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X年中级经济师新教材人力资源专业考点解析背诵试
1/14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及实务2013年新版教材一、本课程内容结构介绍教材结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第四部分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章序章名第一章组织激励第二章领导行为第三章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章序章名第四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第五章人力资源规划第六章工作分析第七章人员甄选第八章绩效管理第九章薪酬福利管理第十章培训与开发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章序章名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第十二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四部分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章序章名第十三章社会保险法律第十四章劳动关系协调第十五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第十六章社会保险第十七章法律责任与执法二、2009-2012年考试规律序号章名名次2009(分)2010(分)2011(分)2012(分)年平均(分)1组织激励⑥14761410.252领导行为⑨3111499.253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③11815810.52/141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⑩614768.255人力资源规划⑩119858.256工作分析⑿134767.57人员甄选③95111710.58绩效管理⑦5135169.759薪酬福利管理③98151010.510培训与开发⒁35433.7511劳动力市场①1919161617.7512人力资本投资理论⒀55786.2513社会保险法律⒄21000.7514劳动关系协调②13235812.2515劳动争议调解仲裁⒂3117316社会保险⑧1241579.517法律责任与执法⒃23402.25合计140140140140---三、学习效率提升指导名次章名年平均(分)累计分值(%)目标(分)①第11章劳动力市场17.7512.68-----②第14章劳动关系协调12.2521.43-----③第3章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10.528.93-----③第7章人员甄选10.534.63------③第9章薪酬福利管理10.542.1359⑥第1章组织激励10.2549.45----⑦第8章绩效管理9.7556.41----⑧第16章社会保险9.563.1988⑨第2章领导行为9.2569.898⑩第4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8.2575.7106⑩第5章人力资源规划8.2581.6114⑿第6章工作分析7.587122⒀第12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6.2591.5128⒁第10章培训与开发3.7595.1133⒂第15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397.24136⒃第17章法律责任与执法2.2599139⒄第13章社会保险法律0.7599.5(≈100)140四、考试入门(一)考试说明1.考试性质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它是考试类型之一,是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考试。这种考试是将每个人的成绩与所选定的标准作比较,看看他处在这个标准中的什么位置。2.考试形式3/141题型题数(个)每题(分)合计(分)一.单选题60160二.多选题20240三.案例分析题20(4-6个大案例)240合计100---1403.答题要求题型要求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遵循:谨慎性原则)三.案例分析题由单选和多选组成。其中:多项选择题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遵循:谨慎性原则)4.考试时间每年一次,2013年11月2日上午9∶00-11∶30,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1.各章编排=本章结构及主要考点+2009-2012年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内容精讲+课后习题2.标记释义:最重要、较重要、重要、一般。2012-6表示是2012年单选第6题。依此类推。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激励●本章结构及主要考点节序节名本章主要考点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1.内源性动机与外源性动机的定义及区别2.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主要观点3.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4.ERG理论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5.三重需要理论中三种不同需要类型的人对管理的影响6.公平理论的内容与恢复公平的方法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7.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该理论的模式8.强化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9.目标管理要素与参与管理的原因及其参与管理的条件10.绩效薪金制概念及其优点第二节激励理论第三节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本章2009-2012年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2009年6题6分1题2分3题6分10题14分2010年3题3分2题4分—5题7分2011年4题4分1题2分—5题6分2012年4题4分1题2分4题8分9题14分●本章内容精讲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表1-1考点内容需要与需要的概念: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2005-4)4/141动机动机概念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要素(2008-24)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行为;2.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3.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分类1.内源性动机:指人做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2008-93)2.外源性动机: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2006-63)3.区别:(2005-8;2007-1;2008-9;2010-1)(1)内源性动机:员工看重工作本身,诸如寻求挑战性工作,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做贡献的机会以及充分实现个人潜力的机会;(2)外源性动机:员工更看重工作所带来的报偿,诸如工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等。激励及其类型概念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类型1.从激励内容的角度:物质激励、精神激励;2.从激励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励、负向激励;3.从激励对象的角度:他人激励、自我激励。【例题1-1-1·单选题】(2010年)关于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的说法,错误的是()。A.内源性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行为带来的成就感B.外源性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C.追求高社会地位属于内源性动机D.