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童年的朋友说课稿
参考资料,少熬夜!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童年的朋友说课稿【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童年的朋友说课稿”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童年的朋友》是1篇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写的是6岁时的“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在我准备练习前,望着小熊快活的样子,回忆起以往与小熊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立誓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课文似乎把读者也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思念起自己童年的朋友——有生命的或是没有生命的,并提醒大家要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本单元以“难忘童年”为主题,训练重点是抓重点词句理解含义,领悟表达的情感。本文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要通过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来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2、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诱发阅读期待童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有居住了12年的小屋,有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的田园生活,相信也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是啊,这个“朋友”可能是你儿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你养过的小鸡、小猫、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个布娃娃。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前苏联作家——维?德拉贡斯基,让我们听一听他的童年回忆。(板书:童年的朋友)设计意图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愿意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玩具朋友的回忆。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切入重点,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快乐读书屋”,打开书95页,首先找同学读一下题目上方的文字。谁来说说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把握的重点是什么?(课件出示学生凝练后的学习重点)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2、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寻找并把握学文的重点,把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展开自主学习。三、提出要求,自读整体把握明确了学习课文的重点,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出示读书要求:(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2)边读边想:“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谁?它和“我”发生了怎样的故事?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读课文设计意图读书要求清楚明白,学生在读书要求的引导下开展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容充分。3、对照检查,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情况的检查: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如:拳击家、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等。(2)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它和“我”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板书:玩具小熊(一只什么样的玩具小熊?)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来的——黄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个纽扣后补上的。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板书:要当不想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填空形式降低了难度。四、巧设话题,体会交流感悟1、默读第18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非常亲密)2、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哪个词语最能感受到“我”和小熊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板书:形影不离3、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4、再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我”参考资料,少熬夜!和小熊的形影不离,用直线画出来。5、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那时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调羹喂它;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想象还有什么时候?(指导学生读出“我”回忆美好往事的甜蜜。)读出“我”和小熊关系的亲密无间,读出曾经的难舍难分。引读:所以“那时候,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因为那是“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的————”(真正朋友)教师总结:那时的我甚至为了它,把命献出来都舍得。带着这份感情再来齐读这两句话。的确,我和小熊就是这样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所以已被丢弃在筐底的、残缺不全的小熊依旧“用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我想对小熊说:“——————————。”(此时,你就是那个曾经与小熊为伴,与它形影不离的小熊的主人,你想对它说点什么,把你此时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的确,这是小作者最真实的内心独白,他陷入了深深的疚愧之中。可为了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我”的心事来,“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掩饰了内心的自责,哪种方式?直击最后一段,抓动词“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动作描写)这种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作者是怎样呈现给读者的呢?你能尝试着归纳一下作者展开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吗?1、通过动作,反映人物心理《童年的朋友》2、直接刻画,交待人物心理(刚才的读写结合训练)3、通过想象,表现人物心理《卖火柴的小女孩》4、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心理《十里长街送》布置作业:请尝试着用其它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呈现文中“我”当时内心的自责。设计意图五、总结全文,迁移拓展阅读童年的朋友只是这只小熊吗?也许是更多的可爱至极的玩具,也许是那些最亲最近的人,也许是几本精彩绝伦的故事书。对,是所有曾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同学们,童年生活的回忆是美好的,让我们好好参考资料,少熬夜!珍惜吧!《童年的朋友》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中的第3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朋友》说课分以下五部分: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鉴于本单元已有前两篇小说(《社戏》和《分马》)作范例,但本文又在某些方面较前两篇有所延伸:(1)是自传体小说节选;(2)展现的是俄罗斯大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因此,学习本文对学生进一步掌握借助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起着重要作用2、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重点是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难点是在朗读分析的基础上体会两个朋友疼爱“我”的不同方式3、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外貌描写和景物烘托刻画人物的方法(2)感受童年时两个朋友给予“我”的不同形式的爱心二、教法设计“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选择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节课,(一)采用竞赛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分析两个朋友对“我”施予爱心的不同方式,达成目标(2);(二)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写作训练,达成目标(1)三、学法指导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竞赛,调动积极思维,运用讨论、诵读、比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分析讨论中学会运用,使读写听说能力协调发展四、教学过程:(一)对比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两组画面:(1)歌曲《童年》的音乐声中,儿童欢快、嬉戏的活动情景;(2)两幅图片:A、好奇遭打,冷眼看人生,B、家境惨淡,拾废旧度日;配以话外音,介绍高尔基苦难而又不失美好的童年生活对比中激发学生兴趣,切入正题(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全文,同时屏幕显示易错字词(音、形)2、讨论交流:(1)“我”童年时的两位朋友分别是谁?参考资料,少熬夜!(2)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人物?找出相应语段(三)精读课文,引导达标1、总体设疑,高屋建瓴(1)这两个朋友对“我”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2)各人的表现形式又有何不同?2、讨论质疑,攻破难点(1)分A、B两大组细读课文,开展竞赛,边读边议A组读第一部分后讨论:①课文怎样描写外祖母的外貌?②课文怎样细致刻画外祖母的神态?a、微笑时给人什么感受?b、牙齿、面孔、鼻孔各是怎样的?c、衣服什么颜色?眼光透出什么心情?d、整个身体举动又怎样?③怎样反映外祖母对我疼爱有加?(第③点要求学生举文中语句,理由简练而又充足)B组读第二部分后讨论:①傍晚时分的景物描写给人什么印象?②为什么“好事情”要和“我”一起欣赏自然风光?③他从哪些方面关心“我”的成长?(第③点仍让学生举例说明,阐述理由)(2)A、B两组推举代表分析课文,阐发理由(3)教者适时指导点评,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四)赏析佳句,突破重点1、(屏幕)显示两组画面,欣赏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1)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2)(俄罗斯大地)秋季傍晚时分的景象2、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7节和第二部分1—3节,比较分析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神态和景色的3、讨论赏析,体会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1)这些描写是“我”对外祖母什么品质的赞美的体现?(2)大自然的美景和“好事情”之间产生什么联系?4、指导朗读,感受效果(五)读写结合,深化目标1、(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明确观察要求(1)儿童欢快、嬉戏的活动情景,重点观察景物(2)两个学生为一条证明题争论不休的镜头,重点观察人物神态2、仿写一段外貌描写或景物描写(150—200字)参考资料,少熬夜!3、现场交流点评,赏析佳句(六)回放目标,课堂小结
本文标题: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童年的朋友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88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