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整理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整理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整理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1《生活中的数》(数数)知识点: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1~5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0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2、学会读、写“0”。(6~10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2、会读写6—10的数字。针对练习:一、在○里填上“=”“”或“1、8○102、9○73、6○64、5○45、6○9二、用“5、1、4、7、0、9、8、10()三、用“”将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1、4、7、0、9、8、10参考资料,少熬夜!()()()()()()()()《比较》大小、多少(比大小与比多少)知识点: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高矮(比高矮、比长短)知识点: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轻重(比轻重)知识点: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加减法〈一〉》(加法的认识)知识点: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知识点: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参考资料,少熬夜!(减法的认识)知识点: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得数是0的减法)知识点: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6,7的加减法)知识点: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8,9的加减法)知识点: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知识点: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10的加减法)知识点: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解决减法问题)知识点: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参考资料,少熬夜!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加与减二》1、口诀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8+2=107+3=106+4=105+5=104+6=102+8=101+9=109+2=118+3=113+7=107+4=116+5=115+6=114+7=113+8=112+9=119+3=128+4=127+5=126+6=125+7=124+8=123+9=129+4=138+5=137+6=136+7=135+8=134+9=139+5=148+6=146+8=145+9=149+6=158+7=157+8=156+9=159+7=168+8=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10-1=911-2=912-3=913-4=914-5=915-6=916-7=917-8=918-9=910-2=811-3=812-4=813-5=814-6=815-7=816-8=817-9=810-3=711-4=7参考资料,少熬夜!12-5=713-6=714-7=715-8=716-9=710-4=611-5=612-6=613-7=614-8=615-9=610-5=511-6=512-7=513-8=514-9=510-6=411-7=412-8=413-9=410-7=312-9=310-8=211-9=210-9=111-8=32、“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方法:第一种方法:拆被减数: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第二种方法:拆减数:把9分解为几加一个数,再依次与十几相减,如12-9,可把9看成2+7,再用12-2=10,再用10-7=3。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9(或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或8)就等于几。因为9+3=12,所以12-9=3第四种方法:借位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从十位减一,在个位加十,然后再减。注意:“十几减八、减七或减六……”的退位减法方法同上。3、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法4、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式(1)总分关系(加、减法)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①问题中出现“一共、共、全长、原来等”表示总数时,列加法。②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2)大小关系(加、减法)参考资料,少熬夜!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②、“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差数列减法。一年级数学知识点2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相邻单位的进率是10,即1元=10角,1角=10分。2、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按单位分为元币、角币和分币三种。其中元币共有七种,分别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角币共有三种,分别是1角、2角和5角;分币也有三种,分别是1分、2分和5分。3、人民币的换算:⑴2元8角=(28)角2元10角=(30)角⑵2元8角=()元2元10角=(3)元⑶元=(2)元(1)角(5)分元=(12)元⑷元=(7)角元=(5)分4、换钱⑴换成一种: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⑵换两种以上:1张10元可以换(4)张2元和(2)张1元5、解决问题类型:毛巾8元5角,香皂4元8角,牙膏5元,牙刷2元6角⑴牙膏和牙刷一共多少钱?5元+2元6角=7元6角答:牙膏和牙刷一共要7元6角。⑵牙膏比牙刷贵多少钱?5元-2元6角=2元4角答:牙膏比牙刷贵2元4角。⑶香皂比毛巾便宜多少钱?8元5角-4元8角=3元7角答:香皂比毛巾便宜3元7角。⑷用10元钱买毛巾和牙刷,够吗?8元5角+2元6角=11元1角10元答:不够。⑸用10元钱买一块香皂,应找回多少钱?10元-4元8角=5元2角答:应找回5元2角。⑹用10元钱买毛巾和香皂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参考资料,少熬夜!8元5角+4元8角=13元3角13元3角-10元=3元3角答:不够,还差3元3角。⑺20元钱能买哪些东西,应找回多少钱?8元5角+4元8角+5元=18元3角20元-18元3角=1元2角答:20元可以买毛巾、香皂和牙膏,应找回1元2角。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整理3一、目标与要求1、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二、重难点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2、上:位置方位名词,例如:汽车在马路的上面。3、下:位置方位名词,例如:船在桥的下面。4、前:位置方位名词。参考资料,少熬夜!例如: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5、后:位置方位名词。例如: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7、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以内的退位减法: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如:12-9=3.9、图形的拼组(作风车):10、数一数11、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12、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例如: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整理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69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