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管理--10劳动关系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第十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第二节集体合同制度第三节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三、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一)劳动法律法规(二)劳动合同(三)集体合同(四)民主管理制度(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四、我国劳动法律体系(职能结构模式)一、劳动关系的含义1、含义。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间因劳动付给与工资支付而产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经济关系2、主体。企业和劳动者是享有经济主权市场主体。企业:用工主体,劳动力使用者。雇主、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主体,劳动力使用权让渡者。雇员3、劳动关系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是产权关系的表现形式,与劳动分工无关。4、雇主各雇员的关系表现为管理方群体与雇员群体之间的关系。5、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含义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二)劳动关系转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三)特征(四)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与客体(五)劳动法律事实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含义(二)劳动关系转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1、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2、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三)特征(四)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与客体(五)劳动法律事实(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二次调整: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后,对其运行出现障碍(违约、侵权)的继续进行调整。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主体:雇主和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2、内容: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1、概念。依法(劳动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五)劳动法律事实2、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大类:——劳动法律行为,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呢个、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和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等。——劳动法律事件,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关系后果的客观现象。破产、伤残、战争三、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一)劳动法律法规(二)劳动合同(三)集体合同(四)民主管理制度(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三、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一)劳动法律法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基本特点:体现国家意志(二)劳动合同1、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2、订立目的:建立劳动法律关系,规定当事双方权利义务。3、基本特点: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意志。(三)集体合同(四)民主管理制度(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三)集体合同1、概念: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2、签订双方: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没工会的由上级工会指导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3、基本特点: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三、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一)劳动法律法规(二)劳动合同(三)集体合同(四)民主管理制度1、参与形式:组织、岗位、代表、个人2、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制度。(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三、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一)劳动法律法规(二)劳动合同(三)集体合同(四)民主管理制度(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1、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以企业为制定的主体,以企业公开、正式的行政文件为表现形式,只在本企业范围内适用。2、基本特点:是企业或雇主意志的体现。(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概念:是一种劳动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经劳动关系当事人的请求,由依法建立的处理、调解、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的责任依法进行调查、协调和处理的程序性规范。2、调解,劳动关系当事人自我管理形式,基本特点: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3、仲裁,组织结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4、基本特点: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三、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一)劳动法律法规(二)劳动合同(三)集体合同(四)民主管理制度(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具有保证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1、监督主体: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各级工会2、目的:保证劳动法的贯彻执行3、功能:保证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三、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一)劳动法律法规(二)劳动合同(三)集体合同(四)民主管理制度(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四、我国劳动法律体系构成(职能结构模式)四、我国劳动法律体系构成一、劳动关系法(一)劳动合同法(二)集体合同法(三)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四)职工民主管理法(五)劳动争议处理法二、劳动标准法三、劳动保障法四、劳动监督检查法一、劳动关系法二、劳动标准法(一)工作时间法(二)工资法(三)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三、劳动保障法(一)促进就业法(二)职业培训法(三)社会保险法(四)社会福利法四、劳动监督检查法四、我国劳动法律体系构成*一、集体合同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三、集体合同订立原则——5项四、集体合同的形式和内容五、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六、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七、案例分析第二节集体合同制度(一)集体合同制度的概念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二)特征1、一般特征:主体平等性、意思表示一致性、合法性和法律约束性2、自身特点:规定劳动关系;工会或劳动者代表与企业签订;定期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一、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主体不同。前者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后者的当事人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2、内容不同。前者是关于企业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力和义务为内容。后者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3、功能不同。4、法律效力不同。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主体不同。2、内容不同。3、功能不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三、集体合同订立原则1、合法原则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一)形式(法定要式合同,书面形式)主件、附件(专项集体合同,主要是工资协议)*(二)内容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核心地位)。包括: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劳动管理、奖惩、裁员等项条款。2、一般性规定(履行规则):有效期限、集体合同条款的解释、变更、解除和终止等。3、过渡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4、其他规定:劳动条件标准部分的补充条款。四、集体合同的形式和内容五、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一)确定集体合同主体企业:法人代表,或委托下一级子公司负责人劳动者:基层工会或得到半数职工同意推荐的职工代表(二)协商集体合同步骤:1、协商准备;2、协商会议:2/3以上职工代表出席,半数以上代表或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3、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三)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四)审核期限和生效(五)集体合同的公布五、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一)确定集体合同主体(二)协商集体合同(三)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签订(一式三份)后10天内报送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四)审核期限和生效1、审核期限:15天,《审核意见书》送达2、生效日期:《审核意见书》确认日期3、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15天内无异议,即行生效(自行生效);有异议,签约双方在5日内重新报送审核。(五)集体合同的公布(双方及时、适当)六、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一)集体合同的履行集体合同的关系人:是指由集体合同的订立而获得利益,并且受集体合同约束的主体,包括全体劳动者、用人单位所代表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履行遵循原则: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原则。(二)履行的监督检查1、工会承担更多的责任2、建立集体合同履行联合监督检查制度3、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监督(三)违反集体合同责任1、企业违反,承担法律责任2、员工违反,承担合同规定责任。2006年3月10日振兴公司与公司工会推选出的协商代表经过集体协商,签订了一份集体合同草案。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该草案经五分之四的职工代表通过。其中,关于工资和劳动时间条款规定:公司所有员工每月工资不得低于1300元,每天工作8小时。同年3月17日振兴公司将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报送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登记、审查、备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15日内未提出异议。所以,2006年4月2日,振兴公司和工七、案例分析会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了集体合同。2006年5月,刘某应聘于振兴公司,公司于当年5月18日与刘某签订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规定其每月工资1000元,每天只需工作6小时。1个多月后,刘某在与同事聊天时偶然得知公司与工会签订了集体合同,约定员工每月工资不得低于1300元。刘某认为自己的工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约定。七、案例分析于是与公司交涉.要求提高工资。但公司始终不同意,刘某不服,于2006年7月中旬,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振兴公司按照集体舍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1300元履行劳动合同,并补足2006年5月至2006年7月低于集体合同约定的月工资标准部分的劳动报酬。请问:如果您是当地劳动争议仲裁人员,您如何进行裁决?七、案例分析第三节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性质:职工行使民主管理基本形式和具体表现(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1、组织参与,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2、岗位参与,QM小组、班组自我管理、各类岗位责任制。3、个人参与,如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三)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二、平等协商制度第三节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性质(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三)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推荐选举权二、平等协商制度(一)概念(二)平等协商与集体协商区别1、主体不同。前者是职工代表,职工选举产生;后者是工会代表,由工会选派。2、目的不同。双方沟通,不以达成协议为目的;后者为了订立集体合同3、程序不同。较自由,可议而不决;后者有严格法律程序。4、内容不同。前者内容广泛;后者法律规定事项。5、法律效力不同。当事人自觉履行;受法律保护。6、法律依据不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中职工民主管理形式;劳动法中的集体合同制度。联系:前者是为订立集体合同而集体协商的准备阶段。二、平等协商制度第十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第二节集体合同制度第三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管理--10劳动关系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7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