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样例精编4篇
好文档,供参考1/2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样例精编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样例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题模板1教材分析圆是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了圆的知识及前面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圆的标准方程》,它既是前面圆的知识的复习延伸,又是后继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方程写出圆的坐标和圆的半径。2、过程与方法: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学习,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好文档,供参考2/22以及措施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及运用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求圆的标准方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高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学法上注重让学生参与方程的推导过程,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促其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已经掌握了圆的相关性质;从能力层面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数学问题有自己个人的看法;从情感层面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教法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好文档,供参考3/22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导学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回顾复习(2分钟)1、观赏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2、回顾复习圆的定义,并观看圆的生成flas_。提问: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感受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主旨。学生观赏圆的图片和动画,思考如何表示圆的方程。生活中的图片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园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主学习好文档,供参考4/22(5分钟)1、介绍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步骤:(1)建系:在图形中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设点: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3)列式:用坐标表示条件P(M)的方程;(4)化简:对P(M)方程化简到最简形式;2、学生自主学习圆的方程推导,并完成相应学案内容,教师介绍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后,引导学生自学圆的标准方程自主学习课本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并当堂展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合作探究(10分钟)1、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确定圆的方程的条件有哪些?2、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点在圆上(2)点在圆外(3)点在圆内好文档,供参考5/2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从旁巡视指导学生在自学和探讨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学生展开合作性的探讨,并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合作探究和自我的展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当堂训练(18分钟)1、求下列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C1:x2+y2=5C2:(x-3)2+y2=4C3:x2+(y+1)2=a2(a≠0)2、以C(4,-6)为圆心,半径等于3的圆的标准方程3、设圆(x-a)2+(y-b)2=r2则坐标原点的位置是()A.在圆外B.在圆上C.在圆内D.与a的取值有关4、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1)圆心在原点,半径等于5(2)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6,-2);(3)以A(2,5),B(0,-1)为直径的圆。5、下列方程分别表示什么图形好文档,供参考6/22(1)x2+y2=0(2)(x-1)2=8-(y+2)2(3)《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贾伟6、巩固提升: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1,1)和B(2,-2),且圆心在直线l:x-y+1=0上,求圆C的标准方程并作图指导学生就不同条件下给出的圆心和半径关系,求解圆的标准方程这两个要素展开训练。学生自主开展训练,并纠正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查缺补漏。回顾小结(1分钟)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掌握了哪些技能?3、你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采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分析本节所学。学生思考并从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上回顾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作业布置(1分钟)课本87页习题2-2A组的第1道题好文档,供参考7/22布置训练任务标记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主要遵循“回-导-学-展-讲-练-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在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要遵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思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题模板2教学设计题目:《等差数列》教学设计考生姓名:赵春丽设计科目:数学学号:41005211专业班级:数学四班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学科:数学年级:高二课题名称:等差数列一、课程说明(一)教材分析:此次一对一家教所使用教材为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辅导内容为第一章第二节等差数列。前一节的内容为数列,学生已初步了解到数列的好文档,供参考8/22概念,知道什么是首项,什么是通项等等。以及了解到什么是递增数列,什么是递减数列。通过第一节的学习的铺垫,可以让学生更自主的探究,学习等差数列。而我也是在这些基础上为她讲解第二节等差数列。(二)学生分析:此次所带学生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聪明但是不踏实,做题浮躁。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清。每次她遇到会的题,就快快的草率做完,总会有因马虎而犯的错误。遇到稍不会的,总是很浮躁,不能冷静下来慢慢思考。就由略不会变成不会。但她也是个虚心听教的孩子,给她讲课,她也会很认真地听讲。(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学的配合,让她能够懂得什么是等差数列,以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让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学会自己对公式的推导。并且能够灵活运用。3、在教学中让她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来明白推理的艺术,并且培养她学习,做题条理清晰,思路缜密的好习惯。4、让她在学习,做题中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她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培养她对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耐心地解决问题。5、让她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独特的美,能够爱上好文档,供参考9/22数学这门课。并且认真对待,自主学习。(四)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掌握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以及其性质。并能独立的推导。2、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并且能把相应公式与题相结合。(五)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及其意义。2.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应的题中。二、课前准备(一)教学器材对于一对一教教采用传统讲课。一张挂历。(二)教学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有规律数据的观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前一节所学,思考有什么规律。从生活中着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更积极地学习。让学生先独立的思考,不仅能让她对所学知识映像更为深刻,并且培养她的缜密思维。让她回答后,我再帮助她纠正,并且让她提出心中所虑。经过我给她讲完课后,让她回答自己先前的疑虑。并且让她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最后让她勤加练习。以一种“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学习知识—解答问题—得出结论—强加训练”的模式方法展开教学。好文档,供参考10/22(三)课时安排课时大致分为五部分:1、联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2.以我教她学的模式讲授相关章节知识。3、让学生练习相关习题,从所学知识中找其相应解题方案。4.学生对知识总结概括,我再对其进行补充说明。5.布置作业,让她课后多做练习。三、课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引入根据我们的挂历上,一个月的日期数。通过观察每一行日期和每一列日期它们有什么规律?思考1)2)3)1,3,5,7,9.。.。.。.2,4,6,8,10.。.。.。.6,6,6,6,6.。.。.。这些每一行有什么规律?(二)分析问题并讲解1、通过观察每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相差为同一个常数。再结合前一节所学数列的定义总结出“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同一个常数,我们称这样的数列为等差数列。”并且得出“这个常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2、设首项为a1,公差为d。由思考题1)2)3)可观察出什么?由学生通过她的发现来推导总结出好文档,供参考11/223、通过分析通项公式的特点,做下题(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来做。)例:已知在等差数列{an}中,,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学生做题再分析总结,用详细的语言讲解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an},{bn}1)()。若()则。则(反之不真)。3)若,也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kd。5)也构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md。26)数列{can差数列。7)为等差数列,,为等让学生根据所讲性质做练习题练习:1),{an}为等差数列,求an?2)已知等差数列{an},,好文档,供参考12/22求a2,a3,a4,a5,a6及an?4、由以上公式,性质,让学生总结。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且掌握数列的递增,递减与公差d的关系。5.总结,串讲当日所学给出题目:让她求其和Sn,并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三)布置作业1、总结当日所学。2.做练习册上章节习题。3、根据当日所学以及课上所讲求的思考题,找出快速运算方法,并引导预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四、设计理念以一种最简便,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来学习,一切以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并能正确运用为理念。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和家教老师的积极性为理念来设计。五、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教程内容较难,是下一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铺垫。此节课学习通过联系实际,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探究学习数学。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她先独立思考总结,再由我给她正确讲解总结,然后再让她做相应练习题,课后再认真总结。这样可以加强她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她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好文档,供参考13/22力,让她从自主学习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她更深刻的了解知识内涵,巩固所学。使她能灵活运用所学。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含义。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去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从中探索出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不把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适宜的认知和合作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认知策略,从而对教学目标进行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可见,探究式教学主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2、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来理解科学好文档,供参考14/22探究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体地说,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展开的。这个学习环境具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它使学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设想,并以自己的方式检验其设想。二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研究中能明确方向。这说明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创造出一种智力交流和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发现规律。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1)问题性。问题性是探究式教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样例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91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