谋求多拿奖金属于外源性动机[答案]C【例题1-1-2·单选题】(2007年)在激发个体努力工作的动机因素中,不属于外源性动机的是()。A.社会地位B.奖金报酬C.避免惩罚D.实现潜力[答案]D第二节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表1-2需要层次理论考点内容需要层次五种类型:认为人类需要的强度并不都是相等(2007-2;2009-1)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例如获得友好和谐的同事。(2012-1)④尊重的需要:内在尊重(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外在尊重(地位、认同、受重视等)(2008-91)⑤自我实现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2012-81)主要观点①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5/141②未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的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2010-61)③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低层次的需要被合理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④这五种需要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求,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求,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而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2010-61;2010-17)在管理上的应用①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②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2010-61)③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2011-2)评价(局限性)①不十分可靠和准确:5种层次的需求并不严格呈阶梯关系②较呆板和不灵活③不完全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例题1-2-1·单选题】(2012年)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获得友好和睦的同事关系的需要属于()。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答案】C【例题1-2-2·多选题】(2010年)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B.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具有强的激励作用C.基本需要主要靠内部条件满足,高级需要主要靠外在条件满足D.管理者在进行激励时,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以及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层次E.组织用于满足员工的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答案】BC二、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表1-3双因素理论考点内容具备缺失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区分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①激励因素:指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2012-82)满意没有满意(2009-3)②保健因素:指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具备保健因素只能使员工不产生不满情绪,但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没有不满(2004-5)不满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联系与区别①需求层次理论针对:人类的需求和动机②双因素理论:针对满足这些需要的目标或诱因。③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相当于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低级需要;④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相当于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高级需要在管理上应用①让员工满意和防止员工不满是两回事②实践应用(做法):工作丰富化的管理措施【例题1-2-3·案例分析题】(2008年)刘先生是某广告公司设计部的主管,他发现手下员工的士气普遍比较低落,工作业绩也一直没有起色。刘先生在员工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员工普遍感觉工作内容十6/141分枯燥,每天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上面分配下来的工作,缺乏成就感。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刘先生决定在设计部每月评选一名工作出色的员工,并给予重奖;但是这项措施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情况没有任何改观;有员工表示,每月优秀员工的评选缺乏客观的指标,无法反映个人的真实工作情况。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设计部员工所关注的是()。A.保健因素B.激励因素C.工资因素D.安全因素[答案]B三、ERG理论(奥尔德佛)表1-4ERG理论考点内容理论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2007-61;2009-61;2012-61)奥尔德佛与马斯洛理论关系1.生存需要=全部生理需要+部分安全需要2.关系需要=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部分尊严需要(2009-2)3.成长需要=部分尊严需要+全部自我实现需要独特之处1.认为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2.提出了:“挫折-退化”观点,即高层次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评价1.具有变通性2.变通性尤其有助于说明文化、环境背景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例题1-2-4·多选题】(2012年)根据奥尔德佛的ERG理论,人的核心需要包括()。A.成就需求B.生存需要C.关系需要D.权力需要E.成长需要【答案】BCE四、三重需要理论(麦克里兰)表1-5三重需要理论考点内容主要内容提出了三重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2007-81;2008-69;2009-61)成就需要概念指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寻求成功的欲望。(2010-2)特点(2008-61)①选择适度风险②有较强的责任感③喜欢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权力需要概念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特点①权力需要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2008-92)②一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其权力需要也越强,越希望得到更高的职位。亲和需要概念是指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特点①在组织中容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已被人影响,因而在组织中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2007-83)7/141②但在管理上过分强调良好
本文标题:X年中级经济师新教材人力资源专业考点解析背诵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7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