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⒈出示图片: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山上()山下有()。⒊揭示本课目标。⒈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⒉填填说说。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⒊明确要求。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通过填填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二精读第二自然段(约10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⒈师: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参考资料,少熬夜!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⒉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提问: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⒊自由读,体会一下小松树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⒋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词造句:很很,“很远很远”这个词写出了什么?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把小松树心中想说的话补充完整。⒍课件演示小松树从山上下来,问:大松树真的长得比小松树矮吗?听了它的话,大松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⒎指导感情朗读,表演。⒈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⒉自由朗读。例如: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太霸气了!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⒊“喂,朋友”,从这儿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看不起大松树。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这座山很高很高。“很远很远”进一步说明了远。⒌学生想象,例如:你有我长得高,有我看得远吗?⒍大松树长得不矮,他想:小松树是小孩子不跟他说。我不跟他一般见识。所以大松树没有吭声。⒎练习朗读,同桌互演。让学生先自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是文中的重点句,出示句子后,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鼓励学生把想到的说出来。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敢想敢说。三精读第三自然段(约8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⒈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⒉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联系上下文读,训练学生用“比”、“托”说话,体会“托”的意思⒊指导朗读。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会有什么的动作、表情,加进动作、表情练读。出示图片,指名说。参考资料,少熬夜!⑵指名读。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书)⒈课件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自由练读。⒉朗读句子,练习说话,体会到小松树比大松树矮得多,他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⒊自由练读。⑴体会风伯伯说话时的态度:①摸着――-动作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孩子。③风伯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⑵学生点评。⑶互相练习。多媒体演示,想象人物的心理。创设语言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朗读时加进动作,表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四讲读第四自然段(约8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呢?⒉想象说话: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⒊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惭愧”: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⒋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⒈回答:小松树低下头。⒉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⒊看课件,练习说话,逐步理解“惭愧”。⒋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再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想象小松树当时的心情,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拓展延伸,进行表演(约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⒈提问:这时小松树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大松树说些什么?⒉提问:风伯伯和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⒊指导角色表演。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⒋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⒈回答:大松树哥哥,我错了,你长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大山爷爷,我错了,我不应该瞧不起大松树。⒉回答:风伯伯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大松树说:“以后我们俩还是好朋友。”参考资料,少熬夜!⒊组内演练,再选表现好的几组上台表演。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六本课总结(约1分钟):这是1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构想: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调动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童话的口吻负荷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想学生肯定很喜欢这篇文章。教学准备:电脑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习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1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1、板书课题。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3、齐读课题。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4、检查自学效果。5、正音。听:是后鼻音。呢:读轻声。惭:读平舌音。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6、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1、精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2)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师简笔画“大山”,指名将“小松树”和“大松树”画在相应的地方。(3)齐读第一自然。[利用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习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2、精读第二自然段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些参考资料,少熬夜!什么呢?(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3)让学生说说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4)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5)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看图说说)[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装扮大松树,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调出来,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3、精读第三自然段。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1)自由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问: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指名说说)(2)让学生把小松树与大松树比一比,从而体会小松树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指导朗读。(让学生装扮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几句话。指导使用和蔼的语气朗读)4、精读第四自然段。(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理解“惭愧”的意思)(3)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4)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低下头会想什么?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讨论、交流)〔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启迪。〕三、总结全文。
本文标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87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