酒哪来的?”景希珍答:“他们送的。”彭德怀追问:“谁送的?送谁的?哪个出的钱?”景希珍被问住了。彭德怀严肃地说:“出发的时候我就讲过,一路上又不停地在讲,我们绝不收礼,你们怎么就是不执行?!”陪同的干部解释道:“这些酒是当地的土特产,不值多少钱,就是一点心意,请首长带回去尝一尝。”彭德怀较真道:“你们不是每个人来,都表示这番心意吧。”陪同的干部窘参考资料,少熬夜!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彭德怀语重心长道:“你们不要以为这样做是关心首长,实际上是害了他们!别小看这一箱酒,有时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彭德怀说完,督促景希珍把酒全部卸了下来,一瓶也没留。在中南海,彭德怀对自己、对家人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居住的永福堂,是一个很陈旧的小四合院,自从他把侄女彭钢和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接到家里一块住,屋子就显得更加局促。军委机关的房管部门几次想给彭德怀换一套大点的房子,都被彭德怀拒绝了,按他的话说:“当初闹革命的时候,谁能想到今天会住在皇帝老子的地方,这已经很好了。一个人不能忘本,我这个人如果说有什么长处的话,那就是不忘本。”1956年,彭德怀率军事代表团去苏联访问。临行前,浦安修嘱咐他,能不能给刚参加工作的侄女彭梅魁带块手表回来,彭德怀答应了。可彭德怀回来的时候,什么也没买。浦安修问他,发给你的外汇都干什么了?彭德怀不以为意:“上交了。”浦安修哭笑不得:“那么多钱,都交了?”彭德怀认真地说:“国家的外汇本来就不富裕,国家派你出国是让你去工作的,不是让你去享受的。”彭德怀回到家,无意中发现客厅里的沙发都换成了崭新的皮沙发。他问浦安修:“这是怎么回事?”浦安修告诉彭德怀,是管理局统一换的。彭德怀又问:“那原来的沙发呢?”浦安修不耐烦地说:“让他们拉走了。”彭德怀的脸不由得拉下来,他让景希珍马上去把管理局局长找来。浦安修怕彭德怀训人,急忙拦住景希珍,“你找人家管理局长干什么!”“我让他把那套旧沙发给我拉回来。”浦安修解释道:“这是统一换的,又不是我们一家,你要是坚持把旧的换回来,别人家怎么办?”彭德怀一根筋的劲上来了:“别人家的事我管不着,但在咱们家,我总还有发言权吧,本来好端端的沙发,又没坐坏,换它干什么?”管理局局长局促不安地跑来,彭德怀指着沙发问:“这沙发为什么要换呀?”局长早有准备:“这是从国外进口的真皮沙发,样式大方气派,坐着透气舒适。”彭德怀又问:“进口这一套沙发要多少钱呀?”局长犹豫了一下:“也就六七百块钱。”彭德怀的火腾地一下蹿上来:“你说得好轻松呀,你知道这六七百块钱,是多少农民一年的收入。”局长不说话了。彭德怀命令道:“你去把原来的那套沙发给我拉回来,把这套新的给拉走。”局长显得有些为难:“首长,这都是统一配置的,您一贯严于律己,勤俭节约,我们都知道,可既然拉来了,您就先坐着,下不为例行吗?”彭德怀口气毫不松动:“你别跟我说什么下不为例,很多事情都是从第一参考资料,少熬夜!次开了口子,以后就收不住了。”彭德怀顿了一下,接着说:“你要知道,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很,总不能见到好东西都搞过来嘛!”最后,在彭德怀的执意坚持下,管理局局长还是把那套旧沙发换了回来。熟悉彭德怀的人都知道,彭德怀不喜欢游山玩水,他不管上哪去调研视察,周边的名山大川、风光古迹从来不入他的法眼。可有一回,他听说当地政府在一处风光秀丽的风景区给他修了一幢元帅楼,决定去看看。这幢元帅楼确实修得很气派,前后都有花园,而且挂了个“游人止步”的牌子。彭德怀问工作人员:“这楼是给我盖的吗?我怎么不知道呀?”工作人员回答:“这栋楼统称元帅楼,十大元帅谁来了都可以住。”彭德怀又问:“有人来住过吗?”工作人员叹了口气:“这楼盖好快两年了,一直没人来住过。今天把您盼来了,也算给这栋楼剪彩了。您先进去喝点茶吧。”彭德怀没有走进去,他围着那栋别墅转了好几圈,自言自语道:“有人硬是把我们往贵族老爷、帝王将相的位置上推,还怕人家不知道,还修了这帝王将相的庵堂庙宇。”彭德怀扭头就走,工作人员追过来:“首长,茶都泡好了,你怎么不进去喝口茶就要走呀?”彭德怀正色道:“在这种地方喝茶,我喝不下去!”工作人员劝慰着:“那你也得再等一会,省里的领导听说您来了,正往这赶呢!”彭德怀掷地有声地说:“请你转告省里的领导,他们也许是真心实意地尊重我们,但我也要真心实意地告诉他们,我们共产党人不是帝王将相,他们这样搞,是在群众面前孤立我们,群众会骂娘的!廉政故事2“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群众是党和政权的生命源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毛泽东离开西柏坡时说:“进了城,我们就正式管理这个国家了,更要多为人民着想。李自成胜利了就忘记了人民,不然他是不会失败的。”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人心向背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在毛泽东心目中,李自成既是一位历史英雄,又是一面历史明镜。每每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关头,常常提起。尤其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时刻,毛泽东更是以李自成这个浴血奋战16年,却只在紫禁城坐了41天皇位就被赶下台的失败者来警示自己、告诫全党。在延安时,当毛泽东读了描写李自成起义的章回体历史小说《永昌演义》和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后,就为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失败唏嘘不已,称其是自秦两千参考资料,少熬夜!余年来,推动社会向前进步的几十次农民战争中极著名的一次。但因骄傲而腐败,因腐败而亡国,一个含辛茹苦冲锋陷阵、流血流汗打出来的政权,居然没几天就糟蹋殆尽。这个悲惨的结局令人胆寒,这种“错误”谁犯得起?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演中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了《甲申三百年祭》。1948年底,中共中央接管平津两市之后,毛泽东在对接管干部的重要谈话中,又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他说,我们不能像李自成进北京,一进城就变了。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把此行比作“赶考之旅”,他特意号召全党同志再看一看《甲申三百年祭》。“小心,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不要当李自成。”从毛泽东多次提及李自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伟人超越时空的深邃思考。创业不易,守成更难。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早在延安时期,就对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全面执政问题作过深入思考。高瞻远瞩地预见到胜利后居功自傲、贪图享受是导致政权腐败并最终走上覆亡之路的重要因素。著名的“延安窑洞对”,反映了毛泽东对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思想应对。党执政60多年来,这一历史周期律如高悬在中国共产党人头上的一把利剑,令人不敢高枕无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全党发出要居安思危的告诫。他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坚持“两个务必”,是避免重蹈李自成覆辙的重要思想武器。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我们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就要靠头脑清醒,靠时刻牢记并践行“两个务必”。时刻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毛泽东把执掌政权视作“赶考”,“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出来。”从毛泽东当年给郭沫若信中的这段话,可以充分看出毛泽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心境。6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正如
本文标题:廉政故事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65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