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少熬夜!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2、讲述戚继光抗倭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教材分析]明朝建立后,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但是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对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教学重点]参考资料,少熬夜!本课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郑和下西洋》,提出疑问: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六百多年前郑和是如何实现远航的?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回望历史,共同学习《郑和下西洋》一课。二、学习过程合作学习一(首先快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预习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对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中外的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①目的:为了加强②时间:年至年③次数:先后次④到达范围: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⑤作用: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⑥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快乐探究一明朝时期中外友好交往的杰出史实—郑和下西洋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郑和》像,并阅读小字内容,认识郑和。2、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的挂图,明确地讲解“西洋”的历史范围——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3、郑和是如何出使西洋的?让我们一同探寻郑和的足迹。请大家依据路线图描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讲述过程中注意:时间、出发地、途经今天哪些重要地区、国家、城市?穿越哪些重要海峡、港湾?最远到达哪里?)(学生准备)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第一次航行有二百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多人。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多丈,能容一千多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船上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具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和技术。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参考资料,少熬夜!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郑和船队在各国受到怎样的接待?请看一组纪念邮票,根据画面内容猜想一下。(出示1985年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请同学仔细观察2—4邮票,描述场景,猜想所到地区。票2: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票3: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猜想交换什么物品?票4: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郑和所到之处,大都受到当地居民热烈的欢迎。郑和每到一国,就把中国出产的礼物赠送给国王,表示愿意建立友好关系,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和平贸易,这与西方殖民者形成鲜明对比。5、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列表总结)郑和这样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这是何等的壮观,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重温六百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恢宏气势。6、播放视频。问:看完之后,大家有何感受?(学生谈谈)在感到震撼的同时,还有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郑和下西洋之后不久,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我们来比较一下。7、列表比较郑和远航与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值得我们自豪的方面?(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数多、船只大等)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之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进行殖民掠夺,而中国郑和下西洋一直奉行和平交往的政策,因此我们由衷的感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8、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回答要点:1、伟大壮举;2、与亚非各国经济交流,发展友好关系。9、解析: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实现远航?(小组讨论后发表观点。教师小结。)(1)根本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2)客观原因:当时经济的发展、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船队中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3)主观原因:参考资料,少熬夜!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而且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他出生在回族家庭,皈依佛教,对西洋各国所信仰的佛教或伊斯兰教比较熟悉,利于与他们的交流。小结西方人编写的《剑桥中国明代史》有这样一句评论,是比较客观的评价。(展示文字幻灯片: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前六次航海)跨越了半个地球,使明王朝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明朝初年的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表明了在这一时期国力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初我国对外交往中仍以开放为主。遗憾的是当时的统治者缺乏真正的远见,注重政治和外交,忽视了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的负担,而且终因明朝国力的衰退而悄然结束。(展示文字: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千古绝唱。)延伸升华师: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在当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习郑和开放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对外开放;和平;应该关注海洋,因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合作学习二(先独立解决,再以小组为单位,对证讨论。)明朝时期中外的冲突:1、戚继光抗倭①倭寇指②明朝中期,民族英雄率领的在九战九捷,荡平了的倭患。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①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的居住权。②年月日,回归祖国。快乐探究二1、认识倭寇。倭,古代指日本,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可以说历来极为友好,尤其是汉唐时期;但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武士和商人经常骚扰我国沿海;明朝中期,国势衰落,海防松弛,倭患更加猖獗。明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进行抗倭斗争。2、播放视频资料,了解戚继光抗倭的概况。3、结合课本“动脑筋”讨论: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的胜利?各小组代表做要点发言: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参考资料,少熬夜!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教师总结: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所以,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我们应该学习戚继光怎样的精神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我们都要向戚继光学习,时刻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过渡:赶走了倭寇,是不是就消除了来自海上的危机呢?这一时期威胁,不仅来自日本,也来自西方。最早将魔爪伸到东方的是葡萄牙。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展示澳门地图)教师:澳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组成,毗邻广东省,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总面积约二三十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小县城,人口密度高。1553年,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这是澳门被葡萄牙长期居留的开始,但他们只拥有“居住权”,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历经445个寒暑,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祖国。历史再一次见证了中国正日益走向强盛。回归后的澳门,在祖国母亲的呵护下,更加繁荣稳定。三、视野拓展回顾本节课内容,请你说一说明朝的对外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并由小组代表发言。师生总结:明朝前期是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他们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四、课堂小结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参考资料,少熬夜!《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②、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③、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采用课堂讨论、课堂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②通过讲述戚继光抗倭基本史实,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②学习戚继光抗倭基本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二、说教学设想1、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体验历史事件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2、结合课文的内容,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3、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总则第四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对外贸易经营者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中华人民共和参考资料,少熬夜!国国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有效的防卫和管理措施,保卫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的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难点:如何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郑和下西洋。四、教学方法:讲述、比较、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五、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的措施。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外交上,也展开了一系列重大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争。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多媒体显示)。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板书)探究新课:学生活动:请看书第81—82页。回答下列问题:(目
本文标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87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