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怎么考?☆内容章节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值结构基础知识内容总体分值比重各章分值比重(选择题目数)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二级20%4第二章劳动法4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4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4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概念: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对象: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数量:招聘;质量:培训;本质表现: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2、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3、劳动力市场(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其基本功能)。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居民户(应聘者)企业货币支出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供给收入循环模型生产要素市场产品(服务)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社会劳动力: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劳动力参与率总人口劳参率年龄别劳参率某性别劳参率劳参率的生命周期与长期变动趋势15-19岁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岁男性人口劳参率保持较高的水平1、劳动力供给弹性BDACEWL0概念: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Es=△S/S÷△W/WA供给无弹性Es=0B供给无限弹性Es∞C单位供给弹性Es=1D供给富有弹性Es>1E供给缺乏弹性Es<1例:当武汉市零售行业服务员劳动力工资由580元上升到700元后,服务员供给量由10000人添加到12000人,请计算该行业服务员劳动力供给弹性Es。Es=△S/S÷△W/W=2000/10000÷120/580=0.97<1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一级劳动力(成年男性):就业者与失业者之间的流动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流动一级劳动力不变,二级劳动力时高时低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一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参与率提高;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一级劳动力失业,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二级劳参率下降,与失业率呈负向关系,失业率上升参与率下降2、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ABCLWEF劳动力需求: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Ed=△D/D÷△W/WA需求无弹性Ed=0B需求有无限弹性Ed∞C单位需求弹性Ed=1E需求富有弹性Ed>1F需求缺乏弹性Ed<10例:武汉零售行业劳动力工资率由8元/小时下降到7元/小时,该行业劳动力的需求量由10000人上升到10500人,请计算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Ed=△D/D÷△W/W=500/10000÷1/8=0.4<1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QAPMPL0TPAPMPabⅠⅡⅢQ:总产量L: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AP:平均产量MP:边际产量AP=Q/LMP=△Q/△L其一: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其二:AP与MP的交点为AP最大值;其三: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什么叫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MCMC=WMRP:边际产品收益VMP:边际产品价值P:产品价格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MC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是生产要素为劳动投入,可变的成本就是工资。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MRP=VMP=MP·P=MC=W边际产品收益=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量*产品价格=工资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主体:劳动力所有的个体和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劳动力市场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能力。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代表人物A.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代表人物L.瓦尔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5、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不变均衡工资率年龄结构劳动力供给城乡结构劳动力供给弹性2、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改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需求3、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所以其结果是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第三节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工资: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工资率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货币工资基本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劳动报酬福利实物支付延期支付福利特征:实质是由劳动者自己的劳动支付的。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第四节就业与失业就业:1、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2、参与对社会有益的社会劳动;3、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消费+储蓄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均衡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消费C+投资I失业类型及对策1、摩擦性失业:正常性失业,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基本特征:失业劳动者与就业岗位数量上是均衡的2、技术性失业:先进技术替代人力生产方法和管理得到改善最有效办法:积极推行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实施职业技能开发。3、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动造成失业。最有效对策:积极推行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超前的职业指导和预测,职业培训,人力资本投入;4、季节性失业:季节变换对生产、消费的影响所致。需求性不足失业形式及对策类型:1、增长差距性失业: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预期的失业。基本特征:失业劳动者与就业岗位数量上是均衡的。2、经济周期性失业: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造成的失业,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对策:1、国民收入均衡;2、刺激总需求,扩大有效供给是根本方向,重点是投资增加,宏观调控(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失业的度量和影响1、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2、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周期)/失业人数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1、国防用品2、公共管理服务3、公共工程项目4、雇员薪酬1、社会保险福利2、社会优抚3、社会救济4、某些补贴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再分配政府支出劳动力市场的三大制度结构要素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就业与失业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收入政策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国际警戒线=0.4中国基尼系数=0.45A020%40%60%80%B80%60%40%20%a收入人口基尼系数=A/(A+B)=0绝对平均<0.2收入差距很小0.2-0.3比较平均0.3-0.4相对合理0.4-0.5差距较大>0.6相差悬殊本章回顾一种观念(劳动力是商品,移动商品,人力资本家)二种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三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四个公式(Es劳动力供给弹性、Ed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MRP=VMP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MC=W边际成本)五种关系(劳动力供给与需求、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就业与失业、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基尼系数)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1、劳动法的概念;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3、劳动法律渊源;4、劳动法的体系。1、什么叫劳动法?狭义: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亚科学:劳动法学劳动法所调整的对象:劳动关系2、劳动法的三原则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平等就业权自由择业权2、劳动关系民主化(1)参与和组织工会的权利;(2)平等协商的权利;(3)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4)三方原则:政府、工会和雇主协会;(5)听取工会意见;(6)劳动仲裁的组成贯彻“三方原则”;(7)工会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3、物质帮助权:对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给予社会保险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3、劳动法律渊源类别: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劳动法的首要渊源);2、劳动法律:《工会法》1992年4月3日通过,2001年10月27日修正并实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通过,1995年1月1日实施;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4、劳动规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5、地方性劳动法规;6、相关国际公约;7、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4、劳动法体系8大制度☆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劳动关系法劳动法体系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劳动监督检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培训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最低工资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含义: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条件:1、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2、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关系3大种类4大特征种类:☆劳动合同关系(国企、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外商投资、国家机关等);☆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机关与用人单位);☆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培训机构培训服务关系)。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雇主和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完全劳动行为能力限制劳动行为能力无劳动行为能力内容: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义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用人单位:应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客体: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劳动法律事实概念: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劳动法律行为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司法行为劳动法律事件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或其他现象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第三节:市场营销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分析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特征: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实质实现三者平衡:外部环境、企业实力、战略目标企业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宏观环境:政治、经济、技术、法律、自然、人口、文化微观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外部环境(经营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经营环境分类P46复杂程度简单变化程度稳态动态Ⅰ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维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Ⅱ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要素有某些相似但处于连续的变化过程中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素低复杂Ⅲ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多要素间彼此不相似但要素基本维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高Ⅳ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多要素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9420 .html