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实用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实用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实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永生的眼睛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捐献亲人眼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学习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学习难点:领悟父亲的话的含义,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从故事中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赠的正确观念。一、课题质疑1、师: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拥有它就拥有光明,拥有美好的人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1篇课文,题目叫《永生的眼睛》。2、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3、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看到了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二、学习新课1、检查生字认识,朗读课文。2、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3、教师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三、围绕重点解决问题1、“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指导朗读:你能够读出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吗?2、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简单地说说吗?3、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4、全班交流参考资料,少熬夜!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2)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指导朗读: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你们自己也读一读。师:仅仅4年的时间就能够坦然接受并且身体力行,多么令人钦佩呀,能读出他们的无怨无悔吗?指名读3)还有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一观点?“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么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生读)4)投影:“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请你自己来读读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理解。5)祖孙两代人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得琳达在失去了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她却仿佛看到了(投影: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指导朗读:是呀,可爱的金发的小温迪无时无刻不活在每一个人心中,她手中的画笔——6)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7)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四、总结全文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2、师生共议:我们能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身边的人听。(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3)利用收集和调查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4)写一封捐献器官倡议书。参考资料,少熬夜!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生字10个。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3、对自愿死后捐献器官的高尚行为产生敬佩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一、活动体验,交流资料。1、请学生都蒙上眼睛,把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进书包。边做边想:假如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体验,纷纷说。)2、师补充资料:资料1、长期以来,许多中国人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因此对于死后捐献器官,大多数人不能接受。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损献出来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见光明的可能性小。资料2、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资料3、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资料4、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2、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师: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发生了一件事。2、默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3、师: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琳达的表现,“浪线”画出父亲的表现。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4、汇报:指读琳达的表现。5、琳达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冲着父亲哭喊着(生接读),可是父亲却这样说(生接读),谈感受,指导读。6、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理解“振聋发聩”?父亲那振聋发聩的话语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父亲便开启参考资料,少熬夜!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从此“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经常讨论)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还记得父亲说的那句话吗?齐读(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实怎样做的?(捐献眼睛)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2、在谈论生与死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儿!我们再来通过朗读感受一下父亲那伟大的心愿吧!四、学习并感受“骄傲”:1、父亲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琳达感到骄傲,事实上不仅是琳达,就连14岁的温迪都为此而感到骄傲。所以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有一个词就反复出现了多次,读一读,找一找画出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指读四处句子。2、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她对妈妈说了什么?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为什么?这种行为是多么令人骄傲呀!温迪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浓浓爱意的家庭里,使她为母亲、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所以她骄傲的对妈妈说。师生对读对话。3、琳达为有这样懂事的女儿感到骄傲。没想到不幸的事又一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里。什么事?默读4、年幼时失去了母亲,中年时失去了父亲,两周后又失去了可爱的小女儿。女儿,这是妈妈唯一的希望呀!这岂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呀!而琳达却承受住了,她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一读!5、师:为了别人能够见到光明,温迪愿意像外公、外婆一样在死后捐献自己的眼睛,为了别人能见到光明,琳达在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帮助父亲、女儿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这是多么无私的骄傲,多么伟大的骄傲呀!温迪去世三周后,琳达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全班同学一起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读这封信好吗?7、琳达一边看信一边想。齐读15自然段。你认为温迪是为谁而骄傲?为了什么而骄傲?8、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外公曾经说过(带学生说):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连14岁的小温参考资料,少熬夜!迪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齐读课题。9、你认为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齐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五、回读课文内容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把它写下来。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并认识本课的相关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3.读懂课文内容,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破内置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搜集关于“器官捐赠”的资料或者故事。2.了解周围的人对捐赠器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具体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一)谈话激情。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盲姑娘安静吗?她用小手触摸着美丽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却无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她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可是,像安静一样的盲人,仅仅在中国就有500万人,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度过了一生。那么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学生闭眼感受)参考资料,少熬夜!师:回忆你刚才的感觉,说说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学生发言)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二)导入课题。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1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三)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师:这是1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学生读,交流明白:第一个要求就是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第二个要求就是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三个要求就是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识字词,理清脉络(一)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二)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语:笼罩流淌捐赠器官盲童酷爱屡屡遵从失明楼主突如其来不假思索不顾一切热泪盈眶与世长辞重见天日夺眶而出指名读,要求读准。师引导:课文我们能读得有感情,其实每个词语也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请同学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一起读。(生齐读)(三)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老师板书:捐赠眼角膜妈妈爸爸温迪三、抓重点词句体会情感(一)生默读课文,勾画出有“骄傲”的句子。(二)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1.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出示句子,师提问:温迪为什么为母亲、外公所做的一切骄傲呢?学生思考发言。(因为外公把外婆的眼睛角膜捐赠给了别人;温迪的妈妈把外公的眼睛角膜捐赠了出去)师:是啊,有了他们的捐赠,就会有盲人可以重见光明,为别人带来了幸福,多么令人骄傲啊!我们一起参考资料,少熬夜!通过朗读表达出文帝的骄傲吧!(生齐读)2.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你们还找到有“骄傲”的句子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1)引导学生读句子,并和自己勾画的句子比较,看有什么区别?(2)明白“!”的作用。通过比较发现少了“!”和“14岁”,引导学生明白加上“!”,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些,顺势指导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3)体会强调“14岁”的原因。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14岁的温迪“呢?如果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犯难,可引导学生看前文,琳达的母亲去世后捐赠眼角膜时,琳达也是14岁,可她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4)比较琳达和温迪的态度。师:琳达14岁时和温迪14岁时对捐赠器官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
本文标题: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实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816